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08-18
——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院长林丁
本刊记者 张 姝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北宋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曾论述: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不能盲目继承效法,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改革与国家发展行进相伴随行。时至今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掷地有声: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林丁,就是这样一位改革者,敢为人新,站在医疗改革发展的前沿,以医者的担当和锐气,绘就出民营医院管理发展的范本。
然而,改革向来不易,他饱尝“尝试、失败再尝试”的心酸与艰辛,时间作证,实践为解,他终以前沿的理念打破了旧观念的窗户,引入一泓明亮。
一鸣惊人——结缘眼科
林丁生于60年代初,成长在动荡年代。1977年,他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虽是医学世家,但当时的林丁对学医并无兴趣,他喜欢更加抽象的物理学。然而,有限的资源使得林丁别无选择,最终被江西医学院录取。那年,他是学校考上大学的“第一人”。后来,在专业细分时,林丁选择了眼科,全因“眼科设备多,和物理有联系”,就此在理想和现实间他找到了平衡点。
5年的医科学习生涯在“边下放,边学习”的日常写照中转瞬即逝,毕业后的林丁被分配到当地一家县医院。几年后,他又经历了考研、读博。1995年,林丁博士后出站,留任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同年,也就是在他35岁之际,林丁成为了副主任医师。
当大夫,林丁兢兢业业。他保留的最高青光眼专科门诊量记录——1天120个号,至今无人打破,主刀的手术数量也迅猛上升。病患经过治疗恢复健康,他很高兴;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他会不断地再为病人想其他方案;对于目前医学尚不能医治的疑难病例,他会为自己帮不上忙感到遗憾……对待患者,林丁极为耐心,总会为他们详细讲清病情,做到沟通有效。就这样,林丁在临床上做得风生水起。4年后,他晋升为大眼科行政副主任。
百折不回——在改革中受挫
行政工作在医院体系中,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倒票的人竟把一个号最高买到1000多元!”在指责黄牛党低劣行为的同时,林丁开始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寻求突破方法。
一号难求,说明供小于求。是因为我国眼科医生数量少?其实不然,国际眼科理事会(ICO)调查显示,2012年,在各国眼科医生数量排名中,我国以28338名名列第一,第二名的美国25152名,俄罗斯14600名位居第三……数万名眼科医护者分布在各个医院,为何还会出现“大医院爆满、小医院冷清”的现象呢?
林丁一语道破症结所在,“我国未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致医生水平层次不齐”。殊不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美国为例,一名医学院毕业生从院校毕业后,想要成为医生,起码要经过三关:首先通过一次全国性执照考试,并面试申请医院,获得住院医师的机会,其次是为期3~4年培训,最后通过培训考试,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同批次医生的水平近乎相同,所以在哪看病都一样,不必挤大医院”。但在我国的情况是: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只是在工作岗位接受所在医院的培训后就成为医生,医生的成长受限于医院层次。
在林丁的“患者就医模式”改革中,改革教育制度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如今,许多变革只是做做表面文章,然而隔靴搔痒到头来还是无济于事。林丁却能够透过想象看清本质,他要做的是切中要害,将问题拔根而起。然而,船大难掉头。“改革需要时间,甚至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固有模式一旦形式,很难改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林丁也尝试过一些新措施,比如“开放挂号”。考虑到老专家精力有限,他就让年轻的医生也冲在前线,“至少让到院的病人都有医生看”。但最终实施的效果十分有限,“很难,需求太大了!”
激流勇进——力促医疗服务改革
解决“护士配备不足”是林丁提升医疗服务的另一个切入口。
“医生110名,护士只有90名”,二者数量严重倒挂,“这就造成护士服务范围不能遍及全部,服务质量也迟迟得不到提升”。然而在国际上,通常要求护士的数量至少比医生多一倍以上。林丁再次直面改革痛点,向医院申请增加护士数量,但他最后得到的反馈却是:限定的人数不能改变。
林丁没有放弃。此路不通,另寻别路。他通过劳服派遣的方式引进护士,然而收效甚微,很多不可抗因素就像绊脚石,使前进的道路再次被阻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旦认准的事,林丁就要进行到底!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到其他医院再继续尝试。离开后的林丁,先后跑了很多家医院,公立、公私合营,但无一例外都推行受阻。最后,他把希望寄托到了全民营医院——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是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100多家连锁医院的其中之一。
2005年起,林丁成为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院长,在那里,他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爱尔医院对林丁来说就像梦想的温床,很多想法都得以萌生发芽。
林丁最先提出“局部预约挂号”,所谓的“局部”就是从老医生开始试施行。预约意味着把医生绑定,医生需要根据先前预约的时间而安排工作,但医生总会因为加手术、科研任务、会议等各种不可预知任务的出现而不能如约出诊。于医生是失约失信,于病患是耽误诊治,无论对哪一方都是损失。所以,林丁审视夺度,并没有全面开放预约挂号。
事与愿违,出发点很好的“预约挂号”不成想却引发了患者更多的不满。因没预约号而没挂上号,有争吵;虽然都是预约号,但有先后之分,又有争吵;按预约时间前来就诊,但没排到自己,同样有争吵……林丁也很无奈,渐渐地他发现“患者也要培训”,这无疑是个格外新奇的想法。
“只有当患者有被服务意识时,我们的服务才能让他感到温馨”,林丁一语中的。新的服务模式对接患者的固有思维模式,想必会发生错位,“他们会觉得我们做的不够好”,实则林丁是殚精竭虑。也许是还没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而“患者培训”就是告诉病患医院做了什么、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病人与医院之间的隔阂明显得到缓解。
在林丁看来,行政工作就像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桥梁,在充分了解双方诉求后寻找解决办法或制定新规,他也总爱强调“行政职工服务一线,一线服务患者”的服务观念。他解释道,服务在院内层面以医生为核心,对社会层面以患者为核心。林丁相信,以这种理念做出的改变,一定是合理的改变,也一定是有益的改变。
破釜沉舟——扬民营医院风帆
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民营医疗体系,自诞生之日起就常常被外界认为“是以盈利为目”,患者不愿选择到民营医院就诊也缘于此。林丁为此也十分苦恼,他说服集团总裁,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降价。他只想用实际行动告诉患者,“我们注重的是服务”。
林丁的一个决定,竟使价格降得比公立医院还低。盈利吗?林丁深谙资本投资的本质是滚动再扩大,社会资本进入医疗体系毕竟还要以回报作为资本流动的前提,所以他的“降价”并非“慈善”,而是借鉴“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林丁认为,唯有做到可持续才有发展,若要把医院变成“商战场”,就不必谈生存的立根之本。
就这样,医院在不断的争议中逐渐完成了转型,如今业绩增长几近10倍,已成为一家产值达2.5亿、在湖南颇具影响力的眼科专科医院。可以说,是林丁最初的高瞻远瞩和坚持不懈才有了医院今天的发展。在一次长沙民营医院院长论坛上,他自豪地说道,“我们在谱写中国民营医院的历史,我们是开端!”这是一份可以给林丁带来快乐的工作,为此他干劲十足。
2006年,在林丁的带领下,爱尔眼库(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深圳380区爱尔眼库)成立,它是目前省内唯一获得政府批准并正常运作的眼库。眼库,汇集了众多捐献者的眼角膜,以移植于有需求的病患。在我国,由于人们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愿意捐献角膜的志愿者少之又少,也正如此,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患者因没有角膜来源而丧失了重获光明的机会。其实,我国也有很多名义上的眼库,但实际都是有名无实的空壳子。而在爱尔眼库,每年输出并成功移植的角膜能达将近200例——这些都是医护人员一个一个劝捐来的。未来,林丁希望把爱尔眼库打造成为一座国际化眼库。
后来,林丁还首创先河,给予科主任免单权利。他们始终崇尚,“使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够享受到眼健康的权利”。他还在门诊楼里设立便民信箱、便民雨伞、书报架、茶水供应点、患者候诊椅、重症救护绿色通道;建立“先疗病,后结算”服务模式,实现了挂号、收费、取药等窗口服务时间不超过10分钟;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老百姓对医院各项服务进行满意度测评。
乘风破浪——做医疗改革前行者
作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在地方设立的连锁子医院,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目前运转良好,年病人就诊流量也位于湖南省前列。但林丁还在不断地更新完善团队,广纳贤才。在他看来,这是长线化的努力。
身为院长,他习惯先布好全局,之后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具体的工作则分配给合作伙伴,他更多做的是“监控者”,这样就可以留有大段的时间给病人看病、做科研。随着爱尔眼科学院的成立,林丁又重新成为导师,要腾出时间“认认真真做学术“。有先前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丰富的临床经验,林丁对他的“二次起航”很有信心,这次他会飞的更高更远。
和林丁同时期的学者,现在大多数都成为顶尖科研者、带头人,以林丁的学术造诣本可以与他们比肩,但因为一次转弯,他们的道路从此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心中存有一丝信念,不知道路的尽头是不是光明,林丁只是固执地坚持向前。回顾他身后走来的路,过程中林丁就像推着一块巨大的石头,每前进一步都无比艰难,但进一步就是漫漫历史长轴上的一大步。林丁也深感未来脚下道路不会平坦,但他总是乐观地坚信“不能全面改变,先改变一点,从小事做起,慢慢会更好。”
书写民营医院之历史,开创民营医院之未来。改革的历史长河会深深烙印下“林丁”的名字,以医疗改革探路者之名,更是以救助数以万计病患的医者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