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01-20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14年回顾
夏 炎
他们或俯身在风吹日晒的农田,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在常人看来艰苦而枯燥的工作中,享受着别人难以理解的寂寞,最终淬炼出耀眼的科技成果……
他们是谁?他们是科学中国人!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始于2002年,至今已14年。在13届的评选中,推出了一大批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科学家,在科教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影响力不断扩大。200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教授荣膺为首届首位“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截至目前,共有包括钱学森、师昌绪、路甬祥、屠呦呦、杨振宁、白春礼、顾秉林、许智宏等数百位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及数位利用高新技术造福于民的优秀科技型企业家获选“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目前,“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成为我国科技界颇具专业品质和影响力的一项评选。
让我们再次重温他们的名字,用心感受他们带给我们的科技震撼!(排名不分先后)
科学中国人(2002)年度人物名单
袁隆平(1930.9.7-)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现任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等职。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科学中国人(2003)年度人物名单
邓中亮,丁磊,王永志,王渝生,叶欣,白春礼,陈大元,李方华,邹承鲁,张瑞敏,杨伟,杨利伟,杨焕明,钟世镇,钟南山,洪昭光,姜素椿,袁家军,程国栋,曾毅,徐星,桂希恩
王永志(1932.11.17-)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火箭技术专家。参与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火箭设计和研制工作,参加了多种火箭的设计和研制,先后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三种火箭总设计师,是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研制总指挥,1992到2007年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2003年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王永志被太空探索者协会授予水晶头盔奖。
杨利伟(1965.6.21-)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他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杨焕明(1952.10-)华大基因主席、华大基因学院院长。一直从事基因组科学的研究。他主持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使中国成为这一被称为“二十世纪登月计划”的宏伟项目的成员国,得到了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赞扬。杨焕明教授及其团队(“华大基因”)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以及家猪、家鸡、家蚕基因组等重大项目使我国的基因组研究得以跻身于世界前沿。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中国人(2004)年度人物名单
师昌绪,刘东生,傅廷栋,王永志,艾国祥,陈霖,刘应明,叶玉如,张亚平,陈均远,侯先光,舒德干,龙以明,马大正,向仲怀,樊锦诗,刘以训,左家铮,王玉忠,辛朝安,汪筱林,周忠和,江雷,唐世明,卢天健,任晓兵,杨振宁,邹承鲁,何祚庥,杨福家,方舟子,杨玉圣,杨东平,许智宏,李建保,林崇德,朱永新,刘庆峰,肖志国,李彦宏,邹学校
师昌绪(1918.11.15-2014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主要从事合金钢、高温合金及材料强度的研究工作。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气冷涡轮叶片,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刘东生(1917.11.24-2008.3.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曾任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原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等。20世纪80年代,刘东生基于中国黄土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使黄土与深海沉积、极地冰芯并列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三大支柱,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际科学界所信服。200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舒德干(1946.2-)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已知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原始祖先——生活在5.3亿年前寒武纪早期海洋中的鱼。这块化石的发现,将脊椎动物的历史纪录至少前推了5千万年,是半个世纪以来关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中最重大的关键性突破。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在不到地球生命发展史百分之一的瞬间创生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动物门类,奠定了动物类型多样性的基本框架。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龙以明(1948.10.14-)现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长江学者,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玉忠(1961.6-)高分子材料学家。现任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三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基地主任、兼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无卤阻燃剂与阻燃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回收等领域的研究。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忠和(1965.1.19-)著名古生物学家,古鸟类专家,孔子鸟化石的发现者之一。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古鸟类研究。研究发表了20多种早白垩世发现的新的鸟类化石,在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分异辐射、飞行演化、功能形态、胚胎发育、繁殖行为和生态习性等方面取得了若干发现和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在中生代鸟类研究领域的工作。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雷(1965.3-)著名纳米材料专家,国家纳米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曾任日本神奈川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仿生功能界面材料的制备及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中国人(2005)年度人物名单
叶笃正,吴孟超,谷超豪,张弥曼,赵国屏,黄伯云,郝跃,郑泉水,黄克智,谢树成,殷鸿福,杨金龙,侯建国,朱清时,张立同,李述汤,周廉,黄光宇,曹雪涛,郭光灿,陶文铨,张旭,尚永丰,徐德民,薛奇,范更华,沈家骢,张希,卢秉恒,南策文,李丕龙,庄灿涛,许启凤,郑兆鑫,张庆君,袁训来,童晓光,蹇锡高,李亚栋
叶笃正(1915.2.21-2013.10.16)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16年出生的叶笃正与中国的第一份气候纪录同年。88年后,作为中国大气物理研究奠基人、中国近代动力气象学创始人之一的叶笃正因其对地球命运的长期关注和杰出贡献,获得了国际气象学界的最高荣誉,他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重大创新贡献。 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吴孟超(1922.8.31-)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肝胆外科专家。擅长疾病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谷超豪(1926.5.15-2012.06.24)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撰有《数学物理方程》等专著。研究成果“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经典规范场”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赵国屏(1948.8-)分子微生物学家。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和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2008年批准成立的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任实验室主任。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郝跃(1958.3-)微电子学家。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微纳米半导体器件与高可靠集成电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微电子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他在氮化镓∕碳化硅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功能材料和微波器件、半导体照明短波长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和推广、微纳米CMOS器件可靠性与失效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述汤(1947.1-)材料化学和物理专家。长期致力于金刚石、纳米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曾提出了制备高质量外延金刚石薄膜的方法,发展出一种高产率制备硅纳米线的新方法,提出了“高温NPB”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新方法。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雪涛(1964.7.19-)免疫学专家。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主要研究方向是以树突状细胞为重点的基础免疫学和新基因的发现及免疫新分子功能的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陶文铨(1939.3-)现为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作为国际数值传热学知名专家,长期从事传热学及其数值模拟方法与工程应用的教学与研究,推动与促进了我国计算传热学科的形成与发展。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尚永丰(1964.6-)现任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聘为讲师,2002年4月起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长江学者。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德民(1937.11.7-)水下自航器专家。现任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授,水下航行器研究所所长、水下信息与控制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从事教学、科研40余年,致力于水下自航器控制、导航、总体等技术研究工作。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希(1965.12-)高分子化学家,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张希教授是清华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在超分子组装与聚合物薄膜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成果。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秉恒(1945.2.5-)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主要开展快速成形、生物制造、微纳制造与电子制造装备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发了国际首创的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光、电一体化快速制造设备和一系列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发明了农业节水滴灌器抗堵结构及其一体化开发方法。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策文(1962.11-)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功能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研究。构建了处理复合材料中复杂多场耦合效应的有效介质方法,给出了计算宏观多场耦合性能系数的解。设计发展了铁磁合金基磁电复合新体系,提出了复合巨磁电效应。系统研究了多铁性磁电复合薄膜,提出了多种新型磁电存储器及传感元件。建立了计算非均质材料界面因素对宏观物理输运性能影响的有效介质模型方法;在界面模型指导下,发展了新型高介电材料、安全锂电池用复合固态电解质等。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童晓光(1935.4.8-)石油地质和勘探专家。参加过大庆、辽河、塔里木等盆地的石油勘探, 渤海湾盆地、中国东部和全中国的石油地质研究,获得多项奖励。2005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蹇锡高(1946.1.6-)有机高分子材料专家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材料创新与产业化研究,先后完成国家重点攻关、军工配套、“863”、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30余项。发明了PPESK系列高性能工程塑料,解决了传统工程塑料不能兼具耐高温、可溶解的技术难题,获得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发明了PPENS系列高性能工程塑料,解决了无法得到高分子量可溶性聚醚腈砜的国际技术难题,获得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提出了高性能高分子设计新思想,并开发出一个结构独特的高性能高分子新体系。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中国人(2006)年度人物名单
康绍忠,封东来,施均仁,孔旭,濮祖荫,褚良银,王立权,陈林,王汉中,俞书宏,游志胜,陈均远,王子忱,黄淑帧,胡平,李简,贺福初,冯自平,孙革,吴能友,肖龙旭,刘忠华,肖华军,段树民,张大鹏,张定华,裴钢,朱英杰,吴普特,王安,谭述森,王双明,吴文俊
段树民(1957.10.20-)神经生物学家,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突触发育和可塑性实验室主任、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长期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在胶质细胞对神经环路和突触可塑性的调控、胶质细胞信号分子释放机制、沉默突触活化机制等方面有重要研究成果。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安(1958.8.9-)现代煤矿采矿工程专家。2002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煤炭生产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具有深厚的煤炭生产技术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先后担任乌达矿务局总工程,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公司总工程师、总经理,神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总经理,工程管理专家,中煤能源集团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康绍忠(1962.11.2-)长期带领科研团队从事旱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研究,发展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与作物耗水计算方法,提出了旱区主要作物的需水指标与灌溉制度,创建了基于作物生命需水信息的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新技术,建立了生态脆弱区流域尺度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应用模式。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述森(1942.1-)从事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研究20余年,主持完成了北斗试验系统地面应用系统和中国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研制建设。主要从事卫星导航系统研究及应用。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中国人(2007)年度人物名单
钱学森,孙家栋,陈善广,陈创天,殷步九,符志民,张尧学,闵恩泽,王红阳,杨锐,周济,蹇锡高,庞国芳,马永生,陈毓川,林大泽,赵文智,何华武,任南琪,崔彤,刘文炳,侯立安,欧阳自远,佘振苏,李爱珍,叶奇蓁,刘建华,张立德,赵章光,邓中翰,潘跃进,苟锐锋,冯军,杨旭清,黄松
终身成就奖:钱学森
杰出青年科学家:佘振苏
最受公众关注奖:闵恩泽,孙家栋
民族创新奖:冯军
孙家栋(1929.4.8-)中国科学院院士,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我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张尧学(1956.1-)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路由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不用预装操作系统、将程序存储和执行分离的透明计算模式,研制成功多种型号透明计算模式电脑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产生重大影响。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闵恩泽(1924.2.8-)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声誉。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庞国芳(1943.10.10-)食品科学检测技术学科专家。他长期从事食品科学与相关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药兽药残留分析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其研发的关键技术,已制定成2项国际AOAC标准和65项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构筑了我国新的农产品食品安全屏障,对破解国外技术壁垒,提升我国农产品检测技术的国际地位,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具有深远的影响,并产生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永生(1961.9.9-)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的主要发现者之一。一直坚持在科研生产第一线,在深入实地科学探索16年,取得南方海相油气复杂成藏规律性认识,提出勘探理论和方法的重大创新,成功指导深层、超深层勘探实践,发现了建国50年以来久攻不下的海相大气田——普光气田,已探明储量3561亿立方米,总价值1801亿元,2010预计将形成超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能,为川气东送工程和我国海相油气勘探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文智(1958.8.19-)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专家。现任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油气成藏理论技术研究与勘探实践。在岩性油气藏、高-过成熟海相油气藏、含油气系统评价与油气战略等领域有较高造诣。完成多项国家和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研究提出“满凹含油”、“岩性油气藏大面积成藏”和有机质“接力成气”等新认识,在推动勘探从局部有限范围向凹陷区转化以及从传统的“液态窗”勘探向叠合盆地“多黄金带”勘探拓展中做出重要贡献,引领了我国油气勘探领域的重大转变,推动在多个盆地凹陷区发现数个大油气田。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华武(1955.8.4-)长期从事铁路工程技术工作,主持了几十项铁路枢纽、铁路干线的勘察设计、咨询评估、技术决策;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了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工程;组织了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及系统集成总体优化,为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技术总负责人,主持了中国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建设工程。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南琪(1959.3.4-)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分子生态学、有机废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等学科领域研究,为“城市水质转化规律与保障技术”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立安(1957.8-)二炮工程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 他长期致力于军事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对推动我国国防地下工程密闭空间的污染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富有创造性的成就。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邓中翰(1968-)中国科协副主席,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功地开发出中国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星光中国芯”,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被业界称为“中国芯之父”。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中国人(2008)年度人物获奖名单
周建平,孙逢春,宓传龙,张相洪,郭孔辉,刘兴洲,李骏,黄建国,宫辉力,王明孝,姚骏恩,景晓军,翁宇庆,江风益,李龙土,胡思得,李晓红,李兴钢,王仁贵,胡洁,刘先林,张友军,韩贵清,杨学明,吴以岭,哈木拉提·吾甫尔,王永钧,肖培根,马昕,吴洪流,王品伦,陈光标
终身成就奖:袁隆平
最受公众关注奖:戚发轫
杰出青年科学家:杨伟
李骏 (1958.3.24-)汽车发动机专家。现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突破设计、燃烧、电控和可靠耐久四项汽车发动机核心技术,建成基础技术研究平台。主持自主研发出重型系列柴油机,使一汽解放卡车重型化;主持自主研发出系列汽油机,使新一代红旗高级轿车有了自主发动机;主持自主研发出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装备我军第三代中型高机动战术军车。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翁宇庆(1940.1.1-)历任冶金研究总院研究室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冶金部科技司司长,副部长、国家冶金局副局长、中国钢铁工贸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等职。主持973项目期间形成了“形变和相变耦合”的超细晶形成理论及控制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首先将上述成果用于工业生产的国家。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晓红(1959.6-)
武汉大学校长,兼任重庆市科协主席、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等职务。曾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国际性学术奖2项。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以岭(1949-)著名心脑血管病专家,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始终坚持工作在科研、医疗一线,为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了中医药学术创新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奖1项,承担了国家973等重大科研课题十余项。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中国人(2009)年度人物获奖名单
刘忠范,金之钧,陈志明,樊代明,王正国,徐永清,曹作为,蒋戈利,李校堃,李宁,任洪强,周集体,刘务林,周璧华,卢济威,郑健龙,李夕兵,王淀佐,胡文祥,俞耀庭,雷丙旺,殷瑞钰,张平,李哲英,刘海滨,李伯虎,应怀樵,杨绍卿,刘永才,祝小平,王尚锦,朱振才,赵登平,张建启,宋保维,陈清泉,邱小林,李润源,邱亚夫,尹卫东,颜景刚
终身成就奖:王大珩
最受公众关注奖:赵鹏大
杰出青年科学家:房建成
刘忠范(1962.10-)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纳米科技岗位”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以及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等职。主要从事纳米化学与纳米结构器件研究。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之钧(1957.9.29-)石油地质家中国石化副总地质师兼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深层油气成藏机理与海相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及勘探实践工作。在复合成烃、碳酸盐岩溶蚀、“突发式”成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针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形成与勘探实践,建立了“源-盖控烃、斜坡-枢纽富集”油气选区评价方法。创建了地质广义帕莱托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和海相油气项目快速评价方法与软件平台。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房建成(1965.9-)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在飞行器惯性导航、组合导航、自主天文导航与航天器姿态控制惯性执行机构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开拓性和创新性研究工作。近年来围绕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载人航天等重大需求,开辟了中国航天器姿态控制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等新的技术研究方向,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已在中国卫星高精度长寿命姿态控制、高分辨率航空遥感、飞行器自主导航等技术领域获得应用,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为中国飞行器导航技术和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健龙(1954.5-)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部跨世纪重点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道路工程与工程力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我国道路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发明了膨胀土边坡柔性支护综合处治技术,开发了膨胀土直接填筑路基的物理处治技术,攻克了膨胀土地区筑路的关键技术难题,成果在我国10省区、26条高速公路得到成功应用,使我国公路膨胀土工程技术跃居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当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道路交通领域仅有的第二位院士。
杨绍卿(1941-)中国兵器工业首席专家,现为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三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项目总设计师。40年来,杨绍卿全心致力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作,在火箭弹外弹道学和灵巧(智能)弹药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弹药领域具有很高的公认度和广泛的影响力。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永才(1942.12.21-)飞航导弹武器系统技术专家。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第三研究院科技委顾问、国家重点“杀手锏”武器系统型号系列技术顾问、信息化总师。从事多个飞航导弹武器型号总体设计、研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为我国飞航导弹事业及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中国人(2010)年度人物名单
王恩哥,郑新奇,马淳安,李志远,钱坤喜,任彩萍,苗丹民,鞠熀先,殷勤伟,许瑞安,周明祥,李书章,兰新哲,马伟明,徐芑南,唐长红,杨德森,刘文化,翟婉明,严卫生,张义民,林宝军,王平,盛宏至,石照耀,陈扬,郝跃,崔铮,郭正邦,王钢,张岩,李京波,刘长松,李东文,金钦汉,徐更光,程树军,刘长令,刘吉平,杜长华,傅杰,姚献平,潘鼎,李佐虎,邓文礼,佟伟平,介万奇,李宁,琚宜文,王国法,王侃,翟晓先,何镜堂,陈明宪,杨保军,刘晓明,范重,史才军,葛耀君,石玉林,万建民,史海涛,秦仲麒,王跃进,赵永志,张夫道,吴晓民,张正斌,刘勇,张宏福,汤鸿霄,徐卫林,李黄,唐丹玲,于水利,郭怀成,潘纲,张鹏,何建宗,邹德威,舒跃龙,方加胜,周利群,张宗岐,张洪春,徐普,武华文,向文波,丁建生,王爱平,刘珂,白先宏
终身成就奖:刘光鼎
杰出贡献奖:刘新垣,郭应禄
杰出校长奖:朱清时
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胡洁,陈会明,向巧,赵耀华,刘俊国
徐芑南(1936.3-)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蛟龙”号总设计师。早年主持创建的迄今我国最大的深海模拟实验设备和潜艇圆柱耐压壳结构强度稳定实验技术已成为各种潜艇、水中兵器和深潜结构研制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为我国向深海进军奠定了基础。2013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长红(1959.1-)中航工业一飞院总设计师、副院长,“飞豹”系列飞机总设计师。先后参加了“飞豹”飞机、运七-00A、MPC-75、AE-100等型号飞机的研制和重大预研课题研究。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德森(1957-)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水中目标特性分析和识别研究,水下结构减振降噪技术研究,声纳系统环境特性的研究,水中目标噪声特性测量与分析研究,水下结构振动与声辐射的相似性研究,在水中目标特性分析和特征提取、水下结构振动与噪声测试分析、水下结构振动声辐射噪声源识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国内最先从事矢量水听器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翟婉明(1963.8-)现任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工程振动特别是铁路工程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创建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万建民(1960-)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水稻的基因定位、克隆和品种选育研究。重点围绕水稻品质、超高产、抗病虫、抗逆等性状,构建高密度新型分子标记图谱,开展相关新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遗传转化,并进行水稻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建立和完善分子设计高效育种体系,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水稻新品种。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向巧(1963.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厂长。她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军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她组织完成了国家某“杀手锏”新装备大修线的建设。向巧以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名单
郭光灿,张俐娜,郭建东,谭志诚,卢本卓,韩忠朝,郭瑞庭,黎家,钟青,龙桂鲁,孙军杰,崔维成,曹贺全,于登云,林程,潘光,杨学军,苏光大,曾广平,董胜波,乔红,刘大禾,吴健,孙承志,刘石,魏志义,徐正元,陈潮填,郭灿城,闫洪,奚廷斐,许维,李贺军,邹如强,赵永好,宋宝珍,杨浩,徐銤,袁亮,刘建功,冯伟忠,华树明,孙赞东,段常贵,张林森,王梦恕,王澍,曹文洪,刘怀汉,刘衡,吴唯佳,叶英,李决龙,罗继杰,袁寿其,袁有禄,田克恭,冯建国,郑永权,孙宝国,王晓昌,邵宗泽,肖国举,孙松,刘国祥,王祥科,张伯礼,屠呦呦,张绍祥,朱云平,姜泊,赵铱民,周其全,史录文,邵春林,王福俤,王天龙,康熙雄,洪荣照,郑静晨,田忠
杰出大学校长奖:顾秉林
终身成就奖:徐光宪,陈可冀
科技型企业家:宋起柱,钱华山,胡志新,刘新华,韩起文
杰出青年科学家:景晓军,胡文祥,邸凯昌,张翼,邱模炎,刘晓明,陈菊祥,郭春喜,刘峰,张勇
张俐娜(1940.8-)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是天然高分子及高分子物理,研究特色是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高分子。张俐娜开创了一种崭新的低温溶解法,提出低温下大分子与溶剂自组装形成新的氢键配体导致溶解的新机理。由此,荣获2011年度国际纤维素和再生资源材料领域最高奖——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Anselme Payen奖)。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銤(1937.4-)中国快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快堆首席专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快堆工程部总工程师,国家能源工程快堆工程研发(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澍(1963.11.4-)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2年,荣获世界建筑学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人士,也是继1983年贝聿铭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建筑师。
屠呦呦(1930.12.30-)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郑静晨(1959.9-)武警少将警衔。武警总医院院长、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中国医学救援学会副会长。作为我国灾害救援医学的开拓者,郑静晨先后赴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接受国际灾害救援高级培训,并取得联合国授予的国际救援专家资格。多年来,他始终站在科技前沿搞科研,不断创新现代救援理念,创建了灾害救援医学学科,填补了国内应急医疗救援领域的空白。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武警部队组建以来第一位院士。
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获奖名单
薛其坤,王俊,郭潮潭,孙和平,赵宇亮,徐璎,路来君,郑雨军,郭红卫,蔡继业,沈敏,杨永华,吕金虎,朱英富,欧阳绍修,张柏楠,李孝堂,高文坤,陈熙源,黄长强,徐格宁,康熊,丁建宁,谢东钢,翁震平,周德云,姜洪洲,易忠,王尚锦,刘韵洁,史忠植,艾渤,付永启,谢庆国,刘连光,孙武,吴汉明,何明一,朱文武,魏晓峰,张黔,余成斌,王国栋,张万斌,杨金龙,孙俊良,王全杰,刘前,叶志镇,吴海龙,徐伟箭,曹永革,顾忠伟,邹德春,刘伟生,朱宝库,王荣明,康玉柱,郑有业,窦立荣,刘志强,孙春东,赖来利,邹才能,王超,马洪琪,汤国栋,谭建平,李久林,吴智深,吴永发,谢雄耀,李宁,李昌珠,宋宝安,柏连阳,刘西莉,夏庆友,李华,谢耀坚,彭辉银,熊友才,张润志,李子义,刘鸿亮,田永祯,何雅敬,郑兴灿,马放,赵淑权,王凡,谢洪勇,付小兵,杨蓉娅,杜继臣,黄建荣,姬新颖,府伟灵,李彦林,靳风烁,程泾,刘祖国,那生桑,周俊杰,高峰,刘培庆,王惠萱,葛青,赵晓哲,李东文,王蓬,段海康,邓涛,赵录生,赵致钧,姜国辉,庄洪春,李浩,谷德权,李奎,孙周洲,曹庆宏,倪挺,苏翼凯,金双根,张德权,李晋,徐伟忠,徐恪,顾宏伟,任俊莉,佟存柱。
杰出贡献奖:卢世璧,钱坤喜
杰出大学校长奖:刘道玉
终身成就奖:王小谟
宋宝安(1963.4-)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贵州大学“农药学”博士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获得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奖,201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小谟(1938.11.1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著名雷达专家,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获奖名单
潘建伟,王贻芳,邓宏魁,李栋,石智,陈康,雒建斌,杨宏,窦华书,包起帆,吴光辉,吕剑,梁发云,邬江兴,尤肖虎,韩崇昭,张龙,丁文江,周建新,魏飞,申烨华,马建泰,王中林,田素贵,王喜章,蔡美峰,缪正清,陈皓勇,金晓剑,董新洲,胡春宏,肖绪文,杜修力,李颜强,李引擎,汤立群,李玉,郭三堆,崔金杰,陈松林,段学武,代方银,朱蓓薇,吴国雄,贺克斌,何静仁,陈曦,李兰娟,崔大祥,戴勇,刘良,李维勤,黄亚东,王智崇,张赛,齐忠权,杨善林,丁烈云,耿汝光,胡晓峰,徐铭恩,张海涛,王嗣岑,孙军,刘翟,金子兵,王雨雷,王洋,宋志飞,张驰,吴范宏,单晓昌,钱长庚,徐卫,薛景,罗顺,田太华。
终身成就奖:于敏
杰出大学校长奖:杨福家
于敏(1926.8.16-)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王贻芳(1963.2.20-)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曾师承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专业研究高能粒子。2001年,38岁的王贻芳放弃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工作回国。多年来,他见证了中国粒子物理的成长与发展。2012年3月8日,王贻芳团队实验测得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实验曾入选2012年年末美国《科学》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2015年11月9日,王贻芳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科学突破奖”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远超诺贝尔奖,堪称科学界“第一巨奖”。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建伟(197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技大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项目组主持人。201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2015年12月11日,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当选“年度突破”,位居榜首。
蔡美峰(1943.5-)历任北京科技大学采矿系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资源工程学院(现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矿业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先后获1999年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2003年、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被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文江(1953.3-)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先进镁合金材料及加工方面研究.现任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委员。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市科委副主任、上海市科协副主席。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春宏(1962.4-)主要从事泥沙运动规律和江河治理方面的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道河口演变与整治、水库泥沙、工程泥沙、泥沙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技术等。在长江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三门峡工程、黄河下游河道与河口、渭河下游、官厅水库、塔里木河干流等工程项目中的泥沙治理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肖绪文(1953.4 -)现任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顾问总工。先后主持完成近百个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其中重大工程十余项。坚持开展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空间预应力结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较早启动并大力倡导绿色施工研究,为我国施工技术进步和绿色施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蓓薇(1957-)现任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近三十年来一直从事食品科学与加工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在辽宁、山东、吉林、内蒙、新疆、西藏、四川、湖北等省实现了产业化,培育了多个国家、省级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创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贺克斌(1962.8-)现任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环境学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多介质复合污染与控制化学”创新群体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区域复合大气污染与控制”创新团队带头人。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善林(1948.10-)主要从事决策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仿真与控制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云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面向工程管理,重点研究了智能决策理论与技术和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复杂产品开发工程管理和制造工程管理中,在工程管理理论与工程管理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创新性成果。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烈云(1955.12-)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教授。长期从事土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和安全风险管理研究,重点解决地铁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的识别、预警与控制问题,提出地铁建设工程系统安全的“能量.耦合”理论,揭示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规律、施工安全风险时空演化规律。建立安全风险“识、警、控”技术体系,研发地铁建设工程重大风险源自动识别技术、安全风险时空耦合预警技术、有害能量动态隔离控制技术,实现工程安全的物理、事理和人理一体化。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获奖名单
陈翰馥、颜宁、王晗、王学路、黄来强、赖绍聪、师蕾、赵鹏、陈厚早、李红、于晓方、张学记、杨必成、尹大川、杨文力、钟涛、吴天一、乔杰、蔡志明、萧伟、刘丽梅、夏昭林、静进、李先亮、李平亚、陈国强、孟元光、陈卫红、蒋忠民、朱献军、唐仕波、吴传斌、魏启明、周永宁、郭华东、廖湘科、马林、赵生捷、刘成林、王笑京、王卓然、韩张华、高飞飞、方勇、王宏志、王世伟、段纯刚、陈恩红、黄志明、马于涛、贺昱曜、王浩、仲建华、单炜、孟庆林、罗隽、谢春庆、符锌砂、聂树明、林姚宇、张建民、龚剑、刘航、李鹤林、黄江川、邓伟文、李仁府、兰红波、苏建、张涛、杨炽夫、王洋、徐国卿、万立骏、田永君、王际平、党智敏、江南、张中武、陈清、王强、黄立民、麦立强、王政、徐时清、贺军辉、裴荣富、姜伟、李文昌、姜在兴、池汝安、汪宁渤、张刘平、李美成、曹耀峰、郑晓瑛、王世鑫、肖条军、王伟业、方智远、茹振刚、邓华凤、陈启和、沈新春、张红印、游艾青、程科军、吴清发、刘君良、陈联寿、严小军、王军成、刘新旗、魏利、何理、李成江、何洪、周启星、欧阳峰、姜淼、陆培仁、严月根、俞水泉、刘俊松、吴佩芳、刘凤鸣、谢旭辉、陈宁、杨旭清、毛思宁、吴松、王海黎、黄攀峰、江伟、邵振峰、宋晓艳、齐崴、杜震洪、张志飞、赵亚平、何松青、陈宏伟
杰出大学校长奖:许智宏
杰出贡献奖:丁晓青
终生成就奖:曾庆存
陈国强(1963.9-)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1997-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2002-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2006-2010年)、研究生分院院长(2006-2009年)、并兼任基础医学院和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2007-2010年)。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教育部细胞分化与凋亡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廖湘科(1963-)“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项目总指挥、常务副总设计师,“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项目总指挥、总设计师,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院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奖等多项奖励,200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0年12月28日,受衔晋升少将军衔,成为涟源籍第6位将军。2015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