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04-13
本刊记者 杨 洁
1.新经济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新经济”一词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就在3月2日,由财新智库莫尼塔联手BBD(数联铭品)打造的“中国新经济指数”(NEI)第一次发布,以数据形式将“新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直接呈现出来。
何为新经济?它是与传统动能相对的。当传统动能开始衰减,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以适应产业革命的趋势。当新动能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结合,就形成混合动能。李克强总理认为,“新经济”的覆盖面很广泛、内涵很丰富,不仅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和新业态,也包括工业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第一产业当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发展“新经济”,小微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大企业可以有更大作为。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为大、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等提供一个平台,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有活跃的空间。
2.供给侧改革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说得通俗点: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是那个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3.屠呦呦
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我国取得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政府工作报告
1986年以来,屠呦呦是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首位科学家。虽然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盘点科技发展进程,但通常以项目形式出现,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探月工程、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等。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有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的功绩记在共和国的功劳薄上,他们会永远激励后人,使年轻的科学家努力奋斗,取得更大成果,服务于国家发展,也服务于世界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为一位普通科技工作者,屠呦呦的名字被凸显出来,是国家对科技创新的肯定和褒奖,是对创新精神的激励和提倡,彰显了国家在发展科技上的坚定信念。同时,立场鲜明地表示国家尊重科学、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态度,为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了基调。
4.工匠精神
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政府工作报告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精”和“细”的追求就是工匠精神。它代表了一种态度——精益求精、推陈出新、追求极致。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报告里,是从供给侧为生产企业点明了方向。万钢认为,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相互联系的。两会代表委员们也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在传统认知里,工匠是被边缘化的一群人,然而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即使很多科研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科学创新依然需要“工匠”来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服务。2015年,中科院开始全面实施“新百人计划”。调整后的项目设置,除了有学术帅才、青年俊才,还有技术英才,目的就是要把引进培养科研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结合起来。
企业需要工匠精神,科技也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对成功的欲望,它照出了当下的浮躁之风,也鞭策着中国沉下心来,在向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迈进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出一块实至名归的金字招牌。
5.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
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
“众创”指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众筹”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众包”则是指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由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进行分工;“众扶”指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途径,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围绕全面推进众创、积极推广众包、立体实施众扶、稳健发展众筹等提出了13项重点任务,并从营造宽松发展空间、夯实健康发展基础、塑造自律发展机制和构建持续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17项政策措施。可以说,“四众”是为“双创”开出的一张明细清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四众”的提出将国家对创业创新平台的建设落到实处,彰显了国家汇众智搞创新、汇众力增就业、汇众能助创业、汇众资促发展的决心。
6.获得感
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在财力紧张情况下,保障民生力度继续加大……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政府工作报告
“获得感”是“习式热词”中的又一个代表,高居《咬文嚼字》发布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榜首。“获得感”有别于“幸福感”,它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幸福是不可衡量的,而“获得感”的提出,使人民得到的利好有了进行指标衡量的可能。在当下的中国,“获得感”更加贴近民生、体贴民意。
推出新的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能够给人民带来获得感;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能够给人民带来获得感;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居民大病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也能够给人民带来获得感……
此外,万钢指出,要让科研人员也能够有获得感。近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一系列文件,重点解决科研人员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研究生、外聘人员工资能不能在直接经费中开支,比如科研直接费用预算的调整,比如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费的调剂使用,比如科研人员的绩效激励等。他也表示,目前还有一些没能落实到位,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其一一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