-
刘泽洪:铸就大国重器 登顶电力“珠峰” 2005年前后,在时任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部副主任刘泽洪面前,横亘着一座大山。“山势陡峭,山路崎岖,形势逼人”——这座大山,便是±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科学中国人
-
徐明:守护人类美好家园 从清华大学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密西根大学,20年来,徐明深耕环境科学领域,永葆科研初心,收获了累累硕果。 科学中国人
-
王帆:“光子时代”的追光者 王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14年博士毕业以来,王帆一直从事纳米材料及光子学相关研究,先后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谢诺柏提·贾加迪... 科学中国人
-
张海:人在“铝”途 从出国到如今,弹指一挥间,34年过去了。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张海持续聚焦于铝合金材料的突破与创新,他说:“做科研就要认准一个方向持之以恒,铝合金... 科学中国人
-
罗振敏:扎根广袤西部大地 服务能源化工安全 2019年,这支名为“工业火灾与爆炸防控”的团队在国家高层次人才、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罗振敏教授的带领下,正式获批陕西省重点领域科技... 科学中国人
-
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医药 彭成扎根于中医药教学、科研、管理和临床工作30余年,同时在中医药传承、发展及国际化推广领域深耕了30余年。他在前辈的基础上,对中药复杂系统品种、品质、... 科学中国人
-
俞嘉地:为万物智联提供解决方案 回首求学、成长历程,俞嘉地用“平淡”二字做总结。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他踏实又坚定地迈出了每一步。秉承为人服务的科研理念,从兴趣出发,为让科技更高质... 科学中国人
-
李剑:为国“争气” 56岁的李剑在30年前从前辈手中接过“为国加油”“为国争气”的接力棒。在天然气勘探开采行业沉浸钻研这些,他围绕天然气勘探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开展持续科研攻... 科学中国人
-
谭永华:始终保持一颗“雄心” 航天界有一句名言,也是谭永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液体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器的心脏,是一个国家进入空间能力的... 科学中国人
-
王居峰:寻找下一口高产井 2022年农历春节刚过去没几天,举国上下还在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中,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居峰就提前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他的惯例。新一... 科学中国人
-
陈云霁:深度学习勇攻坚 云霁初开创新篇 原始性创新,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必由之路,更是一个艰难的突破过程。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看来,原始性创新就是在科研中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 科学中国人
- 资讯
-
-
共筑科技之梦,保障食品之安 第七届深圳食品安全论坛(2023)开幕
11月8日,由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
-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期刊工作委员会2023年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一流期刊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
-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
-
深切缅怀韩大匡院士
韩大匡院士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
-
2023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颁奖活动成功举办
10月22至23日,2023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颁奖活动在安徽省...
-
双碳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暨 能源数字经济与产业技术学术报告会在合肥召开
10月23日上午,双碳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暨能源数字经济与产业技...
-
共筑科技之梦,保障食品之安 第七届深圳食品安全论坛(2023)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