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与造物续缘 与创新同步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16

——记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袁辉辉

本刊记者  陶沁仆

 

  优秀的“造”凝聚了对物之“性”的充分思考和对人之“工”的合理运用。而一个真正的“造物者”必定对生活充满了强烈好奇心和爱意,他们总是脑洞无限、锐意突破,满满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他们有自己的小宇宙,更能为人类建造出大世界。这是作为一名造物者的光荣和使命。从土木工程专业到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再到生产建设工程专业的结构抗震减震方向,袁辉辉的“造物世界”似乎更大更广,而他的责任也似乎更重。

 

结缘造物,国外求学深受导师影响

 

  20077月,袁辉辉完成了他在清华大学的4年学习,顺利从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离开清华园的他,并没有立即踏入工作岗位,而是继续续写自己的“造物之梦”。20079月,他以一个新生的身份开始了在东南大学的硕士学习。

  200910月,爱知工业大学的青木徹彦教授与党纪博士来东南大学访问,并做了关于结构抗震试验前沿研究的主题报告。正在攻读研究生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袁辉辉,听了报告后,脑子里就冒出了去日本留学的想法。通过与该校的交流和沟通,最终,袁辉辉如愿以偿。20105月,袁辉辉飞往日本攻读博士学位,成为了青木先生的学生。在爱知工业大学3年半时间里,袁辉辉以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薄壁加肋方钢管桥墩、薄壁圆钢管混凝土桥墩和部分填充钢管混凝土桥墩在多维度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的研究工作,同时还参与了极软钢阻尼器的疲劳实验及静动态性能研究、爱知工业大学与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合作的劣化橡胶支座阻尼器的静力反复疲劳试验等项目。

  日本爱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私立大学。该校自1971年首任校长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会谈“乒乓外交”以来,长期与中国保持着国际交流。198012月,该校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缔结姐妹学校合作关系,一直频繁地开展着交流活动。也正是借此契机,2009年在东南大学攻读研究生的袁辉辉结缘了爱知工业大学以及自己的导师。

  留学期间,袁辉辉所在的爱知工业大学抗震实验中心是日本国内大学中最大的实验室,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实验。而这些实验的各项工作,从试件设计、试件制作、反力架与试件的吊装、试验操作几乎都是由学生来完成。袁辉辉在博士期间开展的部分填充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试件就是他和党纪博士共同参照日本规范进行设计完成,“试件外部钢管是交付给外面工厂加工制作,内填混凝土的浇筑、试件的吊装、打磨、贴片、焊接等均由我和课题组其他学生一起完成;试验(包括拟静力试验和拟动力试验)加载设备的操作由我负责,所采用的软件是由党纪博士自己编程开发。”袁辉辉介绍说。

  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协作分工,青木老师课题组完成了一大批实验,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而这3年多的实验研究过程,让袁辉辉收获更大的是,“懂得了自己动手参与全过程和只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有显著的不同,当完成实验那一刻,纵使身体疲累,但精神上是十分满足的。”

  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求学阶段,甚至对其整个人生都有着深刻影响。在袁辉辉眼里,自己的导师青木先生不仅勤于思考,善于发明创造,他还乐于动手。在他攻读博士学位第3年时,青木先生已古稀之年,但他还不时地在实验室里穿着工作服,操作吊车进行试件吊装,有时甚至爬上三四米高的试件自己拿扳手固定螺栓。这种对科研对工作的坚持精神,也深深影响着袁辉辉。

  作为一个造物者,只有自己动手,在作品完成的那一刻才会让人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他的精力十分旺盛,一点也不显老,就仿佛是个年轻人;他在钻研学术取得丰厚的学术成果之外,业余爱好也十分丰富。”这是青木老师在袁辉辉眼中的形象。作为学生,他被导师这种乐于造物的精神所感染。回国后,袁辉辉毅然选择了在实验室的岗位,他坦言:“就是希望将来不只是成为埋头钻研、纯粹的脑力劳动者,还能像老师那样动手造物。”

 

立足国内,继续创新之路

 

  201312月,博士毕业后的袁辉辉回国,来到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研究所,加入了国内著名学者陈宝春教授领导的课题组。

  为什么选择福州大学?这也是袁辉辉一番考量后的决定。袁辉辉介绍,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可持续工程结构与防震减灾”桥梁工程是其传统和强势的学科,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钢管混凝土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等方面的研究,在斜拉桥、悬索桥等大跨径柔性桥梁方面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另外,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正是袁辉辉在日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研究方向,而陈宝春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袁辉辉在福州大学的研究将如鱼得水。

  除此之外,在硬件配备上,福州大学也非常给力。经袁辉辉介绍,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设施齐全,现有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7000多万元,目前拥有MTS伺服加载系统、SVT地震模拟振动台3台阵系统、2000吨电液伺服压剪系统等特大型实验设备、1000吨压力机、以及各种型号的千斤顶,可进行各种结构或构件的静力试验、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振动台试验、疲劳试验等。同时,在数据采集系统方面,福州大学还有多套多测点英国IMPDAS数据采集系统、多通道静态应变采集仪、手持智能应变采集仪、北京东方所INV306系列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等等。“该实验中心是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之一,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也是福建省土建领域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的结构实验中心。”

  回国工作短短几年来,在陈宝春教授、吴庆雄研究员、韦建刚研究员等指导帮助下,袁辉辉逐渐适应了国内学界的研究方式和节奏,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博士研究基础上,科研方面结合土木工程实际情况,主要从事钢—混凝土组合桥墩(包括钢管混凝土格构墩、钢管混凝土复合墩、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墩等)的抗震性能研究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西部山区大规模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有一部分桥梁位于沟壑纵横或陡斜坡地段,墩高超过40m的高桥墩被大量采用,2010年的一项初步调查表明,在已建成及正在设计规划中的高等级公路中的桥梁,高墩桥梁占桥梁总数的40%以上,甚至在某些项目里高墩比例占全线桥梁的70%以上。目前常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用于高烈度地区高墩时,结构自重与地震响应间的矛盾导致墩身截面不断增大,施工困难、工程造价不断增高。针对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受力机理及破坏行为,开发强度高、延性好、易于施工的桥梁结构,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而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桥墩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的一种积极的解决方式。

  同时,作为技术协助人员袁辉辉参加了浙江塘口大桥、四川腊八斤特大桥、四川金阳河特大桥、四川灵关河大桥、福州东岱特大桥等桥梁抗震方面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三四年下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在学术上,近年来还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篇。目前,袁辉辉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箱型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柱抗震性能与抗震设计简化算法》的研究。

  学术要发展,交流非常重要。袁辉辉说,在日本求学的每年秋季,导师都要求学术投稿参加日本土木协会举办的全国大会,在导师看来如果不参加这种全国性的会议,只局限学校这个小圈子,别人就不知道爱知工业大学在做些什么研究,而该校的学生也无法懂得现在的研究进展,这样是没有前途的。对于中国留学生,袁辉辉说导师要求我们进行会议论文或者发表时尽量使用日文,如果不使用日语就无法深入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日本人也无法清楚自己的意图。在留学日本3年半时间里,袁辉辉先后参加了3次全国大会和2次地震工学研究发表会,而且几乎每次会议都均用日语投稿并进行发表。

  这些理念也深深影响着袁辉辉,回国短短几年内,他先后参加了多个学术会议。这让他不仅认识了一些有建树的青年学者,通过交流他也看到了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对于今后发展,袁辉辉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立足国内,继续创新。”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2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