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04-1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3月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这已经是他连续四年在上海代表团审议上提到“创新”一词。在强调优质整合、深化改革的今天,创新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前进的引擎。今年两会期间,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钟志华:创新驱动需要以目标为导向的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秘书长钟志华提出,创新驱动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并不是单纯的科技成果转化。应该加强顶层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多部门协作推进。
“创新驱动涉及到教育、经济、科技三个板块,需要多部门协同,深度融合推进。”钟志华说。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国家大的路线已经定了,但仍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明确。“比如,如何提高电池性价比,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如何用轻量化的技术节省能耗,如何进行充电桩的建设,如何跟现代交通体系相适应,以及售后服务,电池如何回收。”
他认为,创新驱动的落实需要从顶层设计考虑,各部门在自己职能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定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无缝对接,实现良好协同。
陈温福:“十二连增”只是一种暂时性过剩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则对粮食安全问题表示忧虑。他认为,尽管2015年我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但只是一种暂时性过剩,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国外粮食到岸价低于我们国家的粮食保护收购价,大量进口低价粮食代替国内粮食,出现‘进口粮入市、国产粮入库’现象。”他说,“现在最担心某些国家通过粮食来搞垮我们的经济。在大豆上我们已经丧失主动权。你想不吃转基因大豆榨的油都不行,因为我国自己大豆产量不够。水稻和玉米应该防患于未然。”
他建议,应尽快投资建设十亿亩高标准粮田,保证旱能浇、涝能排,“藏粮于地”,确保每年5亿吨粮食产能,实现国家永久粮食安全;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藏粮于技”,通过采取先进育种手段培育产量潜力更高的新品种,提高品种本身的增产潜力,实现用最少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同时,通过跨国开发和技术输出,将国外资源为我所用,走出去、生产出、拿进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方精云:要让基础研究人员坐得住“冷板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方精云认为,我国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数量偏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基础研究的成果和实际应用有很大的距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容易在短期内体现出来。因此,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就不如应用研发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另一方面,国家很难对纯基础的研究做出长期稳定的支持。因此,科研人员往往就会卷到其他的任务里面,很难集中精力。
他建议,国家要给予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能够保证一批科研人员安下心来,能坐得住“冷板凳”,把他的学问做好。同时也要出台措施确保这类研究后继有人。
吴以岭:加大对创新专利中药审批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在新药审批方面,应加大对创新专利中药审批支持,促进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到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三类以上(包括三类)化学新药数量依次为87个、116个、100个、77个,而同期批准的专利中药数量依次为16个、14个、9个、6个。相比之下,不论是从审批速度还是从审批数量方面,专利中药均明显低于化学新药。
为了使疗效确切、特色突出的专利中药更多更快地服务于人民健康,吴以岭建议,应加大对创新专利中药审批支持,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快中药症候用药审批,使一批中医症候用药尽快进入市场。
崔向群:供给侧改革应包括科学仪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发现,近年来,我国对科研领域的投入大大增加。一些科研单位购买仪器时,只买进口的,即使价格比国内的贵上十多倍也无所谓。她认为,国外仪器在质量和精度上可能要好于国内,但随着国内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仪器完全可以替代进口。
她赞同王大珩先生的观点:仪器仪表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仪器仪表是个特殊行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创新发展,产业化必须有别于其他产业,国家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有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但她建议,主管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确定是否必须购买国外的仪器。“国内仪器如果可以替代进口,就必须采购国内的。”
欧阳钟灿:将平板显示产业纳入《中国制造202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欧阳钟灿表示,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迅猛,他建议,将把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正式纳入《中国制造2025》。
“信息社会中,我们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等,都需要显示屏。显示产业也因此成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支柱型产业’。”欧阳钟灿说,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16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按面积计算出货量力争达到世界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000亿元。可以说,平板显示是我国电子产业最先能达到“制造强国”的产业。
“未来我们要践行中国制造2025,要实现制造强国,更无法忽视平板显示产业的引领作用。”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把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正式纳入《中国制造2025》。
郭华东:支持发起国际学术组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提交了“支持发起并总部设在我国的国际学术组织”的提案。他指出,我国科技在国际上正处于跟踪、并行和引领共存的发展阶段,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必要在一些领域形成引领态势。而主导国际学术组织,有利于在相关领域制定国际标准、发起国际科学计划、倡导科技规范和政策、维护科学价值、协调多方利益和理念。一个国家拥有的国际学术组织的广度与深度,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在科技界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目前总部设在我国的国际学术组织明显偏少。他建议,选择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且我国有科研和人才优势的领域,联合国际科学家共同推进这一领域国际学术组织的发展。同时,政府要提供相应的环境、机制和政策支持。
钟志华:创新驱动需要以目标为导向的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秘书长钟志华提出,创新驱动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并不是单纯的科技成果转化。应该加强顶层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多部门协作推进。
“创新驱动涉及到教育、经济、科技三个板块,需要多部门协同,深度融合推进。”钟志华说。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国家大的路线已经定了,但仍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明确。“比如,如何提高电池性价比,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如何用轻量化的技术节省能耗,如何进行充电桩的建设,如何跟现代交通体系相适应,以及售后服务,电池如何回收。”
他认为,创新驱动的落实需要从顶层设计考虑,各部门在自己职能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定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无缝对接,实现良好协同。
陈温福:“十二连增”只是一种暂时性过剩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则对粮食安全问题表示忧虑。他认为,尽管2015年我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但只是一种暂时性过剩,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国外粮食到岸价低于我们国家的粮食保护收购价,大量进口低价粮食代替国内粮食,出现‘进口粮入市、国产粮入库’现象。”他说,“现在最担心某些国家通过粮食来搞垮我们的经济。在大豆上我们已经丧失主动权。你想不吃转基因大豆榨的油都不行,因为我国自己大豆产量不够。水稻和玉米应该防患于未然。”
他建议,应尽快投资建设十亿亩高标准粮田,保证旱能浇、涝能排,“藏粮于地”,确保每年5亿吨粮食产能,实现国家永久粮食安全;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藏粮于技”,通过采取先进育种手段培育产量潜力更高的新品种,提高品种本身的增产潜力,实现用最少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同时,通过跨国开发和技术输出,将国外资源为我所用,走出去、生产出、拿进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方精云:要让基础研究人员坐得住“冷板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方精云认为,我国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数量偏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基础研究的成果和实际应用有很大的距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容易在短期内体现出来。因此,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就不如应用研发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另一方面,国家很难对纯基础的研究做出长期稳定的支持。因此,科研人员往往就会卷到其他的任务里面,很难集中精力。
他建议,国家要给予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能够保证一批科研人员安下心来,能坐得住“冷板凳”,把他的学问做好。同时也要出台措施确保这类研究后继有人。
吴以岭:加大对创新专利中药审批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在新药审批方面,应加大对创新专利中药审批支持,促进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到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三类以上(包括三类)化学新药数量依次为87个、116个、100个、77个,而同期批准的专利中药数量依次为16个、14个、9个、6个。相比之下,不论是从审批速度还是从审批数量方面,专利中药均明显低于化学新药。
为了使疗效确切、特色突出的专利中药更多更快地服务于人民健康,吴以岭建议,应加大对创新专利中药审批支持,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快中药症候用药审批,使一批中医症候用药尽快进入市场。
崔向群:供给侧改革应包括科学仪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发现,近年来,我国对科研领域的投入大大增加。一些科研单位购买仪器时,只买进口的,即使价格比国内的贵上十多倍也无所谓。她认为,国外仪器在质量和精度上可能要好于国内,但随着国内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仪器完全可以替代进口。
她赞同王大珩先生的观点:仪器仪表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仪器仪表是个特殊行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创新发展,产业化必须有别于其他产业,国家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有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但她建议,主管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确定是否必须购买国外的仪器。“国内仪器如果可以替代进口,就必须采购国内的。”
欧阳钟灿:将平板显示产业纳入《中国制造202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欧阳钟灿表示,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迅猛,他建议,将把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正式纳入《中国制造2025》。
“信息社会中,我们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等,都需要显示屏。显示产业也因此成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支柱型产业’。”欧阳钟灿说,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16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按面积计算出货量力争达到世界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000亿元。可以说,平板显示是我国电子产业最先能达到“制造强国”的产业。
“未来我们要践行中国制造2025,要实现制造强国,更无法忽视平板显示产业的引领作用。”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把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正式纳入《中国制造2025》。
郭华东:支持发起国际学术组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提交了“支持发起并总部设在我国的国际学术组织”的提案。他指出,我国科技在国际上正处于跟踪、并行和引领共存的发展阶段,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必要在一些领域形成引领态势。而主导国际学术组织,有利于在相关领域制定国际标准、发起国际科学计划、倡导科技规范和政策、维护科学价值、协调多方利益和理念。一个国家拥有的国际学术组织的广度与深度,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在科技界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目前总部设在我国的国际学术组织明显偏少。他建议,选择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且我国有科研和人才优势的领域,联合国际科学家共同推进这一领域国际学术组织的发展。同时,政府要提供相应的环境、机制和政策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