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梁荷英:突破肝血管瘤非手术治疗禁区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4

本刊记者 王 军


  年逾古稀,梁荷英依然忙碌。作为国内首位引入“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体内注入硬化剂治疗肝血管瘤”的医学专家,她的忙碌对更多的肝血管瘤患者来说意味着希望与未来。
  截至目前,梁荷英采用这一技术已经治疗了来自全国24个省地区的肝血管瘤和人体各种囊肿患者达3万多人次,均获得成功。
  
突破肝血管瘤非手术治疗禁区
  
  梁荷英对肝血管瘤的非手术治疗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外没有理想的非手术早期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传统方法是开刀切除,也有的肝血管瘤开腹后未能切除,只能任其发展,一旦破裂,就要危及人的生命。我也曾经耳闻目睹过几例肝血管瘤破裂的患者,虽然几经抢救,但回天无力,痛苦地离开人世。”从那时起,梁荷英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一种既安全又有效、不开刀、无痛苦,病人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1989年3月,我在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现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任超声科主任工作期间,在医院各级领导及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由我牵头组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体内注入药物治疗肝血管瘤’的科研攻关小组,即投入到紧张的医学试验之中,我们自费买了兔子、狗等动物进行解剖,和一种种药物进行注入试验,观察结果,从动物试验到临床应用,历经两年,完成了这一课题。”梁荷英说。
  成功的路上从来都是荆棘满布。为了给肝血管瘤病人找到新的治疗方法,梁荷英吃尽了苦头。那时候,她既要学习掌握肝血管瘤发病的机理,又要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每天都是废寝忘食地查阅各种资料,寻找理论根据,同时积极向有经验的医学专家请教。只要是相关的医学刊物,她几乎全部都要浏览,市内或临近省市一些医学专家,她差不多全都登门求教过。
  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梁荷英凭着扎实的努力不断靠近自己的目标。掌握了肝血管瘤发病的机理和一些药物的药理后,她又经过缜密论证,得出了可以采取超声介入的方法早期治疗肝血管瘤的结论。
  梁荷英在洛阳市中心医院工作期间共撰写医学论文3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3项,其中非手术治疗肝血管瘤是她的代表作。众所周知,国内外医学界早已把对肝血管瘤穿刺列为禁区。而梁荷英要做的,绝不仅仅是一次诊断性穿刺,而是要重复多次穿刺向瘤体内注药。于是,很多人开始为她这一研究担心。然而,在坚定的执着追求下,梁荷英成功为非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这一研究开始于1991年3月,我们终于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实现了我的梦想——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病灶内注入硬化剂治疗肝血管瘤。可以说,这是开展导向穿刺新技术之后的又一新的突破。”她还告诉记者:“这项科研成果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查阅(检索),国内外10年内70余个国家共3500种医学杂志约320万篇文献中未有此方面的报导,从而弥补了国内外对肝血管瘤早期非手术治疗的一项空白,经北京、上海、武汉、安徽、内蒙古、河南等16位权威医学专家鉴定,此研究为国内外首创,填补了国内外非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空白,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作为重大科研成果上报有关部门。”
  由于在非手术治疗肝血管瘤方面的突出贡献,1992年,梁荷英受邀参加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三届亚太地区医学超声学术会议,该项科研论文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已被载入英文版论文集。国际超声学会医学执行主席还称赞她“为全人类做了一件有益的事!”
  退休之后,梁荷英仍不断探索,2002年3月,她积极倡导与洛阳市中心医院协作,立项“超声介入治疗巨块型肝血管瘤远期效果观察”的课题研究,对519例大块型及巨块型肝血管瘤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006年,该项科研再次获得洛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这一新技术已经成功治愈了近万名肝血管瘤患者。
  其实,这些成功不仅来源于技术的攻克,更多是梁荷英精益求精、苦练技术的结果。采访中,记者从一位来院进修医生的学习总结中了解到:“……更让我惊叹的是梁老师穿刺操作动作的娴熟流畅,更紧凑敏捷,看的我是眼花缭乱,惊叹不已,那得是多少次的实践操作才凝练成那般行云流水的从容。”“梁老师对我说,我们虽然是微微创治疗,但是针扎在病人身上多一分钟,就还是多了一分意外发生的可能,你无法体验针扎在病人肝内,仅是一分钟,而病人是多紧张,所以紧凑严格的操作,不但减少了病人的手术时间,更提高了治疗的质量。我如此要求严格,也许有人不以为然,觉得是吹毛求疵,不就是那些步骤么,多一分钟有啥,同样做完不就行了嘛。”“梁老师总是认真地说:‘疼病人之疼,想病人之想,一个好的医师是把病人装在自己心里。我们一定做到术前有充分准备,术时规范操作,让病人在治疗时轻轻松松,基本没什么痛苦。
  
永不磨灭的仁爱之心
  
  早在1993年,梁荷英就到了退休年龄。然而,为了使更多的肝血管瘤病人得到非手术治疗,梁荷英在洛阳市卫生局、洛阳市西工区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洛阳东方肝血管瘤医院”,并任命为院长。1999年,洛阳东方肝血管瘤医院与洛阳市中心医院分院合并为洛阳平民医院,梁荷英仍率领她的团队执着开展着非手术治疗巨大、超巨大肝血管瘤的研究工作。梁荷英从最初率先采用超声介入治疗4.0cm的肝血管瘤,到目前已治疗30cm的肝血管瘤,这位对事业热情似火的医学专家,为无数肝血管瘤患者带来了康复与幸福。
  刘变京来自洛阳市伊川县平等乡,发现时瘤体12.5x9.5cm,7年后瘤体增至20x17cm,到某部队医院就诊,手术未能切除瘤体,又关闭腹腔。3年后瘤体增至27x18cm,于2011年5月31日来洛阳平民医院肝血管瘤专科要求穿刺治疗。梁荷英检查病人后说:“目前瘤体属超巨大型肝血管瘤并瘤体内自发性出血,且已开过刀,未能摘除,若穿刺中有意外怎么办?加之手术腹壁各层缝合,创伤瘢痕较大而多,针尖通过时要有疼痛,给穿刺带来很大的难度。”病人说:”您已经成功治愈了那么多病人,没有发生过医疗事故,我相信这家医院,更相信您精湛的医术,瘤体在我肝上,就像颗定时炸弹,我现在失去劳动力,也开过刀没治好,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您放心治吧”。就这样,经过42天的住院治疗,病人身体状况好转,出院时瘤体挛缩至13.4x8.3cm,一年后复查CT增强瘤体挛缩至5.8x4.0cm,病人已恢复健康,下地劳动。
  来自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东稻田村的董淑芳2008年3月3日来院就诊时,她患肝巨块型血管瘤20.0x17.5cm,基本占据全肝2/3,治疗前长期腹胀、贫血,由于较长时间内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精神失常,少言寡语,严重失眠,出现抑郁症。住院47天,出院时瘤体13.0x8.0cm,精神状态、贫血等症状明显好转。2008年10月(治疗后7个月)复查CT增强示原肝血管瘤已缩小至3.0x2.8cm。1年后复查彩超,瘤体完全消失。
  家住洛宁县中益村的程爱花患肝血管瘤20多年,长期贫血、全身乏力,已失去劳动及生活自理能力,不能平睡,不能弯腰,肝区顶胀样痛。多次求医都建议换肝。然而,由于家住深山,经济十分困难,她对自己的病早已失去了信心。梁荷英得知情况后,多次给她打电话,让她来院看看,只要能穿刺,医疗费用尽量减免。2010年3月30日,她被家人扶着走进了彩超室及CT室,检查瘤体已达30x30cm,内有6.0x5.0cm片状不规则低回声区(多见于内出血、液化),瘤体前方又无正常肝组织,治疗难度非常大。
  面对如此高风险的穿刺,况且外科主任也担心穿刺引发瘤体出血,手术缝合止血都困难。梁荷英内心也有过一丝的犹豫和不安。“梁院长,您治好了那么多肝血管瘤病人,难道我爱人的病您就不能费心治一下吗?我知道俺家太穷……”病人说:“我已经是快死的人啦!有医院说让换肝,俺办不到,您治好,治坏,俺都认啦!”此时此刻,梁荷英藏在心底的对于病人的爱,医生的职责以及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让她选择了绝不放弃。请示刘泽皎院长,同意减免医疗费,收病人住院。每次穿刺都由梁荷英亲自操作,经过全科医护人员49天的精心治疗与照顾,奇迹出现了:病人一般情况明显好转,入院时WBC:2.7x109/L,RBC:2.89x1012/L,出院时WBC:4.0x109/L,RBC:3.51x1012/L,贫血明显得到纠正,瘤体挛缩至25.0x20.0cm,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共花费医疗费用6500元,4个月后复查彩超瘤体挛缩至13.0x11.0cm,一年半后复查,彩超显示瘤体挛缩至12.0x7.3cm。2年后CT增强示瘤体挛缩为8.1x5.8cm。患者正常参加劳动,操办家务,并参加社会上一些公益活动。
  相关医疗资料显示,1975年吴孟超教授手术摘除一例超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重达36斤。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未有不开刀利用超声介入方法治疗30.0x30.0cm超巨大肝血管瘤的报道。梁荷英开辟了非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先河,创了世界上非手术治疗超巨大肝血管瘤的纪录。
  一时间,梁荷英被鲜花、掌声和赞誉声包围,她成为病人及家属心中的名副其实的“神针”、“天下第一针”。然而,最让梁荷英欣慰的却是患者的康复。很多同事都说,“问她柴米油盐价格,全然不知;问她病人情况时她滔滔不绝,对每个病人的病情、经济有无困难了如指掌,她心里装的只有病人。”
  2009年11月22日,梁荷英穿刺治疗6个肝血管瘤病人之后,刚出穿刺室,迎面来了两个人,一位中年女士问:“您是梁院长吗?”“是,您怎么认识我呢?”病人说:“我叫姚小玉,是从浙江省慈溪市来找您给我治疗肝血管瘤的,我多次看了您的博客和您们的网站,有很多关于不开刀治疗肝血管瘤的资料,我又从您们网站的全国地图上看到各省市已治疗好的病人,并与浙江的几位老乡通了电话,联系后决定来洛阳找您给我治疗。”彩超显示肝右叶13.0x12.0cm的巨大肝血管瘤,看了她在上海某家医院做的两次MRI平扫+增强,均提示:肝血管瘤。“你为什么不在上海治疗呢?”我问道。姚小玉说:“我不同意开刀,况且我们浙江有几个人都在这里治好啦,我相信您这种方法。”就这样,经过44天的治疗,她出院了。一年半后仍在上海这家医院复查MRI增强,一位陈教授拿着穿刺前、后的MRI片说:“奇迹,你的肝血管瘤完全消失了。”
  梁荷英说:“超声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有很大优越性,如同大家熟知的‘肌肉注射’,可在1—2分钟内完成操作,治疗后2小时可自由活动,尤其重要的是疗效十分满意,费用低,保护了肝脏的正常形态和肝内正常结构,恢复快,停治疗即可开始工作。”
  
导向穿刺技术惠及各类囊肿患者
  
  导向穿刺新技术的开展,不仅为肝血管瘤患者带来了福音,还给人体脏器各种囊肿,尤其是盆腔巧克力囊肿、多囊肝多囊肾等患者带来了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我的宝宝能保住吗?”“我受多大的痛苦,多疼,都能坚持,只要能保住孩子,我什么都不怕……”2010年11月3日,来自南阳市的患者杨方方被送进了洛阳市平民医院。“当时,我第一眼见到的是患者高高隆起的腹部,好似怀孕六个多月的模样,但却呻吟不止,呈急性重病状。患者自述,五个多月以来,肚子增大的特快而且下腹一直是一阵阵地隐隐疼痛,最近五天加重了。现在自己怀孕四个多月,当地给诊断是盆腔多发性囊肿。又说自己的老乡也是患了盆腔囊肿,怀孕五个多月,‘是你们给穿刺治好后足月顺产了孩子,所以我就来你院了’。”当时,患者焦急地连声请求,要做穿刺治疗,还要求保住胎儿:“我以后没有生育能力,您们一定要帮助我保住孩子呀!”说起这个患者,梁荷英还记忆深刻。
  面对焦急的患者及家属,以及反复要求保住胎儿的诉求,身边的护士都焦急万分,这是两条命呀,一旦发生意外怎么办?保大人,也要保胎儿?然而,尽管遇到了这样的疑难病人,梁荷英依然保持着医者的冷静。她一边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话:“你们的心情我理解,给我时间。”“请放心,我们会用百分之百的努力争取成功,会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研究治疗方案防止失败。”“我作为业务院长,每日要全力关注病人。如何解除病人的痛苦是我们压倒一切的工作,这是医生的职责。”一边认真地检查病人,制定治疗方案。
  彩超检查,患者双侧附件区呈多发性囊肿,左侧一个13.0x8.0cm,右侧一个13.6x10.0cm,其余还有8.0x8.0cm、7.0x7.0cm、4.0x4.0cm等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胎儿在宫内自主活动,胎心140次/分,胎儿双顶径4.8cm。其它脏器、四肢未见异常回声。查体腹部可触及多个囊性包块,左下腹明显压痛,WBC:9.7x109/L。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若是不穿刺抽液,要继续妊娠保住胎儿,坚持到晚妊,是有难度的。宫内胎儿和囊肿同时都在增长,胎儿在宫内发育会受到影响。由于挤压,一旦囊肿自发性破裂,极易引起腹膜炎,况且现在已有腹膜炎的趋势。若要穿刺抽液,也有一定的风险,术后能否并发腹膜炎,或引起宫缩而早产?4个多月的胎儿无生存可能。凭借多年经验,梁荷英心中有了对策:如果先对几个大囊肿行穿刺抽液术,注入适量硬化剂控制其发展或促使囊肿消失,既减轻了腹腔压力,给胎儿增加了生存空间,现距分娩期还有4个多月,再耽误下去孕妇承受不了,穿刺与否都有很大的风险。
  为帮孕妇实现生宝宝的愿望,梁荷英与其家人商量后决定共同承担风险为其实施穿刺术。确定后,她带领着科室成员对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地讨论研究,在患者来院的当天15时,梁荷英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右侧附件的13.0x8.0cm、8.0x8.0cm、6.0x5.0cm三个囊肿实施穿刺术,减轻腹压,术后情况良好。第二天,又对左侧巨大的三个囊肿实施穿刺术。第三天,患者出现腹痛加重的症状,体温升为38.8℃,WBC:29.0x109/L,下腹压痛加重,腹肌紧张,出现阵发性宫缩,诊断为合并腹膜炎。随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救治,为此梁荷英连续48小时没有离开医院。
  经过72个小时的努力,患者的病情逐渐开始好转,待病情稳定后,他们安排患者在彩超室观声像图看胎儿在宫腔内游泳,听胎儿跳动的心音。那时,患者甜甜地笑了。2010年11月12日,杨方方出院,并于春节后顺产一女婴,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看到邮寄过来的宝宝百日照片和感谢信,梁荷英和她的团队成员们都开心地笑了!
  那是2009年12月15日,梁荷英正在紧张地例行查病房。一位护士告诉梁荷英有她的电话。电话里,对方急促不安地告诉梁荷英:“我母亲患多囊肝多囊肾10多年了,已高热38.5℃—39℃,有时40℃,住院20来天了,还止不住高烧,近3天小便混浊呈乳白色,有时神志不清,病情逐渐恶化。像我妈这么重的病人你们能治疗吗?”梁荷英对电话中提及的问题一一做了回答,告诉患者这种疾病到晚期部分囊腔内自发性出血、感染会造成高热。对方又说了:“我们是山西晋城高平县的,这几天山西雪下的特别大,高速公路已封,我们过两天去洛阳找你吧。”真是雪上加霜,天不作美,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梁荷英心里想着病人一直在高热、昏迷中,真是心急如焚。每天,她都通过电话询问患者的病情,得知洛阳高速公路已开通,她就第一时间通知病人。2009年12月18日上午10点,病人终于被家属抬进了病房,在未办住院手续的情况下,她带领着全科投入到有序的抢救工作中。”患者李补花,女,59岁,腹部膨隆如孕7个月,右中腹压痛,拒按,触诊肝肾无界线,上腹至盆腔皮肤表面凹凸不平,T:39.5℃,P:120次/分,WBC:10.3x109/L,RBC:2.98x1012/L,尿蛋白:++,24小时尿量700—800ml。入院诊断:1.多囊肝多囊肾(部分囊腔合并感染/出血)。2.慢性肾功能不全。3.微量腹水。4.心包少量积液。5.肾性高血压。6.贫血。7.慢性胆囊炎并囊内多发结石。患者多种疾病并存,经院内会诊,解决主要矛盾,重中之重,是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尽快解决感染囊腔,减少体内毒素,挽救病人生命。梁荷英说:“手术、腹腔镜都不适合,为病人争取时间,虽穿刺也有很大风险,但我愿承担这个风险,只有立即穿刺抽脓才是唯一出路,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14:00病人入院4小时梁荷英首先对病人右肾三个感染囊腔进行穿刺,共抽出粘稠浅咖啡色脓性液体810ml,次日病人T:37.6℃,先后对4个感染囊腔、8个无感染囊腔(共12个囊腔)行14次穿刺治疗,共抽出液体3120ml。患者生命体征得到恢复,原腹水、心包积液消失,肾功能明显好转,于2009年12月31日住院11天出院。2个月后基本恢复体力,谈笑风生,能操作一般家务活,随访3.5年,现病人身体状况尚好。
  梁荷英常给医生、护士们说:“咱们的病人,大部分来自外省、市,人家带着治好病的希望来,忍着痛,让我们在人家身上扎针,还给医院交费,如果我们不把人家的病治好能行吗?况且病人来到洛阳举目无亲,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我们不但要解除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更要关心病人生活上的需求和困难,病人从千里之外来到洛阳是对咱河南人的信任。”梁院长对年轻医者说:“一个好的医生,有技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医德。当一个医生不难,当一个好医生难,病人才是您的老师,从做医这一天开始就要关爱病人,解除病人痛苦是医生职责,医生没有理由冷落病人,病人对医生最好的回报是恢复健康与家人团圆。”梁荷英还把“医生不能不看病人,这是责任;医生不能侵占病人利益,这是道德”写成条幅挂在办公室和病房鞭策工作。
  几十年如一日,梁荷英总和治疗过的患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的确非常少见。病区走廊、办公室墙上挂满了病人送的锦旗、镜匾,写着病人对医院感谢的肺腑之言,在她的办公桌里,一直仔细珍藏着好几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到院就诊过的患者名字和通讯地址。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及对医疗效果的关注,每位出院病人都有一张全科人员的手机号,便于随时联系。每年春节前后,她都印发万余封信或贺年卡,向患者祝贺节日(如2011年的新年寄语:一张小小的贺卡,饱含着对您真挚的友情。一句简短的问候,浓缩了对您真诚的祝愿。祝愿您和您的家人幸福安康、吉祥如意!),随访病情,同时介绍医院发展的近况。在她看来,这样的沟通和联系,不仅能跟踪患者的健康状况,反馈医疗效果,还能使遍布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成为医院的宣传员。在梁荷英眼里,能让多一个患者早日康复,是一件无比快慰的事情,哪怕多忙多累,她都愿意。因为她深知,自己的努力将换来更多患者的健康与幸福。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2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