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新闻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3

我国科学家在Hilbert第六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黄飞敏研究员、王益副研究员和香港城市大学的杨彤教授在Hilbert第6问题上取得了新进展,该成果发表在2013年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数学杂志SIAM Journal on Mathematical Analysis, 45, 1741-1811, 2013上。著名的Hilbert第六问题“Mathematical treatment of the axioms of physics”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指从数学上严格证明从Boltzmann方程到宏观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流体动力学极限。Boltzmann方程被用于描述稀疏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是统计力学的基本方程。从Boltzmann方程到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流体动力学极限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Maxwell和Boltzmann。1912年,Hilbert提出了Boltzmann方程的Hilbert展开方法,从形式上说明了Boltzmann方程的一阶近似是可压缩Euler方程。但是从数学上严格证明这一极限过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当可压缩Euler方程具有光滑解时,该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丰富的成果,如Caflisch,Lachowicz,Nishida,Ukai- Asona等人的工作。然而,可压缩Euler方程是典型的双曲守恒律方程组,无论其初值多么光滑,解一般会在有限时间内发生爆破,产生激波,这给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众所周知,可压缩Euler方程的Riemann解是研究一般奇异解的基石,它通常由3种基本波(激波、稀疏波和接触间断波)复合而成。因此在Riemann解情形下验证Boltzmann方程到可压缩Euler方程的流体动力学极限是研究一般情形的基础,具有基本的重要性。
  当可压缩Euler方程具有单种激波、稀疏波和接触间断波时,该问题的流体动力学极限分别被S.H.Yu;辛周平、曾惠慧;黄飞敏、王益、杨彤解决。在单种基本波的情形被解决以后,接着就是研究更为重要的由不同类型波基本波复合的Riemann解情形,其中最典型的情形是由3种不同的基本波,即激波、稀疏波和接触间断波组成的复合波。研究Riemann解情形的主要困难在于激波是压缩波、稀疏波是膨胀波而接触间断波是扩散波,针对不同基本波的研究框架互相不兼容。在此方面,黄飞敏、王益、杨彤最近成功地解决了这种典型情形,他们利用激波的框架来研究所有的基本波,但由此带来的困难是由稀疏波和接触间断波及它们相互作用产生的误差太大,很难控制。对此,他们巧妙地构造了2个双曲波以去掉以上误差,并利用尺度变换和适当的先验估计解决了以上困难。这一研究在Hilbert第六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美国火星大气探测器升空


  
  美国东部时间18日13时28分,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搭乘“宇宙神V型”火箭发射升空,它的使命是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火星的上层大气进行研究,以帮助科学家揭开火星大气层变得稀薄之谜。“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项目的花费超过6.7亿美元,旨在调查火星的上层大气,帮助了解火星大气层的气体逃逸对火星气候与环境演变所产生的影响,这也是美国发射的首个专门执行这一使命的探测器。科学家认为,远古火星曾拥有浓厚的大气层,且表面存在大量液态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星大气层中的大部分气体逃逸到太空中,表面的液态水也逐渐消失,火星从可能适合微生物生存的行星,最终变成了今天寒冷而荒凉的沙漠世界。
  
  

我国发布首部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提三大目标


  
  中国政府11月18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华沙气候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对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中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气候变化已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城镇运行安全以及民众生产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战略》在充分评估了气候变化当前和未来对中国影响的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适应目标、重点任务、区域格局和保障措施,为统筹协调开展适应工作提供指导。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三大目标:适应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任务全面落实;适应区域格局基本形成。该战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气象局、林业局等九部门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完成。
  
  

2013年起高校就业质量将影响招生计划


  
  为全面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完善就业反馈机制,教育部要求,从2013年起,各高校要编制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今后将作为大学安排招生、设置专业、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基本情况应包括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等;主要特点应包括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指导服务等;相关分析主要是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数据分析、结论总结等;发展趋势主要是对毕业生就业的趋势性研判;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主要是就业状况对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影响。各高校还可根据实际增添、补充相关内容,使年度报告更加完善、更有说服力。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报告的相关信息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使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我国将逐步取消行政级别,扩大高校自主权
  


  《决定》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取消学校、科研机构、医院的行政级别,并不意味着将这些机构企业化。”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竹立家教授表示,此举不会改变公立机构的事业单位性质,也不会改变教师、科研人员、医生的事业编制和保障。取消学校、科研机构、医院的行政级别,这些单位会打破一把手、一言堂的管理方式,转而采取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比如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以及法人制度。各个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也将更加突出,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取消行政级别后,可让政府和高校之间保持距离,增强高校办学自主权,尊重了高校的学术地位。
  


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11月14日,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暨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华安研究员获“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成就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中国家猪种质特征演化及其分子育种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姚斌研究员“饲料用酶技术体系创新及产品创制”2项成果获“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启云“广适性优质超级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等3项成果获一等奖,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陈代文“猪抗病营养理论与技术”等11项成果获二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文杰“肉鸡优质抗病性状基因挖掘、分子标记开发及在育种中的应用”等21项成果获三等奖。其余30项成果被授予“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促进奖”,美国农业部ARS禽病及肿瘤研究室Lucy F. Lee等4位外籍专家被授予“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国际奖”。本届科技奖奖励人数共计72人,奖励总金额1000万元,创“大北农科技奖”历史新高。
  为促进农业学术国际交流,大会同期召开“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分别做了题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实践与展望”“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题报告;以“科技创新驱动生物种业发展”“猪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创新”“畜牧科技创新”“种子健康与生物农药创新”为主题的四个分论坛,邀请众多院士、首席科学家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针对农业科技前沿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文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郭予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方智远,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夏咸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刘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教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以及国内外农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朋友1000余人出席本届大会。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