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西北儿女竞芳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2-12

——记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唐瑜                 
本刊记者  李明丽  
  

   “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谭嗣同一首七言律诗,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兰州雄踞西北的战略地位。这是一片寂静、荒凉而又孕育着希望的土地,千百年来,灿烂的西域文明与大气的自然风光、多姿的民族风情在这里交相辉映。而今,科技的蓬勃生命力也在这里得以尽情展现。
   巍巍兰州大学,一名温婉的女子置身其中,用她特有的方式述说着兰州科技的发展,富饶资源得以在化学神奇的力量下发挥着作用。她就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唐瑜。

扎根兰州执着换取人生成长

   唐瑜,1989年考取兰州大学化学系,由此开启了她与那片热土难以割舍的深厚情缘。从学士、硕士、博士到最后留校任教至今,二十多年风雨兼程,她在“大西北科技摇篮”的阳光沐浴下,自由的吸取着人生精华,从一名懵懂无知的少女逐渐成长为一名反哺母校,勤谨钻研的园丁和科研“女战士”。
   对普通人来说,配位化学虽然神奇奥妙、博大精深,但有太多艰涩难懂的枯燥公式让人望尘莫及,而对科学充满兴趣的科学探索者来说,越是艰涩难以捉摸的未知领域越是能激发他们探求的欲望,亦如唐瑜。自从与化学结缘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她要将自己特有细腻柔情融入到这看似枯燥的化学研究工作中去,从中开出“花儿”来。
   执著,成了她探索路上的“法宝”。一路攀爬象牙塔,在拿起教鞭的那一刻,很多人以为她会停下来歇一歇,但她又转身投入下一场考验人耐性的拼搏中:2000年12月至2003年6月,她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有关“寡聚多联吡啶类配体稀土超分子功能配合物的研究”的在职博士后研究工作,执教的同时继续追逐着更高的科研梦想。
   孜孜不倦换来了通向进步的阶梯,唐瑜先后于2001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4月晋升为教授;2008年1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工作以来,这位工作认真的女子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领导、同事们的肯定,之后又因为出色表现,成为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副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无机化学课程组组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唐瑜用多年的拼搏和努力,换来了无数鲜花和掌声,包括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选,2004年荣获第三届“兰州大学教学新秀奖”一等奖;2005年所在课题组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名称:新型稀土功能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排名第四);2008年荣获霍英东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这句话,用在一个女子身上,更显出难得的珍贵。扎根兰州热土,唐瑜用自己执着的信念换来了攀登科研高峰的“满园硕果”。

严谨钻研
奏响温婉女子科学强音

   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沿学科,它主要的研究对象为配位化合物。长期以来,配位化合物对于无机化学家都是一个挑战。唐瑜自进入这一领域以来,一直致力于此项难题研究,奏响了一曲来自婉约女子的化学科学强音。
   近期,她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新型稀土功能配合物及其器件化应用研究上。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科技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
   发光稀土配合物具有组成和结构可设计调控、荧光寿命长、Stokes位移大、半峰宽窄以及光谱分布广等优点,在生物荧光探针、显示、照明以及转光农膜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发光稀土配合物的多功能化和器件化应用等关键科学问题,唐瑜及其科研团队近年来利用杂化材料组装、配合物分子设计、能量传递效应以及与基质功能复合等策略,系统开展了多色发光稀土纳米复合薄膜构筑及其传感行为以及多功能稀土配合物纳米探针组装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等一系列创新探索研究,取得如下研究进展:①利用配体分子设计和能量传递效应,构筑出首例通过调节前驱体pH值调控发光颜色的多色发光稀土纳米复合薄膜,为发光薄膜组装提供新思路;②利用杂化材料组装策略,在核壳结构磁性纳米颗粒基质上,通过原位生成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的方式进行金属离子的识别分离,开辟了MOFs材料的新应用领域;③通过与基质功能复合,利用稀土离子可扩展的配位层,设计组装出具有多模式成像和药物控释功能的新型稀土配合物光-磁纳米探针,为稀土配合物纳米探针在癌症诊疗方面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研究成果为发光稀土配合物的器件化应用提供重要信息和理论依据。
   创新有时候看似很容易,它往往在思考过后的一瞬间灵光闪现;创新有时候又很难,因为它常常隐藏于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中,不易被察觉或者容易被人忽略。唐瑜的科研之路就是一条继承、坚守与创新并行,努力、收获伴着思考的奋发之路。

润花著果秋来硕果香满园

   “西北的青年莫要再耽延,割断我们长衫抛却我们浪漫。大时代的使命奔临在眼前……”兰州大学的校歌唱尽了大西北儿女无限的激情与豪迈。于唐瑜,一名长期置身其中的娇小女子,身子虽柔弱,骨子里却也潜移默化也透着一股豪情:做人,简朴干脆;做事,干净利落;感情,重情重义。
   如果说,十多年前,她还是大学里一名聆听恩师教诲的莘莘学子中的一员;十多年后,她摇身一变,成为哺育桃李的园丁,不变的是那份简单和执着热爱。对于现在所从事的教研职业,唐瑜打心眼里热爱。正因为意识到传承的重要性,她才不断致力于“润花著果”,耕耘不辍。
迄今为止,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包括Angew. Chem. Int. Ed.、Chem. Commun.、Chem. Eur. J、Inorg. Chem.和《中国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先后参编《配位化学》、《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修订出版教材《基础无机化学》等,其中《基础无机化学》全书共96万字,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至今,唐瑜共培养毕业研究生21人,其中9人获理学博士学位,12人获理学硕士学位。在她十余年教研生涯中,斩获教师奖无数,包括荣获2012年度兰州大学隆基中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奖;2010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7年荣获第十三届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这些荣誉对她是褒奖也是一种鞭策。“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香满园”,“满园桃李尽芬芳”或许是她潜在心底的一个梦想,朝着梦想,她继续前行。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