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果树害虫防治排头兵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9-02

——记山东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于毅

本刊记者 张欣浪

 

2013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时指示:“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二十多年来,于毅研究员一直在防虫减药绿色植保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果树食心虫是我国及东亚邻国北方果树上的重大害虫,在苹果、梨、桃、枣、山楂等果树上普遍发生,其中梨小食心虫近几年入侵美国,被列为重大入侵性害虫。其危害特点是直接钻入果实内部啃食果肉,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品质。十余年来,随着山东省果树规模化种植、果树品种和栽培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及有机磷等剧毒农药在果园的禁用,果树食心虫在烟台、临沂、泰安、青岛等果树主产区爆发成灾,严重制约了山东省水果生产安全。

这种棘手的状况让作为我国害虫防治研究领域科技工作者之一的于毅研究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一难题。于是于毅研究员带领团队申请了“果树食心虫灾变机制与减量化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并顺利得到批准立项。经过团队十余年的努力,攻坚克难,他们在果树害虫的防控理论、技术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控制了果树食心虫种群发生的危害,保障了我国北方果树生产可持续发展和果品生产安全,已在北方水果主产区累计示范推广2236.9万亩,获经济效益61.36亿元。

于毅研究员介绍,“果树食心虫灾变机制与减量化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重点研发了预测预报技术、诱捕和迷向技术、农药减量化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关键防控技术,优化集成不同区域果树食心虫高效防控技术体系,在四个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突破。首先是利用性诱剂监测技术阐明了山东省水果主产区单、混植果园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明确了其生物学特性、寄主和环境适应性,从而揭示了果树食心虫繁殖力高、生态适应性强、个体差异大、发生期分散是灾变的内因;果树混植、品种多样、集约种植、寄主广泛及高效防控措施和技术的缺乏则是灾变的外因,为食心虫的有效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研发出系列果树食心虫高效诱捕设备和方法,制定了预测预报技术规程,研制出高效监测预警技术体系,解决了果树食心虫种群监测难的瓶颈问题;再者项目研发出系列高效的果树食心虫关键防治技术:化防—高效防治药剂和农药减量化的化学防治技术,冬压—利用白僵菌、绿僵菌和线虫持续压制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技术,袋隔—套袋隔离成虫产卵,性迷—性诱剂迷向的成虫防治技术,农控—深翻、浇冻水、刮树皮配套铲除食心虫越冬虫源技术等,显著提高了食心虫的防控效率;除此之外还组建了基于区域内果树种类和种植模式,以准确的种群测报为基础,以综合利用“冬压”“农控”“袋隔”“性迷”技术持续压低食心虫种群数量为核心,辅以农药减量化化学调控的果树食心虫“一压”“一测”“一减”的高效防控技术体系,减少化学防治46次,降低杀虫剂使用量3050%

201511月,由于毅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果树食心虫灾变机制与减量化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经过多个环节的答辩、评审,最终顺利拿下2015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可谓不负众望。

于毅研究员扎根农业科研一线二十余载,成绩斐然。扎实有效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农业部园艺害虫综合防控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水果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等称号。我们期待着于毅研究员继续秉承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在我国绿色植保科研事业上攻关克难,不断前行。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