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贺西京: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29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骨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贺西京正是其中一位,作为一级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贺西京教授多年来从事上颈椎的前、后路手术、环脊柱截骨治疗脊髓压迫与畸形手术,治疗了大量的临床疑难高危病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寰枢椎病变的临床诊治与研究水平已经获得国内、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在学术及科研方面,贺西京教授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以上课题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与香港大学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吴阶平基金1项、陕西“13115”重大科技项目及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2项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27篇,其中SCI48篇,Medline收录11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20余名,参编专著9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1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西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德者行医

   “作为医生,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患者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该怎么做?”贺西京教授在30多年的医疗工作中时时这样提醒自己,也经常“唠叨”给年轻的同事和学生们。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创建于1937年抗战烽火燃起时,是中国西北地区最早创立的从事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大学附属医院和“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70多年间历经时代的洗礼和时间的检验,直到今天依然秉承着最初的信念,在救死扶伤的大道上前行。多次获评“优秀党员”的贺西京教授,继承了这样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实践在每一天的工作中,“白求恩精神”是他一直以来的指向标。
   臀肌挛缩症是贺西京教授从医之路上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上世纪90年代初,贺西京教授接诊了一位臀肌挛缩症的患儿,他敏锐地意识到该病的多发性和地域性。为了确诊臀肌挛缩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他和同事先后多次深入偏远农村,经常乘坐的交通工具就是村民的手扶拖拉机,路程遥远而又颠簸。几年里他走访了多个臀肌挛缩症高发区,一边筛查,一边研究。经过近10年的努力,终于确定苯甲醇是引起臀肌挛缩症的主要原因,并首次在国际上提出臀肌挛缩症的分度及治疗方法,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为此,贺西京教授作为国家药监局特邀重点专家参加了苯甲醇临床应用研讨会,会议不仅采纳了贺西京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而且重新规定了苯甲醇的应用范围,为该病的防治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健康之路》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短时间之内,二附院收治了来自北京、广东、西藏等20余省的多名臀肌挛缩症患者。很多严重的病例在当地经过几次手术但效果不佳,在贺西京教授团队的精心诊治下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014年4月,贺西京教授团队再次到臀肌挛缩症的高发区兴平县阿尚村回访义诊,对村小学的百余名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结果让人倍感欣喜,经过10年干预后,该村未发现一例臀肌挛缩症,历经18年不懈地努力,原来的臀肌挛缩症高发区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治疗单个病例对于大部分医生来说这是本能,但是在贺西京教授身上,这种本能衍化成了从一个病人的治疗引申到探究一类疾病的成因,进而拓展其诊疗和预防,谋福于后来人,尤显难能可贵。
   从首次在国内开展血友病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取得成功,解除了传统意义上血友病患者禁止手术的禁令,到多方筹资为10岁的“罗锅”女孩小荣妹手术、耐心为本来要截肢的粉碎性骨折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收下红包稳定患者情绪术后退回??在二附院,有太多太多关于贺西京教授的故事流传。已经是一名大学生的“截肢女孩”在给贺西京教授的信里写道:您不但救了我的命,更重要的是给了我生活的信心。收到被退红包的患者家属则是在出院时送来一面大红锦旗,上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知名专家的号有多么难约,担任管理职务之后贺西京教授的日程表排得更加满满当当。但让人称赞的是,即便是今天,只要有病人求治,他从不推脱,即使出差在外,也会安排好病人的咨询就诊工作。贺西京教授每次出门诊都是全院下班最晚的医生之一,更别提经常利用周末和夜间安排手术及指导研究生教学。在他的世界里,工作约等于生活。

力克人工颈椎难题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出现低龄化趋势。因为部位特殊以及功能的重要性,颈椎病往往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严重时出现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需要手术治疗才能缓解。目前传统手术治疗颈椎病采用的是颈椎减压融合术,这种术式在减压致病部位后将相邻的多节颈椎椎体融合在一起,降低了颈椎的活动度,影响了颈椎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时因为颈椎运动阶段的减少,相邻阶段活动度增加,出现了邻近节段的退变,使患者面临再次手术的可能。这种不足在下颈椎颈椎病中较为常见。而在上颈椎(寰枢椎)病变中,因为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融合后颈椎的活动度丧失更加明显,尤其是颈椎的旋转功能(约丧失50%),同时丧失的还有少量的屈伸以及侧屈功能。
   基于以上的理由,在恢复颈椎稳定性的同时保留其运动功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的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能使颈椎获得良好的稳定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颈椎椎间运动,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仅能用于诸如颈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治疗。由于寰枢椎没有传统脊柱椎体间的椎间盘结构,且椎体形态不规则,因而人工椎间盘无法使用。而且对于需通过颈椎体切除来治疗的下颈椎疾患而言,单纯的人工椎间盘置换同样无法达到治疗目的。
   除了治疗上的需求之外,让贺西京教授和团队成员们决心开展人工颈椎研究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那就是,多年来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医用内固定材料,大部分由欧美等发达国家设计、创造或生产,中国常常是跟在别人后面学习和引进,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设计很少。骨科领域常用的器材,如钢板、螺钉、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等,都起源于欧洲,但欧美的医用材料及内固定材料技术含量高,价格高昂,很多患者无力负担。
   “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大胆进行技术改造,依托高精尖设备开展技术创新。发明创造是我们跨跃式发展的动力,是我们事业的灵魂,也是我们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社会责任。”在这一责任感的驱使下,贺西京教授团队从2006年起开展脊柱非融合技术研究。在进行了多项颈椎重建研究的基础上,他们以脊柱非融合技术为理念,应用仿生学原理,研制出了新型的人工颈椎体-椎间连接系统,包括用于上颈椎的人工寰齿关节和用于下颈椎的人工颈椎体-椎间连接体。理论上,人工寰齿关节通常能用于多种寰枢椎疾病的治疗,人工颈椎体-椎间连接体可替代相应节段的椎体和椎间盘,治疗下颈椎椎体椎间盘疾患,两种假体既能重建相应部位颈椎的稳定性,也能获得原颈椎节段的活动。
   目前,团队已经进行了人尸体的生物力学测试、犬及山羊假体置换的活体动物实验。通过在尸体颈椎上进行强度试验、疲劳试验、稳定性试验和磨损实验,对假体的生物力学特性和关节面的磨损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在犬和山羊颈椎上进行假体置换手术,对活体内假体长期放置的稳定性、内植物的磨损与松动及其组织相容性进行了深入评价,同时也对动物的颈椎活动状况、神经功能和行为学变化进行了测试;并且通过CODA MOTION结合3D影像技术对假体置换前后的颈椎三维运动进行测评。
   实验结果证明,寰枢椎手术应用“人工颈椎(人工寰枢关节)”固定后,动物颈椎和术前一样:保留旋转功能,既有固定作用,又保留了原有的运动功能。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一流水平,论文已经在世界著名的脊柱外科学术杂志Spine和Euro Spine上发表,相关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贺西京教授介绍:“该项技术有望近年内应用于临床,我们将走在世界的前列,用我们的创新技术去影响欧美,引领世界”。

倾力脊柱脊髓损伤治疗

   研究生毕业后,贺西京教授远赴瑞士求学,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先进的医疗方法和手术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理论与临床技能。在破格晋升教授之后,他出乎意料地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之后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Holy Spirit Hospital骨科,学习脊柱外科微创技术与细胞治疗研究理论。在临床应用方面,贺西京教授带领团队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胸腔镜下微创治疗脊柱侧弯畸形、脊柱骨折等疾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西北地区空白。
   脊髓损伤是多年来困扰医学专家的难题,贺西京教授团队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脊髓损伤机理及治疗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先后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在人才培养上,先后与该项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香港知名大学进行多方位合作和研究,累计选派10余名博士生到香港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凯克国际合作神经科学中心、佛罗里达洲立大学学习交流,与香港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合作,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新技术。
   贺西京教授现主持的同种异体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他们将培养的同种异体嗅鞘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治疗脊髓损伤,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大幅改善了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贺西京教授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针对“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作大会发言,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2012年西安交大二院成功举办了“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第五届年会”,参会代表共有600余人,其中国际专家150余人,包括英国皇家学院院士Risman教授、著名学者Wise Yang教授等。该届年会极大地促进了脊髓损伤研究与治疗的发展,西安交大二院也凭借这些优秀成绩成为中国脊髓损伤研究协作组成员。2012年贺西京教授获“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其团队研究项目“脊柱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细胞保护、功能恢复及治疗关键技术”获201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创造医疗的春天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如是说,而贺西京教授正是这一古训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医院立即组织了医疗队,贺西京教授主动请缨,带领首批医务人员奔赴灾区抢救、转运伤员,在连续不断地余震中开展高难高危手术,成功救治了震后已被掩埋168小时的刘春帮,堪称奇迹。贺西京教授两次冒着余震及滑坡的危险,到重灾区青川县医疗巡诊。在他的带领下,西安交大二院医疗队成为广元地区救治手术例数和抢救危重病人最多的医疗队,陕西省卫生厅领导对这支英雄团队评价道:“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顾全大局、特别团结向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总工会授予西安交大二院“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贺西京教授本人则获得卫生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及陕西省委授予的“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再严峻的环境,贺西京教授也坚持将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贺西京教授又出发了,他带领医院救护队第一个到达救治点,接收了首批赴陕治疗的45名重伤员,其中很多人是藏族同胞,双方语言不通、习俗不同,为了给伤员提供最好的医疗和生活照顾,让他们尽快康复,贺西京教授和同事们煞费苦心。藏族女孩次央帕姆左小腿已经坏死,肾功能衰竭,生命危在旦夕,必须进行截肢手术才能保住生命,但因为民族风俗,央帕姆本人和她的家属都坚决不同意截肢。贺西京教授无法容许这个年轻的生命葬送在自己的病房里,他多次到病床前耐心解释,并请来已经截肢的患者给央帕姆解释,对术后的恢复、假肢的应用都做了极其详尽的解说。央帕姆最终决定手术,贺西京教授全权负责,第一时间进行了手术,挽救这位美丽藏族姑娘的生命。玉树地震一周年,贺西京教授带队前往玉树回访伤员,央帕姆亲手为贺西京教授献上了洁白的哈达,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尽管高原反应严重,但看着眼前40多个健康的生命,贺西京教授倍感欣慰。
   每每有媒体采访,谈到在救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时,贺西京教授总是会淡然一笑:“成绩和荣誉都是身外之物,作为一名医生,支撑我一直走下去的不是荣誉和职位,每一次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患者脸上那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条洁白哈达所代表的认可与信任,才是他最最看重的荣耀。
   在医院建设方面,贺西京教授多年来一直强调要创新医疗技术、强化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他常说,医疗技术创新是促进医院发展的核心,能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学工作者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履行医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他的领导和支持下,医院先后开展了陕西省首例甲流孕妇剖宫产手术、西北首例产时胎儿手术等,添置了西北第一台光子CT。同时,医院积极开展合理用药、降低药占比、缩短住院日等措施,医院的住院日从4年前的13天多降到了现在的9天,尽全力减少患者支出;此外,医院还开展了多项便民惠民服务,在陕西省率先开展无假日门诊,积极开展预约门诊、傍晚门诊和日间手术,医保“一站式”服务等;全面优化诊疗流程,减少放射、B超检查、放疗等待时间等。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几十年来,贺西京教授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带领着医院团队,而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就是为了那些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老百姓。
   医者仁心,诚字先行。在医患关系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的时候,贺西京教授的言行或许才是解决医患紧张关系的唯一答案。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