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天下绝景之黄鹤楼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10

本刊记者  郑莉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历朝文人墨客多流连于此,书写出一代代千古绝唱。因此,黄鹤楼自古以来便闻名遐迩。作为武汉市标志性建筑,黄鹤楼久负盛名,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其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亦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史学渊源
  
  黄鹤楼何以“黄鹤”为名?
  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而另一说便带有了神异色彩,被称之为“仙人黄鹤”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当中。此外,黄鹤楼原址所在的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栈之地。一道士为了感谢辛氏的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并告之此鹤飞跃而下,可起舞助兴。自此酒栈宾客盈门,生意兴隆。逾过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后跨黄鹤直上云天。辛氏感念于心,为纪念仙翁,便在其地起楼,故名“黄鹤楼”。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不同的时期,由于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不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的审美观念出现分歧,黄鹤楼也便产生了形色各异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或高古雄浑、或极富个性。
  据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传说其早期实为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在夏口城一角,筑城为守,建楼以了望、守戍。而后,晋灭东吴,三国分割之势瓦解,合众归一,该楼失去其军事价值。但同时其随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去处。至唐永泰元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猖频,其未能幸免,屡建屡废,仅仅在明清两代之间就被毁7次,重建、修葺10余次。引得世人叹言:“国运昌则楼运盛。”
  北宋年间至20世纪50年代,黄鹤楼一度被作为道教尊崇的名山圣地,相传是“八仙之一”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史实从无考证,但据史学资料介绍,最后一座“楼”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且从遗址上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存留下来的只剩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的建立占用了黄鹤楼旧址。而如今的黄鹤楼则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重建,1985年竣工落成。新落成的黄鹤楼比起旧楼更为壮观,依托于横在它眼前的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与24层的晴川饭店隔江相望,形成一组交相辉映、错落有致的独特城市建筑群。
  
观形名意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坐东朝西,运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搭建。楼高5层,总高度为51.4米,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219平方米。
  黄鹤楼楼外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采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譬如,楼体东侧的千年吉祥钟,其为1999年铸成,是为迎接新千年的到来而命名。其重21吨,钟体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连接之意;高4.17米,钟身最大直径为2.805米。其造铸材料选用铜合金,其中含有2.1公斤黄金,8.4公斤白银,是自明朝永乐大钟以后580年里,我国铸造的最大的一口铜钟。
  楼的四面各有一块长5.5米,高2.7米的黑底金字楼匾。东面原为“远举云中”,后重建时改为“楚天极目”,是由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书;南面为“南维高拱”,为李尔重书,寓意黄鹤楼面南方群星粲灿、居高临下,犹如磬石一样安稳;北面是“北斗平临”,陶述曾书,“北斗”即北斗星,意为遥望北斗,与天同齐。相对应的四面底层设有门廊,门口挂门匾与楹联:东面入口门匾为“帘卷乾坤”。楹联由著名书画家关山月撰并书写的:龟伏蛇盘,对唱大江东去也;天高地阔,且看黄鹤再来兮。南面入口门匾为“势连衡岳”。楹联是朱祖延撰,由著名书画家朱乃正书写:飞阁出重霄,环顾三楚风云,顿觉诗情来眼底;名城留胜迹,相迎五洲宾客,常怀友谊话楼头。西面也就是正面入口门匾为“气吞云梦”。楹联是刘海粟书写的传为吕岩旧题: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黄鹤楼外观虽为5层建筑,但其实其内部结构实际上为9层,并由72根圆柱支撑而起。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9”为阳数之首,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所谓“九五至尊”,黄鹤楼这些数字特征,也表现出其不同凡响。
  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同样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的重要作用。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构成直接相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兼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抵是黄鹤楼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的原因所在。
  
建构其间
  
  黄鹤楼的建筑别具特色。从外观看,各层的屋顶大小不一,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作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均为陪衬的图案。转观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尽相同。每层都有其各自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用尽心思,各显千秋之色。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以“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画高9米,宽6米,画面上黄鹤楼居中耸立,上方一仙者骑黄鹤、吹铁笛似离似归,而下方人们载歌载舞,使整个画面洋溢着浪漫神奇的气氛。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古香古色的柱子周长有两米,直通顶层,可称之整栋楼的擎天柱。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影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
  随着脚步的上移,一楼与二楼的夹层触目而及。夹层俗称跑马廊,位列于每层楼之间,共4层,使得黄鹤楼具有了“外五内九”的结构特色。每层跑马廊均悬挂着历史名人字画,供以游客欣赏,真正达到黄鹤楼的层层风光不间断,楼楼景致各不同。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此外,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黄鹤楼的6座模型也在此展示。唐黄鹤楼,整体结构简洁粗犷,一楼与城相连,外看结构单有两层;宋楼则相对复杂,由楼、台、轩、廊4部分构成;元代的形式延续宋代风格;明代架构则依然为两层。至于清朝,黄鹤楼为3层,第1层12个檐代表着一天的12个时辰;第二层12个檐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28个檐代表苍穹之上的28星宿。天文历法汇融其中,意蕴无穷。
  三楼以“人文”为主题。大厅陈列着一幅大型壁画《人文荟萃 风流千古》,其实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都赫然在列。于此同时,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也均被摘录而来,作为画像的提款。四楼大厅用仿古雕花隔扇与红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美其名曰“接待室”。正面居中厅壁上挂着《古黄鹤楼》,沿壁摆放着红木、案、椅等。四周置有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
  顶层大厅是一组以“江天浩瀚”为主题的壁画。壁画共10幅,90平方米,是楼内壁画中规模最大的。其完整地表现出万里长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采,并内涵此层楼的艺术主题——“永存”。
  走出五层大厅便是回廊环绕,凭栏而望视野开阔,武汉三镇的风光一览无余。或俯瞰,或眺望,一片绮丽风光,令人赏心悦目。西面长江浩浩荡荡直奔东海,长江、汉水泾渭分明,江对岸汉口重镇高楼林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北面京广铁路大动脉穿越城市,武昌江滩美景尽收眼底;东面武昌大街小巷一览无余,著名户部巷便在此方位;南面是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车流涌动,川流不息,甚是壮观。?
  江汉朝宗、长虹卧波、龟蛇锁江、白云黄鹤景色美不胜收。科
    
黄鹤楼周边延伸
  奇石馆原称文苑,是书画作品展览的场所。1990年建成,1997年改为奇石馆,馆内陈列奇石262块,分别来自新疆、甘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11个省市自治区。奇石大致分类为山形石、像形石、天外石、文字石、工艺石、矿物标本石等10余类。
  位于黄鹤楼正西的《黄鹤归来》铜雕,由龟、蛇、鹤3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正驮着双鹤奋力向上,而两只亭亭玉立的黄鹤则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其雕刻工艺极为精致,黄鹤、神龟、巨蛇既生动形象,又抽象写意,鹤的羽毛、脚爪的纹线,龟背的花纹和蛇斑清晰可辨。整体看,铜雕线条流畅,华丽高贵。
  《崔颢题诗图》浮雕在黄鹤楼以东118米、白云阁以西163米处。位于主楼和南楼之间,长12米,宽8.2米,是一座石照壁形式的浮雕。它被称为诗碑,又被称为题诗图,雕绘着唐代诗人崔颢在云霞缭绕间,长袖飘逸、峨冠博带、潇洒挺拔、运笔赋诗的形象,而中央则雕刻着其千古名诗《黄鹤楼》。
  《九九归鹤图》浮雕位于黄鹤楼公园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总面积达184.32平方米,总重量约240吨,由343块长宽各为80厘米、厚30厘米的枣红色花岗石镶嵌拼接组成。整个浮雕呈红色,极为突出、醒目,画面朝气蓬勃、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或栖,或舞,或鸣,或戏,或翔,无一重复,和谐地分布在松、竹、梅、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象征黄鹤归来的各种姿态。
  诗碑廊位于黄鹤楼东南210米、白云阁西南130米处,环绕公园南区鹅池四周。这条于1985~1986年历时两年建成的游廊式碑廊,全长约200米,穿过了公园南大门和两座圆形拱门。碑廊宽2.6米,高3.8米,上为尖顶屋檐,廊的内环每2.8米便立有一根廊柱,柱的上方有小花格装饰,下方为可供游人歇息的石条栏杆。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方,均为挑选的真迹描摹镌刻而成,另留有20方空碑,为将来佳作预留一席之地。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