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16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农业部九位司长对《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进行了解读,本部分收录了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的观点。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张合成、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的观点收录在本刊本期(上),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的观点收录在本刊本期(下)。
曾衍德:强化耕地资源保护 推进节水农业发展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水是农业生产之要。我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长期的超强度开发利用,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也亮起了“红灯”。要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强化耕地资源保护和水资源节约利用,留住肥沃的耕地、干净的水源、美丽的田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强化耕地资源保护,坚决守住“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保护耕地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护耕地、做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要守住耕地数量红线。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明确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守住这个战略底线,前提是保证耕地数量的稳定。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守住18.65亿亩耕地红线,划定、划足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还要守住耕地质量底线。现在看,长期的高强度利用,耕地质量堪忧,退化面积较大,污染的耕地也不少。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和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试点,力争到2020年,全国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在措施上,主要抓好四个方面:改良土壤,重点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酸化、盐渍化等障碍土壤,改进栽培方式。培肥地力,重点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贫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基础地力。保水保肥,重点是推广深松深耕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实行节水节肥。控污修复,重点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防止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耕地,控制农膜残留。此外,还要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集成一套用地与养地结合的技术模式,让耕地休养生息,实现永续利用。
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突出抓好“五大措施”。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农业是用水大户,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做好农业节水这篇大文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力争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下一步,在农业节水上要抓好五个方面工作:推进品种节水。加快选育推广一批抗旱品种,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抗旱保产能力。推进结构节水。立足水资源调减,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重点是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扩种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发展雨养农业。推进农艺节水。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集成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推进工程节水。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减少渗漏蒸发损失,提高输水效率。推进制度节水。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灌溉定额和用水价格,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曾衍德:推进化肥农药减量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化肥、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促进了粮食等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多,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产生了环境污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要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
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上,要实现“四减”。就是调优结构减量。调减高纬度、干旱地区和土地贫瘠地区玉米种植,减少化肥投入。同时,优化氮磷钾配比,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推广新型高效肥料。精准施肥减量。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有机肥替代减量。推进秸秆养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种植绿肥,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减量。依托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带动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应用。
在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上,也要实现“四减”。就是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量。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大规模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推进绿色防控控制病虫危害减量。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预防控制病虫发生,减少防控次数。推广高效施药机械提高利用率减量。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替代跑冒滴漏的落后机械。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优化结构减量。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
下一步,各级农业部门将认真贯彻《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抓手,持续加力、久久为功,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一是加快新产品推广。重点是发展新型高效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和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病虫绿色防控产品。二是加快新机具推广。重点是水肥一体化设施、种肥同播机、化肥深施等新机具,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新机具。三是加快集成技术推广。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协作攻关,尽快突破技术难点,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组装一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技术模式。四是推进机制创新。培育一批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肥料统配统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加强农企合作,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农业租赁金融、农业信贷保险等服务创新,支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马有祥:创新草原保护制度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草原面积近60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40%。草原既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广大农牧民群众最基础的生产生活资料。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事关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农业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权属明晰、保护有力、评价科学、利用合理、监管到位”的草原保护制度体系,促进草原休养生息、永续发展。
健全草原产权制度。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实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依法赋予广大农牧民长期稳定的草原承包经营权。建立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推进全民所有草原资源分级行使所有权制度,提出全民所有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全民所有地方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资产清单进行分级管理。
强化草原保护制度。建立草原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草原面积及类型,厘清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职责。完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依法划定和严格保护基本草原,严格征占用审核,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推进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好新一轮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建立草原监测预警制度。组织开展全国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草原动态监测预警制度,对草原基本情况、生态状况、植被生长状况、灾害发生情况等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开展草原承载力监测预警评估,建立草原资源资产专业统计制度,真实反映草原生态“家底”变化情况。
完善草原科学利用制度。严格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借助禁、休、轮、种等综合措施,实现草畜平衡和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加强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开展草畜平衡达标县建设,加大对达标县的绩效考核奖励支持力度。强化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杜绝“先上车、再补票”现象,严格控制草原用途改变。
落实草原监督管理制度。修订《草原法》,制定《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加强基层草原监理机构和草原管护员队伍建设,完善草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始终保持打击破坏草原资源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违反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规定、非法征占用草原以及乱开滥垦草原等违法行为,推行挂牌督办与约谈制度,通报重点违法案件,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不断提高草原执法的威慑力。
张显良: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制度 加强水生生物保护
渔业是国家战略产业,在保障优质食物蛋白供给,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维护水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渔业资源环境趋紧,发展空间受限,实现渔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加大。《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制度,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以健康养殖、适度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升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制度。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严格控制限养区养殖规模,科学确定养殖容量和品种。优化水产养殖布局,稳定近海养殖规模,拓展外海养殖空间,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内养殖规模,稳定池塘养殖。大力发展水产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养结合稻田养殖、海洋牧场立体养殖、外海深水网箱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示范县创建活动。推动建立水产养殖清洁生产制度,加强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和推广,加快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品种创新,积极推广新品种,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高附加值品种、低消耗低排放品种。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加快建立渔业官方兽医制度,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支持渔用疫苗研发推广,提高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推进水生生物保护。加快推进长江流域全面禁捕,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禁捕。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完善海洋渔船“双控”和伏季休渔制度,继续推进减船转产,开展捕捞限额试点,严厉打击“绝户网”等非法捕捞行为。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健全渔业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监督落实补救措施。制定增殖渔业发展规划,加大增殖放流力度。积极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综合开发,建立以人工鱼礁为载体,底播增殖为手段,增殖放流为补充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修复,推进以渔净水,促进湖库渔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修复协调发展。
(转自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