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卢国栋:“八桂大地”的肝癌科学工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03

本刊记者  李晓文

  
  
  我国是肝癌大国,据统计,全世界50%以上的新发和死亡肝癌患者发生在中国。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如不采取紧急行动提高治疗的可靠性,2015~2030年间中国将有1000万人因肝硬化和肝癌死亡。
  多少年来,无数的科学家投身于肝癌研究中,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肝癌治疗贡献力量。在祖国的西南,素有“八桂大地”之称的广西,也有这样一位科学工作者,置身于肝癌的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研究中,孜孜不倦。他就是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卢国栋。
  
与医学结缘
  
  行医一生,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从小,卢国栋就被医者悬壶济世的精神所感染。高中时期,爷爷病重,更对卢国栋产生了深深的触动,那时他就下定了决心,以后要从事与医学相关的工作。
  怀着对医学学习的极大热忱,卢国栋成功被上海医科大学录取,并在此展开了自己的医学之路。对于卢国栋来说,上海医科大学这所第一个由中国人建立的医学院,意义非凡,老一辈院长颜福庆、苏德隆的事迹一直在深深地鼓舞着他。时刻贯彻着上海医科大学“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严谨求实,爱国奉献精神的老校友们,更是让卢国栋产生了深深的敬佩感,这一切都对他今后的科研事业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本科毕业后,卢国栋在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师从金泰?教授进行了毒理学的研究。2003年,为了能拓宽自己的医学视野,摄入更多新的医学知识,卢国栋来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师从王俊南和钟庆明教授进行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在国外学习的这段时期,卢国栋感触颇深。在向两位老师的学习过程中,他不仅锻炼了科学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还对如何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解决问题有了全面的认识与提高。两位老师兢兢业业,年过花甲仍不断开辟新的科研方向,更让卢国栋由衷地敬佩,并对他今后的科研生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博士毕业后,卢国栋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进行了7年的“C/EBPalpha在原发性肝癌中高表达的临床意义和分子机制”研究工作,并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实践经验。
  
回国致力于肝癌研究
  
  2014年,为了能将自己的所学更好地致力于祖国的肝癌研究工作,卢国栋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来到了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继续自己的研究之路。
  之所以选择广西,一是卢国栋为照顾家人而做出的考量(他的妻子是广西人,两人在新加坡相识相知,目前一起回到广西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广西是进行肝癌研究的最佳场所。他告诉记者:“根据2016年陈万青教授等撰写的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估计2015年全国肝癌发病人数为46.6万人,而死亡人数为42.2万人。广西的肝癌致病率和因肝癌病死率都是全国最高,2013年男性肝癌致死率广西是69.0/10万,而全国是36.5/10万;女性肝癌致死率广西是17.8/10万,全国是12.8/10万,在这里会有更大的研究空间。”另外,广西有肝癌研究现场,病人在广西患癌,虽然可能去北上广等大城市治疗,但基础发病现场还是在广西,从消除致病因素的一级预防角度而言,这个现场研究非常重要。现如今,广西还启动了肝癌和鼻咽癌的两癌筛查,目前已经筛查了130万人群,掌握了11万高危人群。驻扎在广西不仅能获得一手的资料,还能深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对肝癌防治研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卢国栋还考虑到,广西是中国东盟的一个窗口,又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而卢国栋又具有在新加坡学习工作11年的经历,在这里他可以帮助学校在医疗、教学、科研多层面建立合作关系。综合来看,选择广西可谓是为工作与生活找到了更好的平衡点。
  现如今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肝癌自噬和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信号传导通路和临床靶向作用”。众所周知,代谢重编程是癌症的标志之一,也是近10年来飞速发展的研究热点。脂肪代谢重编程具有重要的促肝癌作用。一方面,在欧美的肝癌低发病国家过去20年大部份癌症发病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而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正慢慢取代肝炎病毒和酒精成为最主要致肝癌因素。研究认为,肥胖人体中过量脂肪代谢引起的全身和局部炎症反应以及胰岛素拮抗等机制促进了肝癌发生。另一方面,脂肪分解代谢对于癌症细胞的存活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并成为了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在这项研究中,卢国栋和其团队成员首次阐明了C/EBPalpha调控肝癌细胞自噬—脂肪酸分解代谢通路,揭示了该分子在肝癌中高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并确认了这一通路对于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临床学意义和靶向治疗价值。研究成果发布在了Gastroenterology和Hepatology杂志上。
  
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卢国栋已从事科研十几载。虽然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困难常在,但是卢国栋很庆幸一直以来都有好的师长以及融洽的科研团队对自己进行引领。在硕士阶段,卢国栋和现如今贵州医科大学的洪峰院长一起做实验,博士时期又有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沈汉明教授对他进行引领指导。有了这种亦师亦友科研伙伴的帮助与解惑,让卢国栋在科学研究中避免了很多弯路。除此之外,卢国栋还表示: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自身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过度迷信权威而怀疑自己,要允许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别人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收获长足的进步。
  一直以来,“亦师亦友”模式也都是他一直在实践的培养学生之道。在学术思路上,他鼓励学生在大方向的指引下自主探索,降低学生的依赖性。在科学研究中,他要求学生认真严谨,理解其中的原理所在,切忌不求甚解。在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以及科研态度的养成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017年,卢国栋入选了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目前作为带头人的广西医科大学“杰出青年培养计划”项目也在稳步进行中。对于未来,卢国栋还是希望能和团队成员们一起脚踏实地将现有的研究课题完成,在肝癌的靶向治疗上有新的突破,找到新的发病机制。另一方面,他希望立足于广西长寿村众多这一现状,开辟出新的研究方向。
  科研、教学之外,卢国栋的时间都留给了家人。作为一名典型的上海男人,在卢国栋的心中,家庭永远是第一位的。他说:“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那座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不能因为一味地追求科研成果而忽视了对家庭的关爱。”而将科研与生活做到平衡,会使他行走得更加踏实、从容!
  
  
专家简介:
  卢国栋,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广西高校高发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卫生毒理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获预防医学学士学位;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毒理学硕士学位;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获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2016年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广西医科大学“杰出青年培养计划”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C/EBPalpha-ACSL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存活和转移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回国重点基金项目“癌基因C/EBPalpha在人原发性肝癌中高表达分子机制的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等。从事科研以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