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谷至华: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尖兵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13

本刊记者  王 辉    

   在绿色军营,他曾是一名优秀的技术兵,在科研征途中,他走到了技术的前沿阵地。四十多年,见证了一条追求卓越、不言放弃的科研之路,讲述了一个敢于坚持科学梦想的故事。他,就是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平台平板显示研究中心研究员谷至华。

军营也是大学

   1953年出生的谷至华,祖籍安徽省当涂县。像所有的同龄人一样,少年时代求学的梦想被那场突如其来的运动打破了。1968年2月,谷至华应征入伍在海军南海舰队服兵役,成为一名年轻的海军战士,在军营他读了毛泽东、列宁、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名家大量的经典著作,如《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选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国家与革命》《大逻辑》《中国哲学史》等。3年的义务兵干了6年,军营为他奠定了人生的精神基石。
   1974年3月,谷至华天真地离开了火热的军营,被复原回乡进入一家乡镇企业当了会计,7月份开始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他被推荐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固体发光专业。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强烈的使命感和进取动力,他在强烈关心国家命运的同时,更是拼了命的读书,当时该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发光与显示。
   中国科技大学虽然是一所理科院校,但是那个年代理工结合,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方针,训练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动手能力。这种兼顾全面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日后的理科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正是中国科技大学在教学方面的独到之处。除了基础课采用科大自编教材,专业课如固体物理等采用的是当时英国剑桥大学最新的原版教材。正是这样一个学术环境,让他由一个基础知识薄弱的工农兵学员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谷至华自1977年毕业到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从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阴极射线显示器(CRT)、无机电致发光(EL)、有机电致发光(OEL)发光原理与器件的研究工作。1981年27岁的谷至华开始任课题组长,尽管他还不到30岁,但是大家都尊敬地称呼他为“老谷”。他先后完成发光材料方面的3个国家标准。其中《国标5838-86发光材料名词术语》获电子工业部电子技术标准成果奖。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交流粉末电致发光红色显示器》等10多篇科研论文,翻译一本40多万字的《Solid State Luminescence,固体发光》,发表了许多科技翻译文章。1987年发明了蓝绿光到红光高效转换的荧光转换膜,首次在国内实现了可见光区域小斯托克斯位移的荧光转换,解决了我国歼八-Ⅱ飞机座舱红色电致发光平板显示系统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使该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国防现代化做出了贡献。该发明专利曾多次获奖。以该项发明为基础的军工项目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原长春物理所经济效益最好的单位。
   1991年谷至华由中国科学院公派,远赴德国,在柏林FRITZ-HABER研究所进修发光与显示。他还分别在柏林工业大学物理系、化学系进修了一些基础课程。其中,最让谷至华感到震惊的是,德国的基础科研与企业结合得非常紧密。这给他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也为他回国后致力于企业与科研的结合打下了思想基础。

战斗在平板液晶领域


   1999年5月回国后,谷至华参加了我国在吉林省长春市建设的国内第一条TFT-LCD生产线的建设,这时他无论是科研思想还是攻关能力上都有了质的变化。他的思路,早已越过了当时占据主流的传统CRT显示技术,他把深邃的目光投向了还处于萌芽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平板显示(TFT-LCD)技术。1999年11月,他发表了《TFT-LCD国际上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文章,将我国对新型显示技术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0年元旦,中国工程院21世纪显示技术发展务虚会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作为吉林省电子集团的技术主管,谷至华明确指出,21世纪是平板显示的世纪,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新的TFT-LCD显示产业,颠覆了会场上一边倒的大力发展CRT思路,对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国内平板液晶显示技术的先驱者,他是一名勇敢的科学斗士。他跟国外专家的技术垄断战斗,跟国内的保守思想战斗。用他独到的科学思维,坚持真理的科研态度,不计个人得失的担当精神,为我国的TFT-LCD显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2005年,谷至华到上海广电集团参加了我国大陆第一条中日合资的TFT-LCD五代线的建设。他体会到了中国年轻一代技术人员的智慧和潜力。他感慨到,中国“七零后”的技术人员是当代最优秀的技术队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无可限量的未来。他信心满满的指出,中国TFT-LCD产业完全可以后居上,2007年他多次在上海、北京、广东呼吁中国要尽快自主建设高世代TFT-LCD生产线。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许多专家都认为平板显示可能搞不下去了。然而,谷至华却提出2008是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的战略思想,并上书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他的主张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视,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催生了我国在TFT-LCD产业高世代生产线波澜壮阔的建设高潮。
   2009年,我国又面临着要不要在TFT-LCD行业引进外资的选择。在国家发改委主持的讨论会上,许多人担心引进外资会威胁到国内产业。谷至华却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的威胁是客观存在,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闭关自守只能会使我们走向被动,大胆引进,迎接挑战才是正确的选择。他的观点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引进了韩国的三星和LG。从现在看,当时的决策是对于TFT-LCD产业向中国大陆结集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1年,针对我国TFT-LCD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业内又传来我国液晶产业产能过剩的质疑之声。谷至华明确指出,我国TFT-LCD产业不仅不过剩,实际上根本就不能满足我国的产业需求,中国至少需要7条TFT-LCD8.5代生产线。中国自主建设TFT-LCD生产线的成功,导致了国际上TFT-LCD产业格局的迅速改变,全球TFT-LCD产业的技术、人才、产业链开始向中国结集。中国TFT-LCD产业走出一条自强创新之路。
   2012年,韩国三星和LG都高调发出TFT-LCD将要被有机电致发光(OLED)取代的声音,国内建设OLED生产线的呼声也很高。“我们必须首先把TFT-LCD产业做强做大,产业发展布局要有梯度。”谷至华指出,“国内平板显示产业不能跟风。今年三星提出要再建一条第10代的TFT-LCD生产线,LG在广州的TFT-LCD8.5代生产线也在大规模扩产液晶显示器的产能。OLED取代TFT-LCD必须要有革命性的创新。”

犟是要有底气的

   这就是谷至华,执着而又睿智,坚持理想,追求卓越。2007年谷至华从企业又回到了高等院校,他看到了产学合作的困境与机遇,他到复旦大学已经54岁,他希望用他在企业,在科学院,在国外工作的经验开拓一条产学研合作的路子,他努力了,碰壁了。谷至华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国工程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为我国TFT-LCD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做了大量工作。谷至华编写的《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制作技术》等著作已经成为TFT-LCD行业的经典,他做了许多特邀报告,发表了大量文章。曾经一起奋斗的朋友,许多都已经功成名就。谷至华在自己博客中用了儿时长辈对他的昵称“三犟子”的笔名,也算是对自己一个自我认知。谷至华调侃自己虽然一事无成,但命运待他不薄,一个农村少年一路走来,见证了一代人的奋斗与追求,并参与其中,从工程师到访问学者,从技术部长、研究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到大学教授、博导,都经历了,知足了。他说,只有我国的科研体制更加科学合理,让更多的不走平凡路的人才有用武之地,这样我国的科技事业才会更加繁荣。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