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24
——记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姜艳军
本刊记者 刘 江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更是科技前沿欣欣向荣的时代。酶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等领域就是在不断打磨与前进中应运而生的。酶工程是利用生物酶的催化功能,再借助工程手段将原料转化成对社会及生活有用的物质;而生物催化与转化也是利用酶或有机体(细胞或细胞器)作为催化剂实现原料的化学转化,与传统技术相比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姜艳军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生物催化与转化、生物质能源及酶工程的研究。多年来,他和所在团队一直行进在生物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及酶工程研究的路上。
想法到实践的华丽转化
1999年,站在高考这个人生十字路口的姜艳军,只因 “生物工程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一句话使他选择了当时非常热门的领域---生物工程。
在河北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就读期间,受导师的影响,迈入了酶工程领域的大门。“每每回忆起河北工业大学,内心都有一种别样的母校情结,生物工程可以说是我科研的起点,而我本身也是河北人,对母校的感情很深。”姜艳军说道。所以,博士毕业后,姜艳军选择回到母校---河北工业大学任教。在这片他热爱的校园里,姜艳军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同时也创造了一幅新篇章。
在科研工作中,姜艳军以生物催化剂制备及催化过程高效强化为目标,将载体结构调控方法和理论重新创新建构,构建了高活性、强稳定性的酶催化系统;他还基于生物矿化、自组装等原理,创建和发展固定化酶的仿生制备方法;此外,将固定化酶用于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含酚含油废水处理和生物质能源高效制备等领域也一直是姜艳军不断努力的方向。
科研的道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更是从想法到实践的转化。为提高固定化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非天然催化环境,姜艳军提出高内相比乳液模板法(HIPE法)制备分级孔结构氧化硅整体柱固定化酶的思路,这一思路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为了缓解日趋严重的油污污染问题,经过反复斟酌提出酶促合成新型凝油剂,实现泄漏油污回收的思路,且这种凝油剂具有易生产、可降解、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为酶促合成凝油剂的高效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另外,为了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和反应传质效率,他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三维有序大孔结构固定化酶的思路,通过调控三维有序大孔结构固定化酶的微观结构及微环境有效提升了酶的活性及稳定性,并获得了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事在人为,但首先自己也要在努力。”正是他对酶工程及生物催化与转化研究的态度与责任,才会让一次次设想都变为现实。鉴于科研方面的突出成绩,姜艳军入选首批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和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并获得首批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在教书育人中突破自我
在科研道路上进步的同时,姜艳军在教书育人上也没有丝毫懈怠。他一直贯彻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本中,书上的内容再难再深,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学生通过自学照样能学会,所以他主张老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和经验提供者,让学生少走弯路。“要结合国际前沿进行教学,实现学科与国际的接轨,使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学科内的最新研究”,姜艳军说道,“同时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想解决方案,多看文献以提供思路。”
平时看似“严师范儿”十足的他,推崇的其实是师生和谐的轻松关系。他很少用训斥学生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是以身作则,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用亲身实践做学生的模板。目前姜艳军所在整个团队学术氛围良好,配合默契,每个人都在默默为科研和教育事业奉献自己。
谈及未来,姜艳军及所在团队正积极在生物催化剂方向上寻找突破,“我们将在此方向上加强研究与推广,这也是未来主攻的难点。除此之外,期望在水处理方向上也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