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全学科探索心智 五层级研讨认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18

——第八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纪要
  
本刊记者 夏 炎


  
  名家大师聚蓉城, 金秋时节又逢君。
  人类心智同研讨, 认知奥秘共探寻。
  10月22日至23日,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成都大学联合主办,成都大学承办的第八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The 8th Chines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ognitive Science)暨第二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ognitive Science in China and World)在成都大学召开。
  10月22日上午,第八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开幕式在成都大学隆重举行。大会组委会主席、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蔡曙山教授主持开幕式。主办单位的领导和特邀嘉宾的代表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教授、《科学中国人》杂志社总编辑张刚教授、《学术界》杂志社编辑姚舜、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所长傅小兰教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方方教授先后致辞,祝贺本届会议胜利召开。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与人类心智”包含5个分议题:心理与认知;人类的语言、思维与认知;语言、计算与认知;人工智能与人类心智;中国的民族文化与认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成都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豪久智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教授、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100多人出席了本届会议。本届会议的学术报告从学科上看涵盖认知科学的所有分支学科,从科学路线上看则包含了认知科学研究的各个层级。经过两天共20场大会报告和讨论,于10月23日中午胜利闭会。闭幕式上,本届大会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席蔡曙山教授做了大会总结。他说,本届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全学科覆盖、多学科交叉的认知科学研究
  
  全国认知科学会议从创建之初,就确定“全学科覆盖、多学科综合交叉的认知科学研究”的宗旨,本届会议秉承这一宗旨,继续推进多学科综合交叉的认知科学研究。首先,本届会议参会专家研究领域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和逻辑学、计算机科学、文化和人类学,涵盖了认知科学的6个分支学科。在维基百科等提出的6+1的学科框架下,本届会议还增加了教育学的议题和学术报告,例如,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青年教师韩莉报告了“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豪久智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OO巩煜报告了“增强现实技术在认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其次,多数专家的研究工作使用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单学科研究所不能等到的新的研究成果。例如,中科院心理所傅小兰教授的报告“Simon的认知科学思想”说明,认知科学本身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科框架,从创立之初,认知科学研究就显示了其综合交叉的学科特征和生命力。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教授的报告“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科建设”展示了该校建立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和在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重点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对我国大学当前的“双一流”(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其三,一些研究团队组织了跨系统、跨单位的合作研究团队,进行重大项目的协同攻关。例如,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教授报告了他所领导的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在多学科跨系统认知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工作和成果。由此可见,本会议所倡导和强调的“全学科覆盖,多学科交叉”的认知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宗旨得到越来真多的专家学者的认同。
  
二、突出五个层级的认知科学研究
  
  认知科学五层级研究是本届会议的重要特点。蔡曙山教授的报告“人类认知五层级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以人类心智进化五个阶段来划分人类认知五个层级的理论,并报告他本人和团队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他所主编、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共同完成的最新著作《人类的心智与认知》,以及近期他所发表的相关论文。
  本届会议的学术报告涵盖了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语言认知、思维认知和文化认知所有五个层级。在神经认知层级上,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方方教授的报告“What can visual illusions tell us about 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brain”从视错觉来揭示大脑视觉信息加工的奥秘;北京大学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周晓林教授的报告“基因与决策框架效应”从基因和生理认知的层级研究了决策的框架效应。
  在心理认知层级上,傅小兰教授的报告“Simon的认知科学思想”展示了认知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变迁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在语言认知层级上,北京大学中文系陈保亚教授的报告“任意性符号编码行为:认知相对性的基石”提出任意性符号编码行为为人类所独有,即能指和所指的范畴化有任意性,从而就有范畴化的相对性,这是相对性认知的基础。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冯胜利教授的报告“论王念孙类比逻辑的必然性及其当代学术的意义”考察了乾嘉时代语言学研究中所采用的类推的逻辑方法和认知意义;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邹崇理研究员的报告“语言构造机制的逻辑语义学研究”用语言逻辑的方法研究了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的关系;清华大学计算语言学博士研究生苏裴、清华大学中文系江铭虎教授、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白晨副教授合作的报告“The N400 Effect of Metaphors in Chinese Two-Character Expression, and Hemisphere Preference in Metaphors in Chinese DE Phrases by ERP Studies”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了双字节汉语语词中隐喻的N400效应以及汉语的字结构中隐喻的脑偏侧性;白晨副教授的报告“汉语韵律与成语认知”使用ERP研究汉语韵律对成语加工的影响。周建设教授的报告“论域主词语义网络构建”介绍了他所领导的团队使用论域主词语义构建语言网络的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果。
  根据人类认知五层级理论,思维层级的认知映射到哲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等学科领域中。本届会议有多位学者报告了思维层级认知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王惠临研究员的报告“心身问题与人工智能发展”探讨了笛卡尔以来心身问题研究及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在当代认知科学背景下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张寅生研究员的报告“智能可计算性思想的发展”和“图灵不可计算性研究历史和进展”就人工智能中两个重要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豪久智联公司的COO巩煜的报告“增强现实技术在认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介绍其公司开发的增强现实技术的产品及其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南开大学哲学系任晓明教授的报告“论人工生命理论在认知科学范式转换中的作用”从科学哲学高度探讨了人工生命理论及其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宋春艳研究员的报告“延展认知系统的主体性追问”从心智哲学的角度探讨了认知系统的主体性问题。
  在文化认知层级上,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张旭博士的报告“贵州少数民族史诗中古代原始思维模式研究”以苗族等少数民族史诗中记载的史实和传说,对古代原始思维模式及其认知意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三、大师云集,研究更加深入;青年才俊,学术暂露头角
  
  本届认知科学会议暨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可谓名家聚会,大师云集。在认知科学研究的各个层级和各相关学科方向上,都汇集了活跃于我国认知科学研究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在一些学科领域也有国外和境外的知名学者加盟。本届会议提交的报告反映了相关学科领域最新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明显提高。蔡曙山教授在闭幕式上解释2015年以来本会议同时定名国际会议时说,一方面因为我们有国际学者加盟;二方面是因为我们大多数学者有国际学术背景;三是我们欢迎有更多的国际学者加盟。国际会议不一定要由外国人来主办或以外国人为主体,时至今日,中国人也可以主办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高水平的国际会议。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学术自信,我们也欢迎国际认知科学界的朋友来参加我们的会议。
  本届会议一些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在民族文化、儿童教育、语言认知和思维认知等领域都可以看到青年学者活跃的身影和所展示的优秀科学成果。本届会议的主办和承办单位成都大学数十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会议,他们积极提问,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说明,经过本会议多年的持续推动,我国认知科学的发展渐入佳境,我国认知科学事业后继有人。
  (蔡曙山供稿)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