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陈刚:中医脑病学现代化研究的探路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28

本刊记者  肖贞林


   中医作为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宝,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相比在东亚文化圈中的其他国家,比如韩国、日本等国,中医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其中,传统中医学科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如何予以阐释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现代生物学已经推动西方医学革命性的发展,也应该对中医的现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认识,越来越多的现代生物学专家希望用自己的科研素养去努力探索中医的科学本质,为中医“正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陈刚教授正是其中代表性一员,一个用现代科学解码传统中医奥秘的追梦人。陈刚认为,“现代科学是中医现代发展可以借重的手段。一方面,中医药众多独特的疗效需要合理的总结与推广;另一方面,中医是典型的整体性,个性化与转化医学,在治疗复杂疾病上具有优势,其范式需要转译为易于操作、重复与理解的系统以便于传播和造福更多的人群。”
   陈刚自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硕士学位毕业后,上世纪末赴美留学,获得Rutgers大学博士学位。在美期间长期从事神经精神疾病的现代生物学研究,特别在酒精成瘾的行为遗传学与神经生物学研究上成绩斐然,在业界有一定声誉。在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他毅然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辞职,回国从事更有挑战性与转化性的研究工作。2012年,经过江苏省有关机构评审,陈刚受聘为江苏特聘教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组建了新的团队。归国的理由对他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传统中医注入新的活力。三年时间里,他用自己的远见卓识和勤奋工作,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向抑郁宣战

   抑郁症已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第二的重大脑病。古今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对抑郁症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对其科学内涵研究还缺乏深入性和前沿性,限制了优势的充分发挥和治疗的改进。
   在众多的优势中,陈刚重点探索了中医药快速起效治疗抑郁症及其机理。现有的主流抗抑郁西药起效慢,作用谱有限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陈刚以此为主攻方向,从各类抗抑郁中医药方剂和单体中,首次运用新的实验方法,发现800年前著名医家朱丹溪创制的经典解郁复方越鞠丸具有快速持久抗抑郁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迅速在国际刊物报道其结果。在公众印象里,中医药作用比较慢,这是不完全的。中医临床讲究如鼓应桴,意思是用药对上症,就能很快见效。对于有高自杀风险的抑郁症病人,必须要考虑能快速缓解作为抑郁症核心的情绪障碍的治疗效果。陈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他们以快速抗抑郁原型药氯胺酮为阳性对照,对越鞠丸快速抗抑郁作用进行了系统细致的检验,揭示出越鞠丸快速抗抑郁作用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氯胺酮,还发现越鞠丸抗抑郁作用微观分子层面上与氯胺酮相似和胜出之处,使其疗效在微观层次得以解释。这些独到的研究最近被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杂志接收,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兴趣。陈刚团队还从临床研究初步证实了越鞠丸对典型的抑郁症病人治疗作用的快速性,其结果也在国际精神病治疗杂志上得到发表。不仅如此,结合现代组学方法,他们发现越鞠丸的快速抗抑郁作用与氯胺酮不同的新机制的线索,目前正在对其进行创新性研究。这些研究的亮点是通过系统而踏实的研究,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再现中医药经典复方的有效性,重点观察中药与西药主要的不同之处,对其蕴含的可能的新机制进行多角度检验,从中医复方研究中发现新的现象与机制,提升其研究整体上的学术价值。尽管复方研究总体上在西方主流学术界不易接受,投稿屡屡碰壁,但是陈刚坚持认为复方治疗作为中医的基本特征,应深入研究,目前,关于越鞠丸的研究已有5篇SCI论文发表,4篇在评审中。已经2次在主流国际学会“国际脑与行为遗传学会”年会上受邀报告相关研究进展,并受邀到多个欧美大学研究机构作报告。国外听众除了对其研究感兴趣,还纷纷打听越鞠丸到哪里买得到,取得良好的国际影响。今年,陈刚组织了首届“抑郁症整合医学研究高峰论坛”,得到中医药界众多资深抑郁症研究专家的参与,有力推动了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交流的常态化。
   陈刚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正带领团队以抑郁症中医药个体化治疗机理作为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以越鞠丸为代表,梳理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与规律,结合现代生物学技术,揭示其配伍规律,有效物质基础及分子神经和系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与药物转化;第二,以中医对情志疾病的病因病机为基础,优化抑郁症及相关中医证候的研究模型,更深层次揭示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本质;第三,借助自己的行为与系统遗传学研究背景,将其运用到中医治疗抑郁症等脑病中去,为理解和改善个体化中医药治疗脑病提供现代生物学支撑;第四,与相关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国际知名实验室协调,合作开展临床中医药辨证论治抑郁症情志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深入到DNA水平。
   惜才如命的陈刚对于团队组建上花费大量心血。目前,他的团队中包括2名全职科研人员,4名兼职青年教师,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人员,背景覆盖分子遗传学、神经生物学、中药学、中医学和西医学等各学科领域,并与美国芝加哥大学、田纳西大学遗传系和浙江大学生物信息研究所等进行高品质的合作。

领衔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研究

   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重视人的系统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性,很早就注意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证表现的多样性依人群、个体禀赋及环境而有别的现象,提出了“因人,因时,因地”治宜的区别化诊疗理论。这与西方医学随着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而勃兴的“个性化医学”和“精准医学”方向一致。陈刚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中医辨证论治对患病个体的证候与疾病状态进行针对性诊断,使用对应性的手段特别是复方进行治疗,蕴含丰富的科学性。证候本质是中医学科核心研究内容,其本质的阐明成为了影响整个中医学科现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对此,陈刚首次提出,证候的来源可以用复杂性状遗传学来进行研究。证候的临床表现受体质与环境共同影响,中医认为体质本身是先天禀赋遗传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证候在病人中间表现的差异性归根结底来自于遗传与环境互相作用。现代复杂性状遗传学认为多种基因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特定的复杂生物现象(表型)。理论上,所有个体间的表型差异可以通过与基因型的差异性进行联系,以分析特定表型是如何因基因型的变异而产生个体化差异的。因此,运用现代遗传学技术,将证候作为表型,可以用来鉴别与说明影响证候的分子遗传组织结构,以揭示证候生物学本质。作为国际行为和神经遗传学会的执行委员,陈刚非常自信地认为它是解析证候本质的一把“钥匙”。为此,陈刚明确提出并呼吁,尽快进行证候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GWAS应用基因组中数以百万计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分子遗传标记,发现影响特定疾病等表型。从2005年《科学》杂志报道第一篇重要的GWAS研究论文,到现在十年的时间里,GWAS研究成果呈爆炸性增长,发现了许多影响不同疾病的基因与DNA序列。
   “GWAS可以直接对证候、体质等不同中医表型与全基因组范围的遗传变异性直接关联。由于许多影响证候表现的组织器官目前不清楚,而其他的组学技术,包括转录组、蛋白组乃至代谢组必须要在特定组织器官上去做,从而产生错位与遗漏。相对于这些组学技术,GWAS不需要对特定的组织器官进行假设,非常适合证候的研究,所以,GWAS研究证候有特定的优势。”此外,国际上也兴起了动物的GWAS研究。医学科学研究中,模式动物必不可少,中医研究也不例外。陈刚作为小鼠遗传学方面的专家,非常关注模式动物特别是小鼠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建立了小鼠遗传参照种群及相关设施,为进行包括GWAS在内的各种可重复的实验系统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平台。中医界在小鼠证候模型早已做了有益探索,陈刚团队也进行了验证与发展。因此,可以利用小鼠的遗传参照种群,通过对中医证候各方面的可重复性的量化分析,将其与基因组变异性进行关联性研究,从系统水平揭示中医证候的作用物质基础以及中医辨证论治个性化医疗的生物学基础。除了作为人群研究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小鼠证候研究还有易于重复,易于控制环境,可以进行机制性研究等优势。陈刚表示,实验系统生物学系统平台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小鼠在中医证候定量化,标准化及遗传学等优势,推动中医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鲤鱼入池活水清

   回国3年多来,陈刚坚持在中医的现代科学研究上努力探索。“要真正融入中医,肯定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过程并不是很平坦。
   一方面,中医的科学研究总的来说,还是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软硬件基础相对滞后,建立实验室,培训人才也需要一定过程。在观念上,由于中医与现代科学巨大差异性,以及中医界对中医临床西医化的担忧,存在着中医是否需要科学研究的争议。对此,他认为“中医作为传统医学,当然要以继承与实践为基础。而一个学科要生存发展,科学研究是必由之路。”历史上,“西学中”“中学西”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中医的认识和发展,作为受到完整系统的现代科学研究训练的科研人员,应在这条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主流学术界对中医科研的接纳度还相当有限。由于对中医不很了解,特别是担心实验过程难以重复,主流学术界对中医复方研究持疑虑态度不接受相关论文,而SCI论文目前是扩大中医科研交流与影响的重要方式,也是体现学术研究水平的一个标尺,所以尽管困难,还是要坚持利用它与主流学术界沟通。令人鼓舞的是,国家也正在大力推动中药的标准化建设,为可重复的中医药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复方及其相关的证候。经络等中医学科的核心特色内容如果不用力研究,更难以与主流学科进行对话。而随着对中医了解的加深,这些中医特色内容的研究会越来越被认可与推进。
   尽管回国的时间并不长,陈刚的工作却受到了不少瞩目,多次受邀在专业的国际会议上报道中医药研究成果。凭借突出的工作表现,2013年他获得江苏双创人才计划,并先后获得六大人才高峰资助等奖励,目前还领衔中医优势学科中医脑病学与中医系统生物学创新团队的重任。如果要说他的加入给南京中医药大学带来的改变,正如他的同事所言,“好像一尾黄金鲤入池,不仅如鱼得水,而且带来了无限活力”。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新中国中医教育的摇篮,其中医学科是江苏省优势学科。中医脑病学与系统生物学是中医学科中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陈刚推动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学研究力量的聚集,整合中医基础与临床的资源优势,利用其在神经科学和系统遗传学等领域国际联系,一个中医脑病学现代化实验室已经稳步地向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目标迈进。
   对于回国的选择,对于从事中医药研究的选择,陈刚义无反顾,也对中医药的发展充满信心。上世纪,一位伟人指出中医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能够成为中医研究队伍中的一员,陈刚感到非常幸运,更感觉到沉甸甸的责任,祝愿他的中医科学研究探索之路越走越宽。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