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勤求古训博采众长 融汇中西弘扬国粹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2-06

——记“2014年吴阶平医学奖”(医药创新奖)获得者谢恬教授
本刊记者  黄雪霜  朱德友

    

   2014年11月29日,被誉为我国医学界“诺贝尔奖”的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在中山市隆重举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教授等参加了颁奖大会。谢恬教授荣获“2014年吴阶平医学奖”(医药创新奖),并代表获奖专家发表获奖感言。这是继2012年谢恬教授及其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之后,国家和人民赋予他的又一重大荣誉。
   人们认识他,是在那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他领衔完成的“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产业化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后,金港榄香烯先后于2013年又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于2014年荣获中国优秀发明专利奖。当鲜花和掌声接踵而至,他毫不犹豫地将荣誉归于他所在的杭州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创新集体,连称这一成果是秦叔逵教授、孙燕院士、林洪生教授、王笑民教授、花宝金教授、李泽坚教授等许许多多专家和同事们智慧的结晶。
   人们记住他,是在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金港榄香烯注射液、榄香烯口服乳)成功实现产业化,建成了全世界第一条脂质体靶向抗癌药物产业化生产线,挽救众多癌症患者生命的那一刻。临床研究证明,与当前国内外抗癌药相比,榄香烯脂质体对肺癌、肝癌、脑瘤、脑转移癌、骨转移癌、食道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及妇科肿瘤不但安全有效,还有着优于其他进口药物近3~5倍的性价比。上市后已使国内外70多万癌症患者受益,产品出口东南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对一生从事中西医结合医学事业的谢恬来说,不管是当医生治病救人,还是研制新药惠及众生,最令他鼓舞和欢欣的不是获得多大奖,而是看到自己努力的科研成果润泽普通老百姓。正是一颗与生俱来的大爱之心成就了如今的他。

贯通古今中西医
“酿就”人间珍药品

   一项成果,一份荣耀。我们不禁要去追寻获奖项目背后的意义所在。
   “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产业化技术及其临床应用”项目,有着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点:1)走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之路,提出“分子配伍”理论研发新药,选用传统中药作为原料,以西药先进的制药技术和脂质体靶向制剂为手段;2)有别于传统中医治疗癌症“以毒攻毒”的方法,提出“消癥散结扶正”治疗癌症新思路,克服传统西药化疗药毒副作用大的弊端,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化疗药”榄香烯脂质体,无毒性、副作用轻微,且生产工艺绿色环保;3)性价比优良,费用仅为进口药物的1/3~1/5,尤其在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抗癌症转移复发、预防逆转分子靶向药及化疗药耐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4)是我国为数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抗癌药,创新建成全世界第一条脂质体靶向抗癌药物产业化生产线,比美国早4年……
   以现代医药科技注入传统古老的中医药学,从而迸发出“神奇的火花”,是这项成果最令人关注的关键因素。成果推出,极富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长河里,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自豪的国粹,但当它与西方医学邂逅,激发出一场争论不休的“中医不科学”辩论后,有人在争论中迷失了方向。
   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的成功研发和推广,向世人揭示了在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有这样一批人,他们默默远离一切世俗的纷争和烦扰,坚持在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创新中谋求发展,辩证思辨中,一条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渐走渐清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一项成果背后都蕴含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新药研发更是如此。
   对谢恬来说,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的研发之路确实不易,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陷入瓶颈时的烦恼和苦苦思索,终换来柳暗花明时的豁然开朗。追根究底,是不惧艰难地忠实坚守,是敢于跳出常规的创新思维,完成了这一极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成果。

中医与西医的“美丽邂逅”
——榄香烯脂质体抗癌新药的思想精髓

   这是一个说来让人倍感沉重的话题:人类有四千年抗癌史,但四千年前困扰着我们祖先的问题,如今依然困扰着今天的癌症研究者们。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350多万。如今中国每一分钟就有6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到目前为止,治疗癌症的方法还是主要采用“杀灭癌细胞”的思想,这一方法虽然或多或少地帮助癌症患者杀死癌细胞,但放疗、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及机体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心肝肾和胃肠道等都会造成损害。这成为许多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燃起的希望之光中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很多患者因为不能耐受化疗放疗而选择放弃治疗。
   能不能找到一种既能有效杀灭癌细胞,又无毒性的抗癌药物?这是谢恬开展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研究的初衷。这一想法是在无数前人尝试失败过后的“执意固执”,但谢恬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放弃。
   在爷爷——江南名医魏长春、岳父——浙江省名中医魏治平、恩师——国医大师周仲瑛和现代温病学奠基人孟澍江及现代中药学开拓者凌一揆等大师的指导下,经过多年临床和实验室中西医结合转化研究,谢恬最先确立了研发抗癌新药的中心思想:有别于传统“以毒攻毒”的方法,他凝练出了“消癥散结扶正、辨病施治”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剖析开来,“消癥散结扶正”意在杀伤癌细胞使肿瘤缩小乃至消失的同时,不损害正常细胞且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称之为“双向抗癌”作用。“辨病施治”则意在基于恶性肿瘤有其共同的生物学特性,因此采用多个分子配伍的现代中药达到多分子、多靶点、多通道来治疗多个恶性肿瘤。浓缩的中心思想中,既有中医药长期实践的理论沉淀,又有现代西医制药的经典理论思想。两者结合,迸发出别样的“火花”。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谢恬及其团队在具有消癥散结、破血止痛作用的姜科植物莪术、郁金、姜黄等药材中,发现某些成分对人体肺癌、肝癌、脑瘤、胃癌、肠癌、宫颈癌、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抑瘤作用强、抗瘤谱广、毒性低微,经过一系列分离提纯、药效筛选及结构鉴定,他们发现了高效无毒的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这是目前人类抗癌四大植物药中的一类。紫杉醇、喜树碱、长春碱、榄香烯,唯有榄香烯是中国首先从中药发现其具有抗癌作用并成功开发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植物药。自此,谢恬锁定了开发新药的主要制作原料——榄香烯(Elemene)。
   如果说中心思想的确立像指明灯,指引了谢恬团队的研究方向;那么制作原料的敲定无疑像为漫漫长征路定了个基点,下一步该如何走?是方法,亦如选择何种“交通方式”,同样也决定着研发抗癌新药的成败。
   研发之初,谢恬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分子配伍”理论。这一理论无疑为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研发打开了“方便之门”。“为什么有些人不认可中医药?就是因为中药的成分复杂说不清楚,作用机理道不明白,质量不够稳定可控。中医药也需要现代化,我们要研制的是现代化的中药。”谢恬如是阐述启用“分子配伍”方法的出发点。这一方法的选用,是他将中医与西医、医学与药学、传统与现代“三者”完美融合的又一创新举措。
   有了“分子配伍”理论的支撑,谢恬及其团队“如沐春风”,他们针对系统性、难治性、复杂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等只有具备多分子、多靶点、多通道发挥网络药理作用的药物疗效才会更好,进一步展开研究,发现了多个高效无毒的抗癌活性分子,即β-榄香烯、δ-榄香烯、γ-榄香烯、β-石竹烯,并创造性地将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包裹在类细胞膜的脂质体之中。
   当中医与西医思想恰如其分地“走”到一起,谢恬及其团队最终成功搭建了榄香烯绿色抗癌药物研发的基本框架,并最终催生了具有多分子、多靶点、多通道发挥网络抗癌作用之特征的金港榄香烯注射液、榄香烯口服乳等系列脂质体靶向抗癌新药。

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
——开启创新制药产业化新篇章

   这是一条“难比上青天”的产业化之路:很多研究学者避而不及,但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艰难之路。科学研究成果唯有搬下高阁,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这在解民于疾苦的医药研究世界,体现得尤为明显。对谢恬来说,这份感触更为深刻,最初从临床医学到跨向药物研究与开发工作,他的目的就是因为觉得“医者治病救人诚然可贵,但就算再殚精竭虑能救治的病人也很有限,不像新药开发,一旦获得成功,将是惠及成千上万癌症患者的一大善事。”也正是因为有这一动力驱使,才让他在这条难路上近乎于“苛刻自己”地朝前走。
   榄香烯脂质体抗癌新药在实验室初步成功后,谢恬和他的同伴们顾不上去品尝实验成功的滋味,便马不停蹄地踏上了产业化推行之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将现代创新的洪流注入到传统古老的中医药学研究领域,从而开启了一部创新制药新篇章。
   通常意义中,在实验室成功提取榄香烯,仅表明实现了初步成果,距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还有很大的距离,其中牵扯到投入周期、开发成本等错综复杂的应用推广问题。那么,药品要实现产业化需要投入的大量资金和资源如何而来?采用什么样的提取技术才能既节能又环保地生产榄香烯,使其更容易实现产业化?使用什么样的剂型才能保证榄香烯进入人体后有效抑杀癌细胞又没有毒性?这些问题都是榄香烯系列脂质体靶向抗癌新药走向产业,真正惠及普通老百姓的“拦路虎”。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谢恬与大连金港药业公司的前任董事长“相遇”,共同开发研制抗癌新药的梦想使得他们一拍即合,成就了一段他们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产学研“合作佳话”。
   有了金港药业的支持,谢恬“如虎添翼”,但同时也承担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正如上文所言,榄香烯在实验室所采用的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因为需要用到酒精、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一方面污染环境;另一方面有机溶剂的回收残留一旦进入人体,日积月累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为此,他决定放弃这种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如何在最快的时间里研究出一套绿色高质量抗癌药物提取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对此,谢恬印象深刻,多少次陷入迷茫时的夜不能寐,但他没有后路可退,只有隐忍不懈不断追寻。一次偶遇的“灵感之旅”拯救了他。
谢恬踏上了法国这个充满香水味道的浪漫国度参加国际植物药学术会议。会议结束后,机缘巧合,他与当地华侨取得联系到几家香水工厂参观。虽然只是一次普通的参观之游,但因为一心思索问题的谢恬在参观当时就迸发出了灵感:“法国香水提取的也是挥发油,能不能将这一方法放在提取榄香烯上呢?”这一灵感如同潘多拉魔盒的开启,为榄香烯绿色抗癌药物的产业化展开了无限的可能。
   回国后,谢恬夜以继日地投入研究,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不断试验,终于发明了一套降膜式分子蒸馏精制技术和生产设备,生产高效无毒的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这是一种绿色环保生产工艺,无污染、低能耗、得率高。该项技术获得了发明专利。
   产业化之难,绝不是攻克一个难题就能迎刃而解这么简单。原料提取出来后,如何做成进入人体的制剂又是摆在谢恬及其团队面前的又一难题。相对于片剂、胶囊、颗粒等形式,注射液因为能够快速使人体吸收,所以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也最为直接。因而一开始,团队就试图把榄香烯做成水针,但是榄香烯是脂溶性成分,不溶于水,必须加入吐温-80和蓖麻油等增溶剂才能溶于水。“这两种增溶剂具有毒性,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原料是好的,辅料有毒,这依旧不符合我们最初制定的‘分子配伍’理论思想。”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注意到了第四代药物制剂脂质体。
   1977年,英国人莱特发明了脂质体,当时他预言脂质体将来可以用以做成制剂。这吸引谢恬团队将脂质体作为榄香烯药物载体的想法。又是一次长达十几年的义无反顾,谢恬及其团队终于将脂质体靶向制剂在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产业化。他们创造性地将榄香烯包封于脂质体双分子层中而形成纳米级靶向微球,不但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和缓释性(长效性),还能使药物聚集在癌细胞周围,持续释放榄香烯杀死癌细胞,从而提高了治疗的靶向性。
   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推进产业化,谢恬及其团队再一次演绎着中医与西医、医学与药学、实验与临床、研究与产业化三者结合的“神奇魔力”。
   至此,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新药研发及产业化终于完成。2009年,“基于消癥化瘀扶正法研发系列抗肿瘤植物药榄香烯脂质体及产业化技术”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谢恬为第一完成人。
   在这项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项目里,谢恬及其团队实现了多个第一:创新设计建立我国第一条降膜式分子蒸馏精制技术的绿色中药提取生产线;创新设计建成全球第一条脂质体靶向抗癌药物产业化生产线,也是全世界第一条中药脂质体靶向药物产业化生产线;研发成功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并实现产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生产线至今依旧是全世界唯一一条中药脂质体产业化生产线,并且是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脂质体靶向抗癌药物产业化生产线,比美国早4年,生产工艺采用高剪切系统和高压乳匀系统等创新集成技术,产品质量稳定可控,F0值≧12,有效期长达3年,性状、鉴别、有关物质、安全性指标等达到欧美国家药典水平。临床多中心研究及循证医学评价证实:金港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口服乳)对肺癌、肝癌、脑瘤、脑转移癌、胃癌、食道癌、肠癌、胰腺癌、骨转移癌、鼻咽癌、白血病、乳腺癌、妇科肿瘤及癌性胸腹水等安全有效。随着金港榄香烯脂质体被列入国家医保药物目录,更多癌症患者因为这一成果而获得了重生的希望。
   回首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新药研发及产业化漫漫长征路,谢恬感慨万千:“新药研发及产业化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它就是一个拾级而上的螺旋轮回,实验室成功了,中试却失败了;中试成功了,产业化大生产又失败了……如此成功与失败的交替轮回,经常是生产一批,报废一批,报废一批就意味着几十万的投入瞬间化为灰烬,所以我们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虽然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但当“幸福降临”的那一瞬间,一切艰辛在谢恬团队看来都是万分值得的,他从不后悔当初自己的抉择:“做科研如果觉得自己思路、方法对,就贵在坚持。人生没有几个二十年,时间不等人,青春就在那么一瞬间,只有抓住才不算匆匆一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说。
   谢恬喜欢王维的三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而这,恰恰也是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新药研发及产业化之路的精神概括。

醉心岐黄医术
情牵百草一脉香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在谢恬脑海里,无论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医经典古籍,还是《金匮要略》《瘟病条辨》《本草纲目》等中医名著,个中字句要义,早已是铭刻在记忆深处,用时信手拈来。医药者事关人命,兹事体大,对向来责任感很强的谢恬来说,更是深感重任在肩,慎重以待,如履薄冰。
   谁又能想到,基本功如此扎实的他,一开始并不是中医出身,而是从西医入门。
   谢恬出生于浙江省武义县,风雨飘摇的年代,虽父亲是厂长,但身为老大的他自小就学会了凡事需自立自强。
   何其幸运!1978年,改革开放一声春雷不仅唤醒了原在迷途中的中国人民,还给国家教育科技事业带来了生机。恰逢高中毕业的谢恬,原本已经做好了“上山下乡”的准备,却在这时迎来了高考全面恢复的好消息。他难掩内心激动,立刻涌入到这场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中,且以全县应届毕业生第一名的傲人成绩,成为第一批“天之骄子”中的一员。填报志愿时,源于母亲体弱多病,他听从父亲的安排报考医学院,并顺利被录取,学的是西医,由此开启他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生涯。
   原本,他的生命轨迹会和很多医生一样拾级而上,但命运的转折很快就到来。转轮到各个科室实习时,在中医科室,他遇见了对他的一生都影响至深的那个人——老中医俞翔先生。老先生通身所散发出来的博学儒雅的气质,以及对博大精深中医学的临床运用,疗效奇佳,犹如磁石一般,立刻吸引了谢恬。而谢恬聪颖的天资也让这位老先生意识到他是个难得的中医药研究可造之才,为此极力推荐他到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进修。就是在那里,他遇见了自己此生的第二个恩师,也是他后来的岳父——浙江中医药杂志及中医报主编魏治平教授,以及魏教授的父亲,上文中提到的江南名医、原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业务院长魏长春先生。自此,中医药学的大门徐徐向谢恬展开,里边神奇博大的世界亟待他去探寻……
   “我很幸运,自跨入中医药学研究世界以来,一路遇上了多位恩师和好的学校及研究院所。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谢恬来说,人生最值得庆幸的是每个重要关口都遇上了这些良师益友,他们对自己的关怀和指导,如影,相伴相随;如灯,指明方向。是他们,为自己铺设了通向成功的垫脚石。
   1984年,经历过一次考研失败但终不言放弃的谢恬最终如愿考入我国中医药学高等教育摇篮南京中医药大学。
   “钟山脚下、扬子江畔,杏林学子济济一堂……民族繁衍、福泽四方,五千年医药源远流长。团结奋进、继承创新,岐黄仁术共弘扬……”正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校歌里所唱,自踏入这所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巍巍学府,谢恬就被学校的氛围所吸引。这里既有白发苍苍、品德高尚的中医巨匠;也有兢兢业业、循循善诱的名导恩师;这里,还有严谨治学、淳朴尚学的校风氛围……在这里,谢恬再次幸运地遇上了导师——现代温病学创始人孟澍江教授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前校长、国医大师周仲英。沐浴在良好的环境下,谢恬在中医药知识的宝库里拼命吸取养分,积蓄了雄厚的力量。
   研究生毕业后,原本志向当一名临床医生的谢恬被分配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这也为他之后转向药物开发研究埋下了深刻伏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正如古语所云,命运似乎总在考验谢恬这位积极向上的青年,鞭策他在不同的领域里摸爬滚打。对谢恬来说,自己虽然有西医中医基础,但中药学和中医学毕竟不同,工作不久后,深感知识缺乏的他又做出了一个让人惊叹的决定:立志攻读中药学博士,并于1987年成功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我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生导师、《中药学》主编、我国现代中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凌一揆教授。这是他生命里的又一位重要恩师。在谢恬的眼中,这位恩师当时虽已进入花甲之年,但思路开阔清晰,不约而同地与谢恬前几位恩师一样鼓励中西医结合,鼓励产学研结合应用研究……在诸位恩师潜移默化地影响下,谢恬逐渐学会了用中西医交叉学科的眼光看待科研问题,从此坚定地走向了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研究之路,这才有了他后来精彩的中西医结合转化医药学应用实践之旅。
   “机遇总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这句话用在谢恬身上再合适不过。虽然他一再强调自己是“幸运”的,一路上有好的机遇和遇上了多位恩师,但这些宝贵的机遇,是对他严于律己,一心一意学习和钻研的报答;是对他勇于选择人生道路,执着于理想的报答。

撒播大爱仁心
润泽大众福济四方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首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向世人诠释了一种发自内心浓浓的爱意。对谢恬来说,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这份事业亦如他所热爱的“土地”,一切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热爱以及治病救人的情怀。这是他一切行动的原动力。
   谢恬是富有爱心之人,这在他的工作中展露无疑。无论是最初作为临床医生致力于治病救人,还是投身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期许有朝一日能够造福更多病人,源动力都是那份爱和那份责任心,而这份爱和责任心注定了他要与癌症这一现今的医学难题“狭路相逢”。谢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幕让他刻苦铭心的场景:上世纪80年代,谢恬的母亲罹患癌症去世;而在读研究生期间,他的师弟不幸罹患肝癌,手术不到一年就去世。在当医生期间,他更是亲眼目睹了多少癌症患者的无助和痛苦。“当人们苦恼于无法摆脱病魔,叹息于无力挽救逝者时,就会意识到这条路的重要性。”因为亲身体会,看得多,体会得多,加之社会责任感强,谢恬中西医结合医药产业之路才更好地涉及到质量、环保、科技和患者体验等方方面面。
谢恬是个有责任感和社会感的人。在弱势群体尤其是贫困学生群体中,他所成立的金港帮贫扶困助学基金很出名。自成立以来,已经累积资助贫困学生240多人,其中全程资助大连地区贫困学生40多人、全国各地研究生200多人。谢恬不仅把政府历年奖励给他的各种奖金全部捐献给扶困助学基金,而且每个月都会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000元捐给助学基金,这份爱感染了金港企业员工,如今金港员工每人每月都会固定捐献10~100元给帮贫扶困助学基金。“手牵手,心连心,小爱汇聚成江海。”在他的带动下,金港药业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金港帮扶贫困助学基金之外,谢恬还先后资助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励基金、关爱癌症患者慈善基金、中西医结合学会优秀论文奖励基金。这次荣获吴阶平医学奖,谢恬又一次将所获10万元奖金捐赠给中国抗癌协会用于科技奖励工作。因为深知癌症患者疾苦,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肿瘤患者饮食康复小手册》和《肿瘤患者心理康复小手册》,自己掏钱免费印刷送给癌症患者及抗癌俱乐部。如今,两本手册已经累积发放十万余册……
   热心公益事业之外,谢恬还不忘百忙之中拨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来参政议政,他关注民生、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环保事业。他主持完成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他汀类系列原料药的绿色合成技术集成和示范》及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基于酶库构建的若干重磅药物中间体酶法绿色化学工艺的创新和示范》,均已通过验收,评价到达国内领先水平,对浙江省传统医药化工原料药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利用科技力量,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化解人民与政府的矛盾……”以一名社会家的责任感,谢恬乐此不疲地忙碌着……
   谢恬是一个追求完美也追求品质的人,工作中如此,生活中也同样如此。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太太出身于中医世家,所以对他的工作给予了百分百的理解和支持。说起自己的女儿,他更满脸洋溢着幸福和欣慰的笑脸,虽然因为平时忙于工作疏于对女儿的照顾和指导,但她依然在各方面表现出色,先后就读于杭州外国语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如今是美国一家著名大学的研究生。
   闲暇时,谢恬喜欢捧一杯清新淡雅的龙井清茶,听一曲流畅舒缓的钢琴曲,读一本蕴含古墨书香的诗词书籍,在心灵的沉静中,看红尘烟起烟灭,看世事云卷云舒。人生如此纷繁复杂,只要守住内心“宁静致远”,守住爱心和责任感这“一泓清泉”,一切都可以变得很简单……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