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卓成:在不断求索中锐意进取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14

本刊记者  刘玉杰

 

20163月,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公布的最新一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名单中,浙江大学研究员卓成的名字赫然其中。这位年轻的学者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曾在美国Intel公司担任主任研发工程师兼技术主管,期间硕果累累。对于卓成而言,放弃美国优渥的生活工作条件,义无返顾地返回祖国决非一时冲动。在卓成看来,集成电路研究在国内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相比较国外而言,国内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他喜欢挑战,他希望在他的母校——浙江大学这个平台上,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为这份事业在国内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博观而约取

 

卓成的大学生涯,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里度过。大三那年,学院组织了一场关于集成电路设计的报告,这场报告对于卓成而言,注定是意义非凡的。多年之后,再谈到这场报告时,卓成仍然记忆犹新:“我当时还没有选定自己最终的研究方向,之前的两年学习生活,我一直沉浸于多种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中,试图在不同的尝试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而这场报告激发了他对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这个当下国际热门领域的兴趣。

卓成发现这个专业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性质,不仅符合他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数学、软件、电路等多方面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做报告的胡江教授展示了这个领域巨大的研究潜力与发展前景。在浙江大学求学期间,卓成就已经在ICCAD等国际知名会议内部发表核心论文两篇,在集成电路设计这个领域崭露头角,获得了业界的肯定。

之后,卓成赴美国密歇根大学David Blaauw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卓成首次系统地了解了芯片从架构、设计到测试、验证的整个环节,经历了芯片制作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让卓成受益匪浅,对他日后的科研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当回忆这段求学经历时,卓成笑着谈到了安娜堡的大雪,“课程设置非常紧张,常常熬夜,那时候大雪没过了膝盖,常常是一个人往返在凌晨的路上”,“但是这段艰苦的求学经历也成为了我一生的财富”。当时,David Blaauw教授课题组的课题大多会和业界知名企业合作,这样卓成就有机会和合作公司的工程师、主管交流,能够从业界的角度来看问题。事实证明,这段求学经历对后来卓成在学术、科研等方面习惯的养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厚积而薄发

 

在浙江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求学生涯,让卓成的羽翼日渐丰满。博士毕业后,卓成到半导体行业巨头Intel公司任职,历任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技术主管等职务。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国际上最前沿的互连技术、电源系统、I/O设计等研究领域,向公司内有数十年业界经验的专家学习,并同自己的团队进行了努力的研究。

伴随着数据传输需求的增加,高速I/O和芯片电源系统成为制约芯片设计成本及性能的重要瓶颈之一。在Intel工作期间,卓成就这两大挑战展开研究。他主持开发并成功完成了22纳米、14纳米和10纳米工艺下多颗微处理器芯片及SOC芯片的互连及串行系统的分析优化,多次受邀在Intel技术峰会上演讲。其中,对22纳米及以下工艺有重要影响的动态耦合电容已应用于多款芯片,并获选为Intel Circuit Technology Conference上演讲讨论的重要技术。

在一次又一次的攻坚克难中,卓成和他的团队从未停止探索。他说:“一方面我们需要主动寻找创新点,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经验,寻找突破瓶颈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都在被时代推动着前进,时代发展必然伴随着新的问题产生,无法用现有的技术和经验解决,创新和突破是大势所趋。”确实,当今时代瞬息万变,唯有永远改变,永远尝试才是应对变化的正确方式。事实证明,他们的研究收益很大,研究结果用于在先进半导体工艺上快速实现内存和高速电路分析优化,应用于多款桌面及移动端芯片,帮助公司节省了数千万美元的设计和生产成本。这期间,他多次荣获Intel Division Recognition奖、ACM SIGDA技术领袖奖,并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美国设计自动化会议的年度最佳论文提名奖,受邀成为包括DACICCAD在内的多个业内知名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及组织委员会成员。

在求学和工作的经历中,卓成结合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双重经验,致力于和团队突破产业瓶颈,寻找到达未来的拐点。时间倏忽而逝,转眼已是2016年,卓成在攀登中不断前进。随着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飞速发展,回到国内迎接新的挑战逐渐成为他心中日渐清晰的方向。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如今风云变幻的大数据时代,卓成这样分析集成电路设计这个专业:“该领域当前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大数据、互联网及云计算对集成电路芯片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必须克服工艺发展带来的困难,摩尔定律受到挑战,产业界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纵观当前国际社会的集成电路产业:尽管国外起步较早,但是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瓶颈期,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国内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研究发展迅猛。在这种情形下,加强中外交流,在技术上进行沟通互补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

2016年,卓成选择放弃国外安逸优渥的生活工作条件,回到母校浙江大学,在国内重新组建团队。卓成在谈到自己的选择时,说道:“客观上讲,政府和国家近年来在集成电路领域给予了政策和资金上的巨大资助,科研教学的大环境非常好,而且浙江大学在国内拥有一流的科研教学平台。通过科研教学,可以将最新的理念、技术传达给更多人。”同时,卓成也表示:“我更喜欢创新和挑战,国内在专业领域有着更多机遇和挑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技术应用于现实产品当中,也有很现实的社会意义。”卓成希望带领自己的团队着眼于未来技术,与时俱进,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回到母校,卓成立刻着手组建新的团队,并且将精力主要集中于这3个领域:3D芯片的设计与优化,高性能计算和电源信号完整性。之所以定位于这3个领域,卓成表示,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涵盖电子设计底层到顶层的多个领域,能够立足于现实并着眼于未来技术的发展。卓成说:“摩尔定律受到挑战,从技术角度讲无法继续,这个瓶颈的突破很可能就是二维到三维的转化,我们必须提早研究,积极解决工艺发展所带来的困难。”高性能计算则是由于传统架构遇到功耗及数据传输等多方面瓶颈,需要考虑新的架构乃至器件来提高计算性能。针对电源信号完整性的研究,卓成说道:“这是底层设计中检验优化信号传输的重要一步,确保上层设计的改变可以切实地获以实施,对现实产品比较有意义。”目前,这3项工作的开展正在持续有效地进行着。

不仅如此,卓成带回和坚持的,还有对于科研和学术的执着精神。采访期间,卓成多次谈到了自己的两位导师。硕士期间的导师陈抗生教授“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做人方面,都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卓成说:“陈教授在教学、科研上的敬业令人钦佩,退休后还亲自撰写教材、编写教案,每次和陈老师交流,我都受益颇多。”卓成认为,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勤奋、诚实和独立思考。正所谓大道至朴,他和他的导师,数年如一日,坚持着内心的信念,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与此同时,博士期间的导师David Blaauw教授则在学术科研风格上影响了卓成。像他的导师那样,卓成也力求做到自由探索、独立思考,争取在专业领域做到精益求精,他最终选择像自己的导师那样从工业界回到了学术界。在他看来,浙大是离梦想更近的地方。

星空依旧璀璨,梦想依旧光荣,卓成和他的团队,仍脚踏实地地执着于寻梦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着最炽热的理想,有着最执着的坚持,在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的道路上,卓成与他的团队必将开拓出新的天地!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2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