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百年传承 日新又新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3

——记改革中的温州医科大学

本刊记者 吴应清 特约记者 陈 伟


  百年传承,日新又新。从1912年中国人最早创办的西医院校之一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到1958年分迁温州创办“浙江第二医学院”,即后以校址所在地命名的“温州医学院”,直到2013年5月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一百年的文化传承,半个世纪的自强不息。今天的温州医科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1500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教授职称评审权,以医学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雁荡山脚,瓯江之滨,半个多世纪以来,温医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为我国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高等医学教育事业谱写了辉煌篇章。
  
孕育精英的高等学府
  
  2013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决赛结果揭晓,温州医科大学推选的6件作品喜获1个特等奖、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同时,学校以总分340分首次捧得“优胜杯”,总排名全国第六、全省第一。
  在高等医学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使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现精英化的高质量要求和大众化的普适性需求?长期以来,温州医科大学以“知行并重,弘德善医”为教育理念,培养了众多优秀医学人才。学校一方面注重医学生医疗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以临床为导向的医学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让医学生一入学便能接受来自一线临床教师的始业教育,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均由一批临床专家参与修订,所有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则强调服务于临床岗位管理和行业发展需求。学校同时还建设有设施完善、配置齐全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用于学生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和骨干教师、全科医师、社区医师等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学校积极谋求人才培养与区域社会需求相结合,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首次开展本科层次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项目,与浙江省政府合作订单式培养基层医学人才。目前,浙江省已有39个县(市、区)与温州医科大学建立合作培养关系。学校还积极致力于培养农村社区医生中的领军人才,于2012年获得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立项。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近十年探索,构建了“一种模式,两大主体,三个结合”的德育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关爱生命为主线的医德教育模式,以在校学生与广大教师为两大主体,将医学生德育与课程相结合、与慈善医疗项目相结合、与实践育人活动相结合,着力培养医技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多年来,学校一方面坚持将医德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建立起以“两课”为基础,以医学专业课程为主导,以医学伦理学、心理学、医学人文素质、卫生法规等课程为辐射点的贯穿医学教育始终的多层次、全方位德育和人文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坚持将医德教育与慈善医疗项目相结合,并将之贯穿于师生公益慈善的实践活动中。“明眸工程”、“微笑联盟”、“特奥服务”、“骨髓捐献”等公益慈善平台与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师生参与,并形成了“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德育教育课堂。
  2003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在全国100余所设有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高校中始终处于前10%之内,平均分和一次通过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90余项,更有优秀学子斩获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大奖,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获得国家级建设项目20项,省级建设项目70多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了10多万名专门人才,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医学界的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富有特色的医科院校
  
  1958年,温州医学院缪天荣教授成功研制出“对数视力表”及“五分记录法”。1986年,“对数视力表”的研究成果在第25届国际眼科大会上“亮相”,引起了轰动。1990年,“对数视力表”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在全国实施。2012年,经过温州医学院学术团队修订,新标准对数视力表国家标准开始实行。
  “科学发展提高整体水平,特色办学创建医学名校”是温州医科大学的办学目标,“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是温州医科大学的学科发展理念。多年来,学校集中力量,找准目标,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凭借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努力谋求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和可持续发展。
  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把视光学纳入眼科和医学体系,将传统的眼科教育与当今国际视光学教育接轨,创造性地形成了被称之为眼视光教育的“中国温州模式”,享誉世界。学校附属眼视光医院在全国数万所医院中排名前百强,在眼科专科医院中排名前五,其眼视光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内容涵盖遗传、发育、光学、材料、器械、运动、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干细胞等,研究平台每年在国际顶级的学术杂志上发表几十篇高水平学术论文。2012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实验室成为卫生部在眼科专业中唯一的优秀重点实验室,这是国内眼科界惟一同时拿到两个称号的学科。国际上一些视光学权威专家认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眼视光学的温州模式“对视光学学科的定位更科学、更先进”,“这是西方国家为之奋斗数十年、上百年尚未达到的目标”。目前,眼视光学教育模式已经在国内数十所医学院校推广。
  学校坚持“筑巢引凤”的思路,并努力使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积极发展、开拓新的优势特色学科。近几年,先后投入上亿元为高层次人才搭建科研平台,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1个。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相继落户温医大,成为中坚力量。学校目前拥有国家“千人计划”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24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人才的集聚,为优势学科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临床检验诊断学致力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与重庆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共同成为该领域的排头兵;药理学与生化药学的生长因子、温莪术研究,外科学的“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胆源性胰腺炎临床分型理论”研究等,也取得了全国领先或先进地位。
  200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973”(首席科学家单位)、“863”、“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高层次科研课题4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和资助经费均处于全国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多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等。
  
勇于担当的地方大学
  
  2006年,温州医学院开始实施“爱心温州·慈善启明”工程。2009年,医疗队大胆走出温州,开展防盲治盲的“明眸工程”。几年来,医疗队足迹覆盖全国广大中西部贫困地区,逐步形成了适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极具推广性的防盲治盲“温州模式”。2012年,“爱心温州·善行天下·明眸工程”入选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当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作为一所地方性大学,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地方文化风尚,是温州医科大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积极致力于服务生态农业、塘河治理、生物制药与天然药物开发、眼视光技术服务地方产业等项目,大力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学校与中科院、温州市政府开展了共建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医药工程研究所项目,有效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所研发的非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产品,被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四大绿色防控技术之一,在全国20多个省市得到大面积推广。
  学校充分挖掘附属医院功能,推动医疗事业进步。学校现有5所直管附属医院(三甲医院4所),拥有床位数5000多张,医疗服务覆盖浙南闽北2000多万人口;在全省拥有14所非直管附属医院(三甲医院6所,三乙医院8所),附属医院实际开放床位2万余张。医院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承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脏移植、辅助生殖、脊柱微创等医疗技术处于国内、省内领先地位,努力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学校努力践行救死扶伤、服务社会的自觉和担当,主动承担援外援疆、抗击非典、抗震救灾、重大事故救援等各项任务。学校牵头实施的“爱心温州·慈善启明”和“明眸工程”已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6000余例,其中“明眸工程”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幸福微笑”免费实施唇腭裂修复手术近1400例;“生命相‘髓’”则集聚2400余名学生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3位师生为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国际特奥会首家全球合作中心落户温医大??温州医科大学的志愿服务范围遍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泰国、肯尼亚等十几个国家以及浙江、新疆、陕西、贵州、上海、青海、香港等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在继承与发展浙江医学专门学校“仁肃勤朴”校训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公益慈善事业的开展,使得“善行天下”慈善文化教育活动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温医大人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而由此形成的慈善文化在媒体的推助下在温州社会成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文化,促进了温州人从“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的观念转变,引领了社会新风尚,成为大学先进文化引领地方慈善救助理念的一个成功缩影。
  
开放包容的人才摇篮
  
  2001年,温州医学院与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联合培养眼视光学博士,这是我国第一个国际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成为高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10多年来,该项目为我国眼视光事业培养了近20位高层次人才,造就了亚太视光学学会(APCO)执委吕帆等一批国际国内眼视光界的翘楚。
  国际交流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凭借特色优势学科,温州医科大学积极拓展国际化视野,推进了教育国际化事业的发展。2001年,学校与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联合培养眼视光学博士,这是我国第一个国际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成为高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2006年,学校创办了浙江省属院校的第一所孔子学院——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被称为“用温州人精神催生了中国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2010年,学校又将眼视光学的“中国温州模式”移植到美国,在纽约州立大学眼视光学院建立第二所孔子学院。同年,学校与美国托马斯大学联合培养护理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正式批准,成为全国中外合作办学中首个护理学本科教育项目。
  此外,学校已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是科技部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办、承办了多次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世界文化名人池田大作、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马库斯等一批高水平外国专家学者成为学校名誉教授。学校聘请的外国专家获各级政府友谊奖40余项,其中2人荣获“国家友谊奖”、11人获浙江省政府“西湖友谊奖”,获奖人数居浙江省高校首位。
  同时,学校于1993年获得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资格,是首批教育部批准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的高校,2006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等本科学历教育留学生,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留学生,2013年开始招收博士留学生。现有来自五大洲、51个国家的600多位学历教育留学生在温医大求学,留学生规模在浙江省高校中位于前列。
  今天,践行着“仁肃勤朴、求是奋发”的精神,这所拥有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浙江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依然在奋发图强,在求实创新,在为我国医科教育、医学研究及医疗事业发展奋力前行!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