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28
本刊记者 李玉芹
测井技术是一种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来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重要技术。在油田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它不但是确定和评价油、气层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解决一系列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
虽然,作为石油勘探的辅助性研究,测井技术显得并不是那么“主流”,但它却在石油开采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科学家们去探索、去实践……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就有这样一名教授,多年来,他在岩石物理及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默默坚守,并取得了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他就是肖亮,一位内心充满着执着与坚守力量的青年科学家!
坚守科研之梦
肖亮与测井技术的缘分,还要从他的学习生涯说起。
2000年,刚满19岁的肖亮考上了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后,肖亮却发现自己对所学习的内容并不是那么感兴趣,反而对石油的兴趣愈加高涨。“要学就学学校最好的专业”。于是,在大二时,他毅然决然地将专业转向勘查技术与工程,从那之后,肖亮的人生就和石油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004年,肖亮成功考入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并积累了良好的专业经验。硕士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成为西安石油大学的一名老师。在学校任教期间,教课任务繁重,很难抽出时间来兼顾科学研究。当时的肖亮非常困惑,他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在彷徨之际,他选择向自己的研究生导师毛志强教授寻求建议。在毛老师的鼓励下,决心坚守科研之梦的肖亮于2009年果断辞去了西安石油大学老师一职,前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井方向的博士学位。
博士期间,肖亮基于研究生期间的入门基础,开始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当时他的研究方向就是:石油储层的孔隙结构评价。围绕着这一目标,肖亮和自己的导师乐此不疲,每天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早晨七点多钟又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有时候甚至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工作时间比我还长的,就只有你一个人了”。对于肖亮的勤奋,毛老师这样评价。
执着于“测井研究”
2012年博士毕业后,肖亮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而后又留校担任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专心从事测井方面的研究工作。
“俗语常说上天容易入地难,对于地底下的石油,我们没有办法下去开采,就需要打一口五六千米的井,把仪器放到井底下去测量地层岩石的反应,然后再通过测量的结果,建立模型,将地层的复杂历程进行简化,最终找出石油的位置、含量并估测其是否具有开采价值,然后油藏工程师就会根据我们给出的建议去射孔、去开采。”肖亮这样向记者解释他们所做的工作。
为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应用,肖亮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他告诉记者:“随着人们对石油需求的加剧,从20世纪开始,我国的常规油藏已经基本开采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以陕西长庆油田为代表的致密油藏,而致密油藏相较于常规油藏来说其成藏机理更复杂、孔喉更细微、填隙物含量更高、勘探难度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设计出一个更为精准的仪器,将油藏和非油藏进行区分;如何将建立的模型与实际的地层相契合,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针对这一现状,肖亮在其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致密油储层岩石复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及含油性评价”中展开了深度的探索。科学来讲,致密油储层岩石复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及含油性评价是致密油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致密油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难、分类评价难、预测难,并且孔隙结构与油气赋存和渗流的关系复杂等。在此项研究中,肖亮就研究了致密油储层纳米尺度的孔隙微观结构特征及孔喉配置关系,建立了裂缝型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模型及储层含油性评价技术、分析了孔隙结构、可压裂性与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致密储集层有效性测井评价方法及模型,并在新疆油田、长庆油田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果。
克服重重困难
世界上的路并不都是坦途,科研之路也是一样。只有在探索过程中克服重重阻碍,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在测井技术的研究中,肖亮就将这种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何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一直都是各个领域科学家们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在博士期间,肖亮和他的导师进行科学研究时,也在被相同的问题困扰着。在测井技术研究中,实际的油藏中的高温高压环境与实验室截然不同。实际油藏的储层很厚,延伸很长,而实验室的仪器却只有2.5cm,面对这种现状,他们甚为苦恼。为解决这一问题,肖亮和导师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即使在项目已经结题,资金链已断开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放弃攻关,而是总结经验,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在研究中,他们选取了更多的样品进行实验,并通过设置仪器,尽量模拟实际油藏条件,使其克服高温高压的环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肖亮所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他们成功对油藏含油之后的孔隙和喉道变化做出了评价,并将此项成果付诸应用,在国内测井技术研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科研中的困难可以通过不懈的探索去克服,而内心的煎熬与失落有时候更会让人陷入一种无助的境地。至今肖亮还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
当初,肖亮从西安石油大学辞职时,就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打算,立志要将毕生的经历奉献于科研事业。而为了资助他继续学习,妻子便留在了西安继续工作。2011~2012年,肖亮即将博士毕业,按照原来的规划,他可以继续留校从事研究工作,未来的一切也会变得愈加明朗。但在那时,石油大学却下发了一项本科限制政策,这对于本科来自二本院校的肖亮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这就代表着他无法继续留校参加工作。
一边是长期两地分居,怀有身孕无人照顾的妻子,一边是前途渺茫的未来。肖亮说:“那个时候简直要崩溃了,我知道我没有退路!”没有希望就靠自己来创造,打击也并没有让肖亮丧失信心,他坚信:起点低不重要,只要能够坚定信念,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就一定能够被别人看到。所以,在那一年,肖亮将全身心都放在了科学研究上,并发表了数篇有价值的科研文章,最终得到了石油大学的破格留校,但前提是要去国外访问学者一年。但是,为了照顾自己的家庭,肖亮放弃了这个机会。而这时中国地质大学也向肖亮伸出了橄榄枝,于是肖亮就来到了地质大学继续自己的科研之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便是对肖亮科研之路的最好诠释。
永不停止奔跑
作为一名科研人,肖亮兢兢业业,成果显著。同时,身为一名大学导师的他,也想为祖国培育出更多测井人才。
“科研做得好的老师,专业教学绝对不会差。”这句话是中国地质大学教师入职培训时于炳松教授所说,至今肖亮还记忆犹新。对于一名大学导师而言,专业理论教学是根基,而如果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就会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理解的更为深刻。肖亮告诉记者:“测井技术一共有九种理论曲线,如果只是单纯和学生讲理论知识,难免会枯燥,如果结合一些科研实例,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勘查技术与工程,明白这个专业究竟是在干什么,就至少能让学生对这个专业产生兴趣。”
以严师著称的肖亮,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他时常说:“从学生时代走来,我深有体会:学生的基础可以差,但态度一定要端正。基础差可以通过实践来提高,但如果不认真就什么都做不成。”即使早已毕业多年,肖亮也时刻在用这项准则要求着自己。也正是凭借着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不仅成功入选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求真学人”人才支持计划,还荣获了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成为测井专业入围该奖的第一人。而这对于一名青年科研人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
未来,肖亮也有着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在科学研究中,他不但要把重心继续放在非常规储层的含油性以及电性评价上,还将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国外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研究。虽然出生于1981年的他,年纪尚轻,但肖亮早已决定将自己的人生与测井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这条漫漫长路中永不停歇,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