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宛新建: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16

本刊记者  褚 焱

 

  消化道肿瘤是临床多发、常见病。据统计,食管、胃及结肠的癌症患者占了常见恶性肿瘤的1/4以上。在亚洲,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位居前3位,每年死于胃癌的人达16万左右。如此惊人数字,让人堪忧。

  胆管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胆管结石造成的梗阻对人体危害极大,可能引起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导致休克、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胆管癌在肝胆系统恶性肿瘤中占7%10%,由于早期缺乏特异症状,也无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预后不佳。

  如何通过内镜介入的方法解决胆胰疾病及消化道早癌的临床诊治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让记者带您走进在这一领域取得卓著成绩的专家——宛新建。他多年来一直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新方法,利用内镜介入技术进行胆胰疾病及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相关科研领域和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了国内多项首例工作。

 

初衷:只做对病人有意义的事

 

  从1994年到2005年十余年间,宛新建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顺利完成硕士和博士的学习,而这样的经历在旁人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宛新建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名中医。从小就熟悉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他,自然也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耳濡目染,环境熏陶,宛新建在医学道路上也可谓一帆风顺。他用他的话说,“对医生这个职业,感性认识得比较早”。而选择消化疾病的内镜介入作为研究方向,除了受导师的影响,对宛新建来说最大的原因是“这个工作能解决很多临床实际问题”。

  解决临床问题,为病人“排忧解难”,尽全力挽救每一个有希望的生命,是宛新建从医的初衷。面对癌症,他希望每个病人都能被“早诊断,早治疗”。在谈到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治时,宛新建多次强调了一句话“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相当重大”。比如胃癌,如果早期阶段得到有效的治疗和诊断,5年之内存活率能达到95%以上;但如果治疗比较晚,那么5年之内,存活率可能30%不到。正是因为有这样重大的意义,宛新建把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治作为了自己近5年来的主攻方向。他再次讲到:“胃肠道肿瘤如果早期得到有效诊断,对病人非常有意义。”身为医生,做对病人有意义的事,在宛新建看来这必须是“天职”。

目前,我国的消化内镜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不论是技术操作,还是操作规范,以及消化内镜工作的流程、管理等,和发达国家相比都差距甚大,这也深深触动着宛新建。暂时落后,并不可怕。知不足,而后进。近些年来,宛新建一直努力学习国外消化内镜新技术和消化内镜工作的理念。通过学习,宛新建熟练掌握了内镜下胆胰及胃肠介入的核心技术,同时也认识到内镜工作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工作的流程和管理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内镜工作的质控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创国内多个首创 

 

  目前,在宛新建的直接负责下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消化内镜中心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大多数内镜中心常规开展的技术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也有部分新技术属国内领先。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消化内镜诊疗领域的重要技术,在胆胰疾病诊疗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医生不用开腹,直接在内镜下就能完成胆管结石的碎石取石、置入支架、胰胆管狭窄的扩张等复杂手术。宛新建带领团队开展了ERCP相关的各项诊疗技术,其中有代表性的特色技术包括:利用内镜下多根塑料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ERCP下胆道镜探查技术及胆管癌细胞学检测技术、通过ERCP及胆管镜对胆道巨大困难性结石进行直视下激光碎石、ERCP下导管引导的胆管微活检技术、胰胆管内超声探查术等。胆道良恶性狭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是临床一大难题,其根本原因在于难以获取病变处的病理组织学标本。宛新建带领团队自行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ERCP术中的经导管引导下胆道微活检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费用低廉、活检范围广、可大大提高胆道恶性梗阻的活检阳性率,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宛新建已累计完成ERCP10000余例,并且实现了首例了“国内年龄最小幼儿肝移植术后ERCP下治疗”。

  急性胰腺炎并发组织坏死或胰腺假性囊肿继发感染,导致胰腺脓肿及坏死腔形成,是临床处理的难题。宛新建带领团队首创在超声胃镜(EUS)引导下,通过经胃腔穿刺,与胰腺脓肿/坏死腔之间建立引流通道进行循环灌洗,成功清理坏死组织,使脓腔达到有效闭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消化道早癌诊断及治疗方面,宛新建带领团队建立了消化道早癌常规特检模式,对于普通白光内镜怀疑消化道早癌的患者迅速进入早癌特检的绿色通道,通过放大内镜、NBI、染色内镜进一步进行评估,最终以明确诊断。2016上半年已发现食管、胃肠道早癌约50余例。宛新建团队于2008年开始针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开展了内镜下切除术,包括ESDEMR等,不仅能完整地切除肿瘤,而且创伤小、恢复快,避免了外科手术的风险。到目前为止,年均完成ESD手术400余例,手术成功率90%以上。在平均1年余的随访时间中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

  除了ESD,开展的内镜切除技术还包括了粘膜下肿瘤剥离切除术(ESE)、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等,这些技术均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内镜下切除经常会导致消化道穿孔,先前只能通过开腹外科手术进行缝合,创伤大、并发症多,病人难以接受。目前宛新建已经熟练掌握内镜下缝合技术,能有效闭合消化道穿孔,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创伤。

  此外,宛新建团队还常规开展了消化道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支架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内镜下套扎及注射治疗等技术,为广大病人解除了痛苦。

 

科研:勇于突破创新

 

  多年来,宛新建已先后作为申请者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著6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获得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的专利6项。

  据宛新建介绍,“目前主要围绕生物医用材料应用于消化内镜诊疗新技术展开研究,这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宛新建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可降解胆管支架、胰胆管药物涂层支架、胰胆管放射性支架等。其中,在胆管药物涂层支架方面,宛新建做了较多研究工作,包括生物可降解胆管溶石支架、生物可降解胆管癌局部化疗支架等。当前,宛新建正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种新型的溶石药物控释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实验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项目“吉西他滨/顺铂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晚期胆管癌的实验研究”等相关课题。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下取石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但仍有部分胆总管难治性结石因巨大、多发等原因而无法经内镜取出。宛新建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用浸涂法制作的载有胆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的药物涂层塑料支架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溶石作用,但其体内作用效果仍未知,且存在塑料支架易堵塞及涂层易脱落等缺点。因此,宛新建带领团队拟对上述支架进行改良,在新型可回收胆管金属支架的基础上,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为载体,采用具有药物控释功能的静电纺丝技术载入不同含量的溶石药物,以实现胆管内溶石药物长期稳定释放,同时保证支架的通畅及对结石的持续压迫、摩擦作用,从而有效减小胆总管难治性结石,达到进一步在内镜下取石的目的。宛新建领导的项目组首次将药物控释支架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研究,在医用生物材料应用于内镜介入的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宛新建满怀信心地讲:“该研究有望为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提供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胆管癌在肝胆系统恶性肿瘤中占7%?10%,由于早期胆管癌缺乏特异症状,也无敏感、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及内镜诊断方法,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放化疗、PDT、靶向治疗等效果均欠佳。宛新建说目前临床使用的胆管支架仅可提供胆道引流的作用,属于机械性的姑息治疗, 并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更令人堪忧的是,由于肿瘤过度增生、外压或长入导致管腔狭窄、阻塞,进而发生支架堵塞。而将化疗药物局部应用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微环境的药物浓度,从而最小化全身暴露与非靶器官毒性作用。由此,宛新建设想:通过药物洗脱支架保证胆道引流通畅的同时实现胆道局部的抗肿瘤增殖,可减少远期管腔阻塞率、延长支架通畅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当前,宛新建正带领项目组研制开发一种抗肿瘤药物洗脱胆管支架,实现化疗药物(吉西他滨+顺铂)在胆道局部的控释,发挥抗肿瘤增值效应,有望为晚期不可切除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而在消化道早癌方面,宛新建正带领课题组对有家族史和有癌前病变如重度肠化、萎缩的患者建立完善的治疗及随访体系。宛新建设想针对这些病人可疑的病变部位进行定点活检,对相关的组织标本进行相关的肿瘤标记物及分子检测,进一步评估癌变的风险,真正的将科研运用于临床。

  “医、教、研同步进行”,宛新建说,“目前工作是医疗、教学、科研同步进行,紧密结合。”除在带的3名博士外,还有5名硕士。除了建立特色诊疗,宛新建还积极承担本科、硕博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培养任务,聚焦临床能力培养的同时,调动青年医生对科研的积极性,鼓励各级医生在科研创新能力上的提升,实现基础与临床的深度融合。这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优良文化传承。

  对于人才培养,宛新建始终坚持“国际化”模式,推进国外培训,加强国际学术对接与交流。从医疗、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学者成长等方面着手,立志打造“一支技术力量强、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学科团队”。

  熟练的专业技能才能谓之“精”,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谓之“诚”,“精”“诚”双至才能谓之“大医”;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止于至善” 正是“大医”所追求的至高境界,而宛新建一直以此做为人生的目标。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2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