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17
——记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伯钢
本刊记者 王 辉
2016年12月30日,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名单的公告》(住建部公告第1406号),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杨伯钢常务副院长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成为该院获得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国家级荣誉称号的第一人。
作为我国城市工程测量领域知名专家和技术带头人,杨伯钢将青春的脚印全部留在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生产、管理和科研一线,至今已30余年。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酷暑严寒,他前行的脚步从未有一刻停歇。现如今,57岁的他,仍然保持着对于测绘工作的那份炙热的爱,献青春、献毕生,杨伯钢正在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测绘人的光荣与梦想!
投身勘测 潜心研究
翻开我国工程测量的历史,定向工具“司南”、《地形图》等赫然在目。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已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杨伯钢就身处于这一发展浪潮之中。1979年,杨伯钢考入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并在这4年的学习中对测绘工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积蓄了良好的专业经验。本科毕业后,杨伯钢来到了北京市测绘院工程测量队,担任助理工程师,深入到测绘一线进行实践,其专业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参加工作以来,杨伯钢时刻保持着兢兢业业、不断探索的精神,并在学习积累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003年,在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现代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转变,3S技术的集成化和一体化开始走向实用的大背景下,已经大学毕业20年的杨伯钢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3S技术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之后,他又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在专业领域进行了更加丰富的拓展。参加工作30余年间,他还曾前往日本北海道北见大学、芬兰测绘局、荷兰地理空间信息与制图研究院等进行合作研究和专业交流,这一切都为他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科研方面,杨伯钢历时20年进行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一体化技术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全球卫星定位、航空航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全国首创基于变化发现系统,集外业、内业于一体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动态更新技术,成果推广到了全国50多个行业单位;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研制,解决了低空航空摄影关键技术问题,项目成果在北京冬奥会选址、和田援疆测绘、汶川地震应急测绘等项目中成功运用;他主持工程测量的足迹还涉及海南、上海、内蒙古、新疆和田等多个省市地区项目成果不胜枚举,但这仍只是杨伯钢所做工作的冰山一角。
行业引领 勇于担当
成果与辉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杨伯钢从事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几十载,他无数次行走在测绘一线中,亲历亲为领导着团队成员们克服了一个个的疑难问题,将一名测绘人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的最强暴雨天气,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面对这一情况,杨伯钢心急如焚,组织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生产部门党员、广大干部职工快速反应、主动出击。为做好灾区的测绘应急保障工作,他连续几天几夜奋战在生产一线,安排任务、协调进度、破解技术难题,在第一时间为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市规划委和受灾最重的房山区政府提供了受灾区域的地形图、影像图和三维雨水汇水分析图等,为市委、市政度科学决策以及受灾人员的紧急安置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应急服务和保障。
2013年,国务院部署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任务,作为国家首次开展的地理国情方面的普查工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杨伯钢压力倍增。
在杨伯钢负责的地理国情普查顶层技术设计工作中,他充分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市的角度,对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技术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完成了普查最终成果。从普查总体技术方案制定,到普查技术路线确定,再到普查实施、进度质量控制、技术培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带领党员干部职工加班加点,创新机制,破解难题。
在他的带领下,由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团队历时3年负责完成的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市情普查数据成果,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所做的省级质量验收——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国情要素、遥感解译数据、元数据、DEM、DOM等6大类数据成果样本优良率99%;市情普查数据成果样本优良率100%,得到了同事、普查团队、单位以及上级部门的一致肯定。“有担当、敢担当、能担当”——这便是杨伯钢留给他人的印象。
从2000年开始,杨伯钢就带领着科研团队开展了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及其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5年,北京市开展了全市城六区和新城区域的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工作,杨伯钢又承担起了这项组织托付的重任。项目开展两年来,他带领队伍攻坚克难,为全面查清北京市达8万余公里地下管线的位置、基本属性和数量特征,建立数据库和应用平台,提高地下管线管理的整体效率,实现应急、管理、运行、保障部门的互联互通,推进北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智慧城市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7年,杨伯钢还因为自己在国家和首都科学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获得了“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荣誉称号,这一切都是对他科研付出的最大肯定。
培育人才 巩固力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作为一名测绘人,杨伯钢兢兢业业;作为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在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在团队建设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些年来,依托北京市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计创新中心建立科研团队,立足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基础测绘的建设等,杨伯钢已形成了一支适应现代测绘地理信息高新技术发展,创新能力强,技术实力领先,以中青年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优秀学术团队,团队现有研究和技术人员100余人。今后,在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的过程中,依托科研或工程项目,他还将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科技资金支持,争取国家、北京市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采用“项目+人才”培养方式,推动优秀中青年人才和专业骨干成长,造就行业领军人才,达到建立健全结构合理、梯次递进的高层次技术人员选拔制度,促进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和涌现,依靠人才推进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事业发展的目的。
在今后的科学研究方面,他将重点针对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智慧城市空间信息服务研究与应用、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空间信息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对于未来科研工作的展开,杨伯钢从没有一丝懈怠。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30年?但杨伯钢却把30年的青春都献给了测绘事业。时光飞逝,现如今的杨伯钢早已褪去了年轻的模样,但始终不变的永远是他对测绘事业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不仅点燃了他的梦想,更让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
专家简介:
杨伯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北京测绘学会理事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建设部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北京市博士后杰出英才”“奥运工程优秀建设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项,国家及省部级优秀工程奖23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60余篇,编制行业和地方标准10部,是我国城市测绘与地理信息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技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