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创新同行”论坛实录:强化原始创新 营造科研新生态

作者: 来源:科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19-09-06

  主持人:郎永淳

  嘉  宾:刘燕华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

          郑    重庆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

          周豪慎  南京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主持人:今天的主题是“强化原始创新,营造科研新生态”。其实,刚刚很多嘉宾都说我们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创新机会。我们看到中国在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型过程当中,是在努力从“大”向“伟大”前进。20年前,国产芯片只有不到1%,现在做到了超过20%,但也遇到了一定的遏制。我们也希望未来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把国产芯片提高到80%

  作为世界第二大强国,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非常确定性的挑战就是在迈向世界第一大强国的过程当中受到的遏制。从科技领域来讲,这已经成了非常重要的较量。首 先请刘燕华部长谈一下,跟美国的创新相比,我国的创新有什么优势,又存在什么劣势?面临未来可以确定的长期的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国际战、经济战的挑战,我们在国家层面会为科技创新提供哪些助力政策?   

  刘燕华:这个问题我想先从中美贸易战的轨迹说起。中美贸易战刚开始是贸易的顺差、逆差问题,后来出现中兴事件,美国反悔了,开始对5G进行冲击。之后,他们针对产业链,将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纳入遏制名单,后面还会有一系列问题。所以,贸易战本质上是科技的竞争。美国采取的是施压;对中国来讲,还是做到不想打、不愿打,但绝对不怕打——这就是我们的态度。

  最近我在看两本书。一本叫《美国陷阱》,这是法国人写的。它讲述了美国成功把欧盟的跨国企业/公司制裁了,欧盟明确提出来欧盟不再成立。另外一本叫《注定一战》,美国人写的。它谈到中美能够避免“修昔底德陷阱”①,希望能够合理解决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将来关系的方案,书里面谈到了联合。

  这使我想到一个问题——美国曾经5次打掉世界大国,英国、德国、苏联、日本、欧盟,这次是中国,贸易战怎么进行下去?这不是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大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美贸易战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科技确实已经有了进步,霸权主义遏制中国的意图不会改变,今天的竞争才刚刚开始,表现在科技创新上只是一方面。

  全球竞争就是科技创新的竞争。从现在来说,美国在技术上仍有很多优势,我们尊重他们的知识产权、尊重他们的优势,也希望跟他们合作。但是我们中国现在已经具备了很强的韧性。“韧性”是最近常提的一个词,它的实质含义是又有韧劲又有弹性,它指的是弹性受压变形之后产生的力,是一种回复力。中国的科技和能力水平具备这种韧性: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是目前最大的消费市场,2017年起中国的消费水平总量超过了美国;而且中国有全面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也比较强。另外,中国还有文化韧性、社会韧性、制度韧性,反弹性是很强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凡是被封锁被打压的产业最后都成功。所以,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突破,贸易战实际上激发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决心和动力。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我们的发展。

  创新的含义是指从创意到形成价值的全过程,这里包括研发背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和技术研究以及产业的小试、中试到形成产业、进入市场的过程。整个链条里面都有创新,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有一些新的智慧付出,当研发、产业和市场聚在一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才能产生效益。在创新问题上,美国在创新的前端具有优势,已经在价值链当中占领高地了,但美国有一些政客还不满足,认为欧中国用血汗钱换来的利润令他不舒服,所以他还要打压,限制我们出口,逼着中国必须要做自己的备胎,备胎做好了我们会越来越强。我们尊重美国的知识产权,我们尊重他们的技术优先,但这绝对不能作为霸权的一个手段。

  过去我们曾经有一些产业交了大量的学费,但是现在看来,中国对外技术依赖的时代应该说不在了。我们今后还要加强合作,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上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坚持改革创新,挖掘增长动力;第二,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全球治理;第三,坚持迎难而上,破解发展瓶颈;第四,坚持伙伴精神,妥善处理分歧。

  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面。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只要中国坚持自主道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相信我们有足够的智慧走上新的征程。

  最后要说,尊重并不是懦弱,只有自主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

 备注:

  ①“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主持人:全球化合作是世界的大趋势。今天,大家关心华为等一些企业的出口受限,以及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甚至说地缘政治的一些变化。当下各种各样的挑战,杜(祥琬)院士您认为会对中国能源发展的路线有什么影响?

  杜祥琬: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作为能源大国和人口大国,在能源安全问题上,一定要懂得节约——节能提效,这是第一位的。

  我国的煤、油、气等化学能源现在还占着较大的比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还要让这些能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国家安全、环境安全,在做好高效节能的同时,中国要把更多能够自主控制的能源发展起来,并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说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我最近研究了一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太阳能、风能开发度不到10%,如果加强中国东部自发自用电量,我国的能源安全结构会发生重要改变。

  包括核能。可再生能源+核能是非常重要的。将来,以化学能源为主逐步转向以非化学能源为主,将是中国能源和世界能源的必然方向。这一点,国家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现在需要往这个方向上进一步努力。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能源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才能让每个人都能有能源安全意识。我国怎样才能尽快从人口红利转向教育红利,让越来越多的人才为国家创新、为能源安全问题发挥更好的作用?未来靠怎样的创新环境才能教育出人才?   

  杜祥琬:在我们这一代,核能、激光等都是国家的需求。那时,不是我们自己选择干什么,而是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而一旦干进去,我们也意识到这些工作对国家非常有意义。现在,我们仍然要有家国情怀。但今天毕竟不是半个世纪以前的那个时代,年轻人在今天有更多的价值观选择。要鼓励他们能够有一代人自己的担当,把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一致起来,人生才有意义,才会有比较大的成就。尽管时代不同了,还是要把个人和广大人民、自己的民族,乃至于人类的进步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人生观才是非常有启发的。   

 

  主持人:个人价值的实现一定要和家国情怀联系起来,这样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才更有价值。这不仅是针对核能研究、激光研究,也指向各个领域的研究。比如,2018年我国的煤炭产量已经达到了35.5亿吨。随着煤炭产量的提高,精细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王虹院长是煤矿巷道机械化专家,煤炭机械也是国之重器。在我国,国之重器中的相当多部分技术都受到专利限制。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好自己领域的创新,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王虹: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包括跟国外同行的合作共享开发,我们国家的煤炭机械已经从跟跑、并跑现在进入了领跑阶段,很多世界性技术都在中国。

  主持人:这是因为我们的产量越来越大,所以变成领跑了?

  王虹:也不完全是这样。欧美去煤化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但直到目前,煤炭仍是中国的核心能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煤炭资源占85%,现在仍然在50%左右。所以,煤炭开采装备,中国在领跑世界。但煤炭机械装备中的芯片、加速器、轴承,乃至某些耐磨材料等,都需要进口。这次中美贸易战中,跟美国跟得紧的一些欧亚联盟同时在制约我们。这实际上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必须要自主创新!必须要向基础研究方向发展!

  以前,我们比较重视产品创新和产品设计。我刚才提到的元器件大多是基础创新。基础创新需要基础理论、基础实验的创新等,如果我们做不到位,肯定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而这种创新不能闭关自守,还要走共享开放合作之路,这样我们将来才能够再创奇迹。   

 

  主持人:谢谢王院长。我特别关注中国的汽车行业,曾经记得有一位美国企业家在汽车百年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汽车其实就是装着4个轮子的微机电脑”。几十年后,汽车的发展可能已经远远超越了他当时的描述,已经进入到人机交互的阶段。2017年中国汽车销售量达到了2800万辆,之后直到今年3月才爬坡进入3000万辆。3月起,中国汽车的销量逐渐下滑,45月数据基本上是百分之十几的下滑幅度。汽车行业应该是经济全球化特别明显的一个行业,你怎么看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会碰到一些的困难、挑战?

  郑玲:特别感谢科学中国人的评选专家们。我2007年在美国工作,回国以后一直在第一线。工作过程中,特别幸运地感觉到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这么一个大好时光,特别感谢老科学家、老前辈的传、帮、带,让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努力,什么是奋斗,什么是脚踏实地。

  回到这个问题,这10多年是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时期。从10多年前100多万辆销量到今天的3000万辆,产业规模非常巨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工程师队伍在壮大,经验在丰富。到今天,我们在很多技术领域已经不仅仅是学习了,甚至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些技术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我体会比较深的就是,智能网联汽车涉及到很多学科,如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汽车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高级的、跨界的电子产品,成为了一个移动的终端。这其实是很难的。

  传统汽车领域,国外比我们领先,可靠性、一致性等方面比我们做得好,故障率低,消费者愿意去买。但实际上,这几年,我们国产品牌的一致性、可靠性也在慢慢成熟,尤其在智能化和网联化的今天,由于汽车行业引入了很多跨界高新技术,美国跟我们相比反而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到2018年已经达到100万辆了。这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都是最大产量。期间,电机、电池等技术,我们也掌握了很多;而基于底盘一体化和限购技术的智能研发等关键性技术,我们跟国外的差距不是很大。

  中国特别好的一点是可以集中资源办大事,我们在公安部的支持下,在无锡建设了一个示范基地,通过快速交互信息实现园区的自动驾驶。我相信这样的产业规模需求,只有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快速实现。有了强烈的需求,有执着的工程师们在奋斗,再加上政府、高校、行业、产业等都非常重视,我相信中国的骑车工业走出低谷的日子不会太长。

   

  主持人:周豪慎主任研究电池能源,其中涉及到多个方向。在这一领域,未来会有什么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技术吗?

  周豪慎: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盛会,也感谢给我这个荣誉。我在南京大学主要做电池研究。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所有小型移动设备都用电池。手机充电后希望能用几天,同样的问题反映到汽车上可能更严重。如果平均算一下,电池耗费大概是8001000瓦时/分钟,折算到一年就是160瓦时/公斤。而我们的电池是国外的1/4。从这个角度来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非常重要。

  现在新车研发非常之快,我在很多场合讲过,新能源汽车走得最快的是中国。亚洲电池技术最早是在日本,现在中国已经跟上来了,我们的电池产业不比日本少。举个例子,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供应商。以后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在考虑电池能量的同时,重视它们的安全,这是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关键。

  难度在哪里?在于创新,在于原创!但是光有原创的思想和概念还不够,还要能够将技术变成产品,产品变成商品,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我想要求做科学、做技术的人要坚持原创,提升竞争力,把技术做精细,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不仅能走上世界的前沿,而且能保持一直走在世界前沿,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方向。

 

  主持人:特别感谢周豪慎主任,他从一个研究者,从一个公司运营者的角度去谈如何去进行成果转化,如何去进行产品商品化。我们即将迎来万物互联的时代,从经济学角度、从技术感知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我们的商品研发中,甚至能够更精准地分析每一个用户行为背后所传递出来的真正需求。

  从用户角度反向定制,在今天已经不是问题了。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一样,他们不一样的需求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更加精细化、定制化地把握。这其实给我们所有的科学家带来了工作的动力。这种原创不仅是说一篇原创的论文被发表出来,而是怎样让这些成果真正转化成老百姓喜闻乐见、向往购买的商品。

  今天我们虽然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刚才的分享,我们意识到:第一方面要正视目前我们遇到一系列的挑战;第二我们充满信心继续支持好“以和为贵”的价值观,要和全球的科学家进行更加充分的全球化合作,为未来美好愿景做出我们的贡献。这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民族实现伟大梦想的要求,再次把掌声送给台上的各位嘉宾,感谢你们的真知灼见,谢谢你们的分享。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而成,有删改)

 

资讯
更高清图像的精确理解、更高质量的训练数据、更强的图像解析推理能力,还能结合图像推理和生成,...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3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新闻记者证管理办...
11月8日,由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第七届深圳食品安全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一流期刊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提升学会主...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
韩大匡院士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0月23日,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科技经济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合肥成功召开。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