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仁心妙手谱华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4

——记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泌尿外科中心主任靳风烁教授

本刊记者 刘承峰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普通衣食,忙忙碌碌,兢兢业业;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救死扶伤,开拓创新,激情澎湃。从医33年来,在大坪医院泌尿外科,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无数个生命在他手中获得新生;他没有闪光的豪言壮语,却赢得了无数个病人的赞誉。默默无闻地奉献,于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靳风烁教授。
  
父母恩难报,师生情难忘
  
  从家境贫寒的小村庄到霓虹闪烁的大都市,从山里的放牛娃到城市里的知名专家,父母和老师对靳风烁的影响至关重要。“没有他们,我甚至不敢想象现在的自己”,他时常这样感叹。可以这样说,父母给了他第一次生命,而老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让他腾飞并飞得更高。
  靳风烁回忆道,他的父亲是当地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一生善良勤劳、公正律己,备受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而母亲则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主妇,相夫教子、任劳任怨,典型的贤妻良母。父母的优良品德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也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可他们含辛茹苦、呕心沥血供养自己的孩子读书学习。靳风烁回忆他的父母时是这样说的,“我清晰地记得他们那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干枯的双手、佝偻的身躯。我会记得他们冒雨冒雪送我们上学,记得他们数着分分角角的零钱为我们积攒学费,记得他们看着我们读书时眼光里所饱含的爱慕和希望,记得他们在我们买不起书本而不能上学时所显出的无奈,记得他们拿到我们成绩单时所露出的难以见到的笑容。直到今天,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以及内中所包含的期待仍然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靳风烁对父母的那份深情,从这段话中表露无遗。
  除了父母恩,师生情更令靳风烁难以忘怀。把他带入泌尿外科领域的是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宁天枢教授,他治学严谨,医技精湛,为人坦诚,风趣幽默。在他的精心指导下,靳风烁很快就胜任了泌尿外科住院医生的工作。1984年靳风烁考取了第四军医大学泌尿外科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泌尿外科专家秦尔斌教授。秦教授光明磊落,乐观豁达,不计名利。他教导学生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如何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临床研究的基本思维方式,也就是目前所普遍提倡的“依据问题进行研究(Problem-based Research)”。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靳风烁认真思考了泌尿外科临床上所面临着的问题,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恶性程度低、复发率高。因此他紧紧抓住复发率这个问题进行复发机制和防治的研究,于1992又投师于著名肿瘤学家、泌尿外科专家于茂生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于教授是以不苟言笑而闻名的,他也是以严肃认真,顽强执著,学识渊博,锐意进取著称的。在他的指导下,靳风烁在全军最早开展了肿瘤基因治疗研究。靳风烁回忆说,在于教授身边的日子里有两件事他至今仍记忆犹新。一是于教授在他75岁高龄时仍然坚持每天要学习与阅读大量的书刊杂志,而且要大声朗读英语文献一小时,他说“科学发展的如此之快,我们时时学习都赶不上,哪里还能懈怠呢!”。另一件事是在他毕业前夕,左胯部患峰窝织炎,于教授亲自安排他住院治疗,而且每天晚上他都要和他的夫人一起给靳风烁送夜宵,他说峰窝织炎需要加强营养。两个70多岁的老人给他送饭使靳风烁感动得热泪盈眶,以至同病室的病员都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在靳风烁的心目中,他和于教授的关系是一种超越了父子关系的师生关系。
  三位导师以他们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风,求真的精神,执著于科学和为病人服务的品德熏陶了靳风烁,也时刻激励着他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他不仅成了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受广大医患爱戴的名医,在医疗科研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1990年,35岁的他破格提升为副教授,当时是全军最年轻的几个副教授之一。
  
“做最棒的医生”
  
  1973年,靳风烁参军后被分配到卫生队,先当炊事员,后当卫生员。当时正值文革后期,没有什么参考书可以学习,他从同事那里借到一本“医用生物化学”。当看到一连串的化学符号和深奥的语言时,他如坠雾里云海,才深深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他知道要当好一名医生必须从头学起,于是他一边工作一边重学数理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领导培养,他成了一名合格的化验员,在一个团卫生队不仅开展了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还开展了血型检查、痰液、前列腺液等体液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和细菌培养,成为全军团卫生队可开展项目最多的化验员。他的成绩受到领导、同志们的肯定和青睐,被推选为卫生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推荐到第三军医大学学习,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
  四年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挑战,也为靳风烁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在学校没有学到多少文化课,基础知识连初中都达不到,因此学习医学知识时,他遇到了不少困难。物理、化学从初中学起,英语从ABC学起。上课他认真听讲,快速记笔记,把老师讲的每一项内容都印在脑子里,记在本子上,课堂的内容当即消化。下课他就跑图书馆,借阅各种相关的书籍杂志,进一步理解并充实课堂内容,力求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四年里他走出校门的次数屈指可数,可他曾经为买一本参考书早晨六点钟起床,步行到距学校十几里之外的书店排队三个小时等候。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的学习他不仅基础知识学得好,临床实习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时他实习的大坪医院向学校申请要他留院工作,自此开始了他自己喜爱的泌尿外科专业工作至今。
  在他担任住院医生不久时,一个弥留之际的膀胱肿瘤患者对年轻的靳风烁医生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和期待,她说:“非常感谢宁天枢教授和你们对我的治疗和照顾,你们为我延长了35年的生命。但是这35年中,因肿瘤复发我做了十多次手术,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你们能不让肿瘤复发那才是最棒的。”病人渴望和期盼的目光深深刻在了靳风烁的心里,从此,他开始了在泌尿外科领域的不懈探索。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伴随着复发恶性程度提高,最终危及病人生命,如能有效控制复发,就能大大提高膀胱肿瘤的治疗水平,不仅延长病人生命,还可减少病人痛苦。膀胱肿瘤为什么复发、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其复发呢?带着这一问题,靳风烁博览群书、四处拜师,晋升教授后他又带着自己的研究生继续探索。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们发现膀胱肿瘤可高表达免疫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Cox-2以及PDL-1等,这些因子或抑制树突状细胞递呈抗原,或抑制T淋巴细胞激活,最终导致自身抗肿瘤免疫系统无法激活,失去对肿瘤的监视能力,使肿瘤发生免疫逃逸而存活,进一步造成复发或转移。这些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免疫黑洞理论”。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如何提高膀胱肿瘤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成为靳风烁和他的学生们继续探索的课题。1977年国外学者报告膀胱灌注卡介苗可明显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但是一年复发率仍高达25-40%,这依旧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如何使膀胱肿瘤的复发率进一步下降呢?靳教授带着他的学生不懈地探索着。他们发现卡介苗膀胱灌注是通过诱发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正由于这一反应是非特异性的,所以它所诱导的免疫反应既不是针对膀胱肿瘤,也是比较弱的。如果能针对肿瘤免疫来诱导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就有可能提高卡介苗的效果。他们经过大量动物实验发现小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和卡介苗联合膀胱灌注,可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活性,对肿瘤细胞具有独特的杀伤能力;连续六次灌注可使这一反应达到高潮。据此他们建立了小剂量IL-2+卡介苗联合灌注的“四·六”疗法,经过近30年、逾800例的临床观察,膀胱肿瘤的复发率降为12.5%左右。为开发更为有效的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药物,他带着杨登科博士开展了Ag85B/IL-2融合蛋白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研究。靳教授的这一系列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先后获得军队、重庆市和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六项。
  
“患之所需,我之所求”
  
  作为医生,应该追求什么呢?是名利地位,还是金钱享乐,靳风烁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那就是:病人需要什么,我们就追求什么。上世纪80年代之前,前列腺癌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男性的少见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缺乏经验。靳教授敏锐地意识到,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将会迅速上升。他和相关科室合作,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了前列腺癌根治技术。一位解放前留学美国的老教授因排尿不适曾四处求医,均被诊断为老年人常见的前列腺增生,医治无效,当他找到年轻的靳风烁教授就诊时,靳教授认真进行直肠指诊,他发现该患者的前列腺增大,虽然表面光滑、没有结节,缺乏前列腺癌的典型表现,但细心感触,前列腺内质地不均匀,表层下有硬结感,可能是前列腺癌。进一步前列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老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多少老医生、多少次检查都诊为前列腺增生,唯有你检查后判断为前列腺癌,真乃“神指”啊!”
  看着前列腺癌的病人日益增多,部分患者开始使用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有效,很快就发生雄激素非依赖而失去效果,继之发生骨转移甚至骨折,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危及生命;部分患者手术后效果不佳,尤其是保留性神经手术,其效果常常达不到患者的理想要求。看着这一个个治疗上的难题和困难,靳教授心急如焚。他积极联系,于2002年远赴美国,到Emory大学,跟随世界闻名的Ferry Mashall和Leilung Chang教授进行前列腺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分别在国际著名专业杂志《Cancer Research》和《Cancer Gene Therapy》发表。回国后他带领全科对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雄激素非依赖发生机制、保留性神经的手术方法进行了全面攻关,他们发现了雄激素受体(AR)反常激活的机制,DBC-1作为共刺激因子参与了AR的反常激活,用反义核酸技术抑制AR表达,可阻断雄激素以外的其它多种因子对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支持作用。
  面对现代医学在前列腺癌诸多问题前的束手无策,靳风烁独辟蹊径,带着研究生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他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服用中药泽桂癃爽片的患者发生前列腺癌后对抗雄激素治疗的有效时间维持较长。根据这一现象,他们研究了泽桂癃爽片的有效成分熊果酸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发现熊果酸可提高前列腺癌细胞对雄激素的敏感性、恢复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对雄激素的依赖性。随后对一组雄激素非依赖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配合泽桂癃爽片治疗的患者PSA明显下降,表明肿瘤得到了控制。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为解决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这一世界性难题带来了希望,也为发展中西医结合创出了一条新路,在亚太泌尿外科大会交流后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今年7月份重庆市科委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来自全国的泌尿外科专家、肿瘤学专家对该成果给与高度评价,认为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肾移植是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最终手段,也是最有效手段。但是肾移植术后因为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常发生感染、排异等诸多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的重大问题。靳教授和他的同事们长期关注这一临床常见、患者关注、医生关切的问题。基于近2000例患者、长达20余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制定了医患沟通常规、医护交接常规等七项规章制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人安全性;并提出了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预警诊断指标,明显提高了排异反应诊断准确性和时效;还建立了免疫抑制剂应用调整方案、尿瘘防治方案、股神经病防治方案,显著降低了上述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设计了大网膜在泌尿外科应用的手术方式,提升了肾移植手术及相关并发症治疗的质量。这一系列研究先后获得军队和重庆市一、二等科技进步奖、医疗成果奖六项,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八项、出版专著四部,对推动我国器官移植的开展、提高医疗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靳风烁不仅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他还是一个政治思想坚定、认为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5月14日,靳教授即将启程参加美国泌尿外科年会,这是一次丰盛的学术盛宴,不仅有来自全世界的顶级医学专家介绍最先进的学术成果,有全世界最新、最高端的医疗设备展示,靳教授还要报道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对一个中国医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靳风烁教授来说更是一次展示自己的良机。可是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全国人民都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去。靳教授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到美国开会交流的机会,他第一时间给院党委提出申请要到医疗队去,到灾区、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院领导考虑到他赴美参会并交流机会难得,一直没有安排他到医疗队。在他的再三请求下,院领导最终批准了他的申请,并任命他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七抗震救灾医疗队副队长、党支部副书记。在赶赴汶川途中,为了赶时间、抢速度,在海拔4200多米的夹金山山顶,靳风烁冒着生命危险代替极度疲劳的驾驶员驾车6个多小时,带领大家成功冲过生死线,历经千辛万苦,于16日下午4点46分抵达震中汶川县城,成为第一支开进汶川县城的医疗救援队。在鏖战汶川期间,他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精心组织医疗队在第一时间为126名重伤员实施紧急手术抢救,特别是5名挤压综合症的伤员,经他亲自处理后得以全部治愈。在汶川期间,他先后12次带领医疗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海拔3800米的龙溪镇巡诊,先后救治伤员1690余人次,下乡巡诊4万多人次,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总后勤部为表彰靳风烁在抗震救灾一线的突出事迹,授予他“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他还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高度赞扬。
  靳风烁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是一名心系病人、救死扶伤的医生。“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正是对他的真实写照。我们衷心希望能有更多像靳风烁这样的医生,救患者于疾苦,解家属之难忧。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