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陈庆锋:在“碳”索中前进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6-17

本刊记者  褚 炎

    在国际能源与环境界,国际埃尼奖被誉为“非官方诺贝尔奖”,是能源与环境研究领域最权威的奖项之一。目前国内和亚洲尚无人问鼎,这让科学界投注了更多的目光。
    2014年,山东省科学院副研究员陈庆锋获得国际埃尼奖环境保护奖提名,由此,陈庆锋和他所关注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和气候研究为业界所瞩目。陈庆锋说,获得国际埃尼奖提名也说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过程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黄河三角洲上的“碳”索

    全球变暖让中国早在2006年就已经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国,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陈庆锋及其研究团队肩负起探索碳减排新途径的使命。
    滨海湿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具有较高的碳封存速率和相对较低的甲烷释放速率,单位面积的滨海湿地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可能是更有价值的碳汇,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生态系统碳库来补偿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逐渐成为学术热点问题,陈庆锋研究团队将研究锁定于此,主持完成了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和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铁锰氧化还原体系对有机质矿化速率和碳通量的影响及其对湿地碳循环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
    经过7年的长期“碳”索,陈庆锋带领团队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模式、碳循环过程、碳排放特征、碳格局分布及其影响机制,初步探明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碳循环模式、湿地生态系统CH4和CO2的排放特征、不同水盐梯度对湿地CH4和CO2的气体排放的影响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铁锰形态的影响,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

延伸到河流的探索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会影响地域气候的变化。在这个领域,陈庆锋投注了精力。
    关注河流,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河流生态修复。在主持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海河项目子课题“河流多自然型河道构建与原位改善技术”和“山区/山前河道生态治理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的研究下,他致力于研究河流多自然型河道构建和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重点研发了河道原位水质净化技术、植被岸边带生态修复技术、多自然型河道构建技术以及人工水草、生态浮岛等技术。
    关注河流也离不开周边面源污染控制,陈庆锋的科研也涉及到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复合生态系统控制技术,为此,他也主持了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海河项目“海河下游多水源灌排交互条件下农业排水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流域综合示范”课题中的相关子课题的研究。
    学术交流不仅能吸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也是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此,陈庆锋深有感受。2012年,他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CESE2012国际会议,并做了学术报告,受到与会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今年,陈庆锋又收到了国际会议的邀请,并受邀担任SEEE2015国际会议的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陈庆锋共培养研究生5名。目前,他的研究团队有8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专业涉及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地理、材料科学等领域。他也深受学生的好评,被聘为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带领着自己小小的团队,陈庆锋在科研的道路上将越走越远。


    陈庆锋,山东省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国际著名期刊Ecological Engineering的审稿人。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水专项和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
    近年来,共发表相关领域学术期刊论文10余篇,编写专著1部,参与编写专著3部,申请和发明专利6项。获环保部环境保护科技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国家级科技奖二等奖各1项,被评为山东省环境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