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立伟院士:“即便是蹒跚着也要前进” 周立伟,出生于上海市,浙江诸暨人。电子光学与光电子成像技术专家、宽束电子光学学派的开拓者与奠基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1966... 科学中国人
-
邹德慈:规划在务实 平凡见真知 在网络及其他相关文献上,他有关于专业的言论、书籍数不胜数,但涉及人生经历、个人贡献的少之又少。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个平易近人的人,待人接物十分周全,但... 科学中国人
-
徐恪:“我是一个普通的清华人”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中国人》杂志、国家科技奖励办主办的《中国科技奖励》杂志与《创新中国》杂志共同举办是为奖励对国家科技... 科学中国人
-
李潭秋:筑牢航天员的生命防线 2010年1月13日的《解放军报》刊登这样一条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日前签署命令,给在完成重大科学实验任务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科学中国人
-
刘良:意诚格物 而后心正 《大学》有言曰:“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已成而后心正。”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科技大学于2000年3月建校。这所年轻的大学,选用了“意诚... 科学中国人
-
陈念江:韬光韫玉铸“重器”勤勉踏实为国防 “勤勉探真知,创新求卓越。”这样一个富有科学严谨色彩的口号诠释着“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凝练的精神内核—— 科学中国人
-
郭志勇:三十年青春献高铁 纵生华发犹奋蹄 “21世纪的中国,像一个城市大家庭;往来穿梭的高铁,是一趟趟流动的公交车,拉近了距离,远去了颠簸的不眠夜”;“神州锦绣河山间,一列列精灵般的动车组,... 科学中国人
-
戚晓昆:从医救人 惠院强科 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 ——题记·摘自《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科学中国人
-
对话路甬祥 本次采访对象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他虽年逾古稀,但依然活跃在科普教育第一线。我们在对他提出一些科技前沿问题的同时,... 科学中国人
-
陈毓川:解析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世界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阶段矿产资源提供了我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农业生产资料;30%的农业用水与饮... 科学中国人
-
陈诗一:躬身经济科教 执著写就春秋 陈诗一是标准的七零后,他没有六十年代人那么凄苦和煽情,也没有八十年代人那么自我和孤独,但能读懂上一辈的坚忍与智慧,也能融合新生代的激情和创造。已过... 科学中国人
- 资讯
-
-
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有关安排介绍 (二季度新闻发布会稿)
今年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全党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
-
独角兽企业发明创新发展座谈会成功举办
2022年4月7日上午,中国发明协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隐形独...
-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领军企业要勇挑重担!
“中国建材始终为强化国家和行业的战略科技力量贡献企业力量,推动...
-
14亿人的追求——从两会看“中国梦”新征程
今年的中国两会被赋予特别的意义和使命。透过两会,中华民族伟大复...
-
回应政策落地、企业创新关切……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划重点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开启,首位回答...
-
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将联合开展高校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工作
春回大地柳叶新,虎气生威壮国魂。在全国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
-
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有关安排介绍 (二季度新闻发布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