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时代激流下 针灸医学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5

——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

本刊记者 朱刚刚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历史中,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蕴藏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且在不断发展中走向成熟完善。源远流长的针灸医学传承至现代,尤其是建国以来,因其从整体观出发的医学理念及其显著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多项研究成果被广泛地运用到临床治疗中。同时,21世纪的针灸医学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针灸学的发展方向探讨也成为许多针灸界学者共同关心的课题:针灸医学如何在临床诊疗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如何在多样化治疗中规范地发展?如何在国际范围内提升针灸医学的学术影响力?
  沉重的使命落在了这个时代的针灸工作者身上,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就是这样一个致力于解决以上课题的针灸团队。多年来,他们在科室主任王麟鹏的带领下于激流中勇当重任,于传承中拓新践行,在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古籍整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前言:国粹针灸走向国际
  
  采访中王麟鹏主任向记者介绍了新世纪以来针灸医学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趋势。随着医疗费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以自然疗法为主要手段的中医针灸为安全、经济、以调节见长的针灸学进军世界级主流医学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遇。同时,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医学高速发展,提倡多学科的互相交叉和对临床医学的转化应用,针灸学的临床优势正越来越多的体现,在国际上的关注度也达到空前的高度,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从事针灸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医疗人员从事相关的临床诊治,主要表现为治疗病种的扩大、治疗手段的多样化、治疗效果的提高和研究层次的深入。
  “针灸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采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相比西医思想更强调整体观和人本观。建国以来,针灸从早期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到被国际组织认可推荐治疗40多种疾病;到国外以西方医学知识背景为主的一批专家学者进行医学验证;再到国内外一批科研团队进行系统、规范的学科体系建设,针灸医学体现出了不可抵挡的生命力。”王麟鹏说,“如今,国际顶尖期刊论文中关于针灸医学的超过2000篇。可以说,针灸学已然成为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的先锋。”
  “然而,国外学者对针灸医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验证,而不是正面研究,不能促使针灸医学走向系统化、学科化,这些工作还是要由我们中国人来完成。”王麟鹏主任也谈到,现代临床医学科学面临的任务也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已经从单纯治疗向预防、治疗、康复、保健方面发展,这对长期以来以治疗传统疾病、并以改善功能障碍为主要实践内容的针灸医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同时,按照现代医学的要求,一门医学学科要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能推广,首先要求在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规范化、标准化;并且现代化疾病对医学的要求是治疗手段个体化、多样化,要解决好这一矛盾是针灸医学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振兴针灸·临床学术齐头并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的政府医院针灸中心之一,建科之初荟萃京城名医,云集针灸流派,如今已历经四代学科带头人,形成了针灸特色明显、多种针法并存的良好局面。目前振兴针灸的重任落在王麟鹏团队身上,他带领中心一方面突出针灸便、廉、验等优势为众多患者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治疗;另一方面在传承多位名医大师学术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创新探索,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中风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脑卒中的国家诊疗指南的推荐意见为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针刺或中药治疗。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在此领域展开了突出针灸治疗特色的连续性综合-康复中医卒中单元模式研究,建立了包括三级、二级中医院和社区共同参与的、突出针灸特色的连续性综合-康复中医卒中单元模式,建立了针对不同级别中医院的中医卒中单元建设规范,形成由三级中医院联合二级中医院带动社区医院的自上至下、深入基层的中医卒中单元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该学科申请北京市政府开展的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针对国际上对针刺治疗中风有争议的各类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刺对缺血性卒中的与标准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该方面弥补了我国本领域的针灸临床研究在国际上的缺陷。
  针对中风病治疗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排尿障碍和中风后抑郁,王麟鹏主任带领针灸中心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明确针灸临床疗效,为中医卒中单元的整体疗效优势提供证据。该研究工作创新了一种体现针灸治疗优势的中风病治疗模式,具有领先和原创性特征,可能在中风病的疗效提高方面取得突破。
  同时在临床治疗上,医院形成了中风病的急重症治疗、中风病的恢复期治疗和康复性治疗的特色不同的三个病区;病区的大中型诊疗设备价值逾百万元,建有NICU重症监护室和康复病区。
  
  针刺治疗脑病的作用机理研究
  针刺穴位作为一个外在刺激可能首先激活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神经、内分泌、体液网络,继而影响靶器官。因此,从各个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针刺的神经调节机制,可能是揭示针刺作用机理的重要切入点。
  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研究中,中心从氧化应激标志物、抗氧化系统和氧化还原相关信号分子等方面,多角度地开展了针刺抗氧化作用机制的研究,首次明确了各种氧化应激标志物在针刺抗氧化中的作用和地位,界定了针刺在脑内抗氧化的SOD/GSH-Px特定抗氧化酶级联途径,为针刺抗氧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目前正以血管性痴呆为研究对象,开展局部选穴、远端选穴、局远配穴等不同穴位组合改善脑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心该方面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8项,发表相关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11篇。
  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理研究方面,他们通过系列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电针对神经递质的平衡调节作用机制,发现电针刺激可使处于失衡状态的递质在新的条件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这些研究丰富了针灸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原理,为深入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项课题资助,新获得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8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奠定了中心在国际上针灸防治帕金森病研究的领先地位,并获得了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医药研究的针灸研究课题,成果获得肯定。
  在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的作用机理研究方面,他们秉承针灸名家“金针王乐亭”的临床经验,系统开展了早期预防性针刺对中风后痉挛的调节机制研究,对采用线栓法制作卒中后痉挛动物模型从动物选择、结扎部位、栓线插入深度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以神经行为学和神经电生理学为评价工具,成功构建了卒中后痉挛大鼠模型,为针刺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动物模型。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研发攻关类重大课题等省部级课题3项,科研经费14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针对动物肌电图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设计的动物外周肌阻抗测量装置获得专利1项。
  
薪火相传·名老中医思想研究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成立之初,拥有享誉中国针灸界“南陆北王”之中的“北王”——“金针”王乐亭、“管针”贺惠吾、早年留学日本的夏寿人、火针大师贺普仁等多位国内享有盛誉的针灸学大家。大师们在针具、组方、刺法、临床等方面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形成了北京地区特色的针灸流派。近年来在王麟鹏主任的带领下,科室进行了针灸名家学术经验的验证与推广研究、开展北京针灸流派整理与传承研究和针灸古籍整理研究,以实现针灸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科学继承与推广,实现对针灸学术理论和学术应用的创新性提高。
  
  贺氏针灸三通理论研究
  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下腰痛的临床研究中,中心的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创立的“贺氏三通法”将毫针、火针、放血三法联用,有机结合,改变了以往单针治病的思路,使针灸适应病种的数量及疗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在对火针的针具、针法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规范了火针疗法的操作规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贺氏针法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本研究包括北京市首发基金项目和市科委的国际合作项目,设计了多个临床研究,还包括与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的国际合作。
  关于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研究,中心在继承贺氏针法治疗头痛的经验基础上,首次在国际上针灸研究中采用了“针刺+安慰药物”和“安慰针刺+药物”双模拟对照的设计,实现了针刺对患者的盲法;首次在中国完成了针刺对缓解期偏头痛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明确针刺治疗对于缓解期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这些方面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另一项多中心、大样本RCT研究中,他们还证明远近配穴法针刺治疗可明显减轻偏头痛患者症状并缩短偏头痛发作时间。此研究2011年在国际著名杂志Pain上发表,是迄今为止中国中医界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RCT研究论文。目前中心正进行针刺预防性治疗月经相关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本项目共培养临床硕士研究生7名,累计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3篇。
  
  北京针灸名家学术经验的验证与推广研究
  在王氏“五脏俞+膈俞”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五脏俞加膈俞方是金针王乐亭在临床上经过不断探索而总结出的王氏针灸名方之一。王麟鹏等人在传承王氏理论思想基础上,系统开展五脏俞组方治疗原发性抑郁的临床研究。通过临床RCT研究,证实了王氏“五脏俞+膈俞”方对抑郁症患者汉米尔顿评价量表减分率有确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王氏“五脏俞+膈俞”方治疗抑郁症的诊疗规范及诊疗方案。
  在周氏调神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中,中心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德安教授基于“心脑共主神志”的理论,提出了“周氏调神法”针刺治疗失眠症的原则,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配穴组方,效果显著。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针刺服药双模拟的设计方法,对针刺能否影响原发性失眠的日间觉醒状态进行研究。本研究的原创性在于在评价针刺治疗原发睡眠障碍中提出了基于内经“昼精夜冥”思想的针刺对失眠症患者日间醒觉状态的影响作用的学说。
  
  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
  2008年王麟鹏主任带领针灸中心申报了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贺氏三通法工作室。项目以“深入、系统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新人,加强交流”为目标,以“中风病”和“腰痛病”这一针灸中心优势病种为切入点,系统、科学的评价治疗疾病的疗效、机理,规范“贺氏三通法”的临床应用,以便于推广应用。
  中心按照工作室建设计划完成贺氏三通法学术思想传承脉络整理工作,已整理成册,内容包括师承情况、培养研究生情况及传承团队情况等三个方面。以贺普仁教授参加临床工作近70年来的医案为素材,其学术继承人总结了诊治明确、疗效卓著的医案近300例,已整理成书——《中医临床家贺普仁》、《国医大师贺普仁》。其中“贺氏针灸三通法理论及其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分别获得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在3年建设期间,其师承人员发表相关三通法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
  
  多学科联合研究
  在申报的北京市中医药重大专项项目“贺氏火针针具研究与中医火针技术理论”中,中心以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贺氏火针”技术应用为基础,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实际测量和数学模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贺氏火针从金属材料成分、常温力学性能、高温性能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测定。通过火针温度的定量测量及分析,加热方式的稳定性,火针温度与医师手法、患者情况及疗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火针加热温度、进针温度、施治手法、进针深度、留针时间等数据,并与患者对针刺的反应、治疗效果等建立关联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量化火针操作过程。该项目为火针材料在保护、传承、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提供技术基础,并对该方面材料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出建议。
  
  针灸古籍整理研究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在针灸理论方面造诣精深,一生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针灸古籍,其中不乏善本、孤本。2005年科室申请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特别委托项目立项,编写工作正式启动。《针灸宝库—贺普仁临床点评本》丛书第一次从临床实用的角度,对针灸古籍进行全面地点评,整理收集了现存明、清两代针灸医籍共70余册,按成书年代编辑成三十分册。本书在诸多方面属于历史首创,《针灸宝库》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针灸丛书,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明清针灸全书,本书首次全面汇集整理了明清时期的针灸古籍,搜录详尽,是一项集大成的工作,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本书为针灸文献及临床人员提供了一套系统、准确的古代针灸文献资料,填补了我国大规模系统收集、整理、研究针灸文献的空白,对提高针灸文献学研究及临床学术水平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丛书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出版补贴项目”、“北京市出版工程项目”等。
  
医者精诚·首都针灸专科领军团队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早期是北京市针灸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2009年科室升级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并通过不断发展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中心拥有包括100张病床的三个病区、心身医学二级科室、针灸学研究室和多个病种诊疗专台。目前年出院病人达1700余人次,门诊量13万人次;人均诊治费用低于北京地区平均值,多项临床工作指标在全国同行中领先。诊疗技术高超,疗效优势显著,为大量的疑、难病症提供了有效的针灸疗法,典型病例有为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和全国缉毒英雄罗金勇提供了脑病针灸康复治疗,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心拥有一支强大的临床治疗及学术研究队伍,职工人数6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等9人;学术带头人、著名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2009年获得首批国家国医大师称号,同时是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针灸传承人;中心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人,北京市中医“125”学科带头人3人,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计划唯一的中医“十”类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项目2人。作为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针灸学教研室,中心积极进行针灸学教学教改探索,2008年制作教学课件申报成为首都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并于2009年通过验收鉴定;中心也积极参加北京市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教学工作,近年来授课、带教、培训来自20余个国家的学员和针灸医师600余人次,扩大了针灸的国际影响。
  针灸中心始终坚持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做到了服务零投诉、护理零褥疮、操作零差错,近年来多次被评为北京市总工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和市卫生局的先进集体与个人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院级先进集体。此外,作为首都针灸专科的领军团队,近年来对口支援了4家郊区县中医医院建立中风病区,1家医院建立“中医卒中单元病房”。
  王麟鹏主任作为学科带头人,在中风病的治疗中继承和发扬了老一代针灸名家王乐亭、贺惠吾、夏寿人、贺普仁等的临床经验,形成独特的临床特色。应用国际先进的《卒中单元》的多角度综合治疗理念,他率先成立了《中医卒中单元》,将中风病的急救、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疗法、正规康复治疗及健康教育等治疗方法融为一体,应用针灸方法在中风的高肌张力、语言障碍、多项合并症等恢复期症候方面具有特色,有较为突出的疗效。在针灸传统疗法的应用于发展中,他主持了失眠症、原发头痛等专台,这些专台不仅体现了科室老一代中医针灸专家的临床学术特点,还将目前国内中西医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分析,采用了正确的诊断标准和通用、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突出了针灸疗法的特色,准确地体现疗效。
  在新时代的激流下,王麟鹏主任带领北京中医院针灸中心不断地探索针灸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他们的工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广大民众的健康带来新的契机和希望,也将为未来针灸医学在国际范围内的科学发展带来蓬勃生机!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