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01-21
本刊记者 武光磊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千百年来,诗歌、民谣中的内蒙古草原壮丽富饶,令人神往。然而,工业文明的号角却让千年草原胜景遭遇尴尬。
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平衡两者的利器在于科技。因此,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与资源学科在各个国家地区日益受到重视。在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这种可持续的平衡显得尤其重要。
2009年,内蒙古大学批准正式成立环境与资源学院,成为学校与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共建的开放型、应用型、研究型学院,为切实解决自治区发展中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特别是煤炭、矿产资源等天然资源利用的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相关重大关键问题,为我国和内蒙古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索,迈出重要一步。
为了蓝天白云
2009年8月,环境与资源学院在内蒙古大学揭牌成立,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副院长兼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赵吉,出任首任院长。新学院承载着自治区政府与人民的诸多期望,赵吉代表学院全体教师说了这样一番话:“作为教师,贵为天之骄子,必须先做人,后为师;师为父母,必须做到教书育人,育人必须以德为先,以心为德,以德教人,以术育人。我最大的希望是通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善待环境、善用资源,使每个人头上有片蓝天白云,每个人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每个人能吃上安全食物,每个人能喝上干净的水,惠泽百姓。”
赵吉一番话,既是愿景,也是目标。6年来,本着“保护环境,善用资源”的理念,构建起“科学、资源、工程”三位一体的特色学科群,学院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为自治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重点学科培育
如今,学院“环境污染防治与废物资源化”和“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学科作为“内蒙古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学科群”重要支持方向,分别被列入“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建设项目。
这些研究方向针对内蒙古实际环境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获得了极其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其中,环境微生物与废物资源化研究,在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库建设、煤化工废水高效降解微生物、大中型牧场畜禽粪便生物转化及其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有应用价值的成果;探索微生物碳氮转换功能群与生态系统功能、甲烷氧化和氨氧化微生物空间异质性、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及解决温室气体生物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探究蒙古高原湖泊湿地退化机制,实现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环境地球化学围绕蒙古高原湖泊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开展湖泊重金属、稀土及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等;污染防治与资源化领域开展草原矿区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生物修复,草原矿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参与竣工完成乌斯太引黄供水工程,成为工业园区引黄净水产业化示范项目等。
这些研究兼具科学价值与实用价值。经过“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的建设,学院在内蒙古高原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草地碳储量及其增汇潜力,高原湖泊碳循环及水环境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研究,以及退化湿地修复工程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认可,学院相关学科的综合影响力得以极大提升。
赵吉心中的目标正在稳步实现,近3年,学院共承担各类项目59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和“973计划”前期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2项,内蒙古自治区重点项目2项,其它省部级项目19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横向联合项目14项。科研总经费达到22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1篇。完成国家智库报告1篇,政府咨询报告1份,产业化示范项目1项。
搭起科研“龙骨”
在学科方向逐渐形成优势的同时,学院的团队也逐渐形成规模。如今,“环境微生物学与废物资源化”“环境地球化学”被列为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围绕环境学科与创新团队建设,学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超过95%,且1/3以上有1年以上出国或留学进修经历,业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主,学缘结构合理、能承担重大项目的师资队伍。
2013年,依托学院构建的“内蒙古自治区环境污染防治与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和“内蒙古自治区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学院还拥有“内蒙古大学环境地质研究所”“环境与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环境评价与规划技术中心”等研究平台。近年来,实验室购置了上千万元的仪器设备,设备总值超过1500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污染防治与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基于解决自治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整合学院内外研究力量和创新团队,广纳贤才,重点支持污染控制和资源化方面的科学研究,努力促进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美丽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为研究主题,旨在建设自治区内乃至国内一流的煤化工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的平台及本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创建一支有影响的煤化工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发与服务的优秀创新团队。
团队与平台具齐,赵吉心中的蓝图也已绘制。据他介绍,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为研究平台,学院近3年还将力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以上,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以上。加大科研共享平台建设力度,建成“环境测试中心”,组建培育“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建成“污染防治与资源化”自治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守望祖国北疆
如今,赵吉既是环境与资源学院的领头人、内蒙古自治区环境污染防治与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的开拓者,也是坚持在教学与科研一线的普通一员。和学院里的许多科研人员一样,他也有自己热爱并专长的方向——环境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态学。他主要开展环境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在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湿地氨氧化菌和甲烷氧化菌环境功能性方面获得系列创新成果,在环境微生物与废物资源化领域取得应用性研究成果,从事粉煤灰和硅钙渣的微生物改性及建造土壤技术推广应用等。他还主讲“环境微生物学”“高级微生物学”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均为优秀。近年来,他已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33名。
身在其中,赵吉能更多地体会学院发展所需的因素;屹立潮头,他也更清楚学院前进的摆舵方向。发展的第一个6年让赵吉对学院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下一个6年、10年,他们正在践行自己当初的誓言——守望北疆,戍卫草原,创建绿色环保家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