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04
——记百度副总裁王海峰
本刊记者 黄雪霜 吴 彪
就像百度名字里包含的寓意一样,王海峰最近一年来出现在媒体大众视野中的次数不多,给人的感觉却颇有一番“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味。
2017年3月百度宣布深度整合AI核心技术,组建AI技术平台体系(AIG),任命王海峰为总负责人,同时晋升他为百度最高决策委员会成员(Estaff)。8月,百度AIG业务架构调整,王海峰兼任百度研究院院长。
2017年,王海峰成为百度AI的掌舵人。
海峰何处来?平地涌高岭。对普罗大众和媒体来说,王海峰是一个略显陌生的名字。他的低调与百度多年来秉持的沉稳相得益彰。但经过2017年这一年,王海峰注定成为百度AI绕不过的名字。由于过去曝光太少,百度还专门为他梳理了履历。
透过履历,慢慢了解,媒体、公众惊讶地发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王海峰:20多年坚持不懈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耕耘,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顶尖的科学家。2010年1月加入百度之后,甘于埋首铸剑,厚积薄发,真正一步一步用实力走到今天的位置。于是,8年老将、搜索功臣、度秘之父、百度AI奠基人很多称呼随之而来,还有比喻称他是“耐得住寂寞的扫地僧”。对这一称谓,王海峰只笑说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确实很低调而且实力超群,但扫地僧不参与任何管理、决策,也不训练和培养年轻一代,是一种“出世”的状态,而自己“没有那么清闲”,一方面要对业务负责,另一方面也要培养人才、管理团队。
“当然媒体对我的描述是善意的,而且只是一个象征。我欢迎媒体朋友们更多关心我的工作,让我的工作成果能够惠及更多人。”一如既往,言行谈吐周全、沉稳,这,就是王海峰。
帷幄运筹 厚积薄发
——构建AI为核心的战略布局
组建AIG并任总负责人、跻身百度决策层,不像众人想象中的光鲜亮丽,迎接王海峰的是真正的“重任加肩”。
2017年3月,王海峰整合百度所有的AI核心技术(包括研究院、自然语言处理、语音、知识图谱、大数据、AI平台等)成立AI技术平台体系(AIG)。自那时起,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在此之后的各种举措都备受关注。8月,百度AIG又进行了架构调整:原隶属于研究院的几个技术团队升格为独立的技术部门,包括视觉技术部、人脸技术部、增强现实技术部等,进一步强化AI应用技术研发。而百度研究院则更加聚焦在前瞻基础研究,致力于AI基础技术的长期创新突破,并与各AI技术部门形成互补协同。王海峰在整体负责AIG的同时,直接兼任研究院院长,这也是百度首次由Estaff成员任研究院院长。此外,百度还成立了AI技术生态部,全面开放AI核心能力,助力开发者和行业合作伙伴,共建AI生态;成立智慧机场业务部、智能客服和金牌销售业务部,探索AI商业化,这些领域被称为是百度AI技术落地的新场景。
高瞻远瞩,层层布局,一张以AI为公司核心战略的蓝图正在铺开,而帷幄布招之人,正是王海峰。
扎实、沉稳的行事之风与他多年的积累不无关系。在百度8年,王海峰带领过基础技术团队,也带领过大搜索这样包括技术、产品和运营人员的综合型业务团队。如今,他负责的AI技术平台体系,有专注前瞻基础技术突破的研究院,有贴近业务的应用技术研发团队,也有服务用户、行业的AI产品及商务团队等。这样的历练,让他有充分技术积累的同时,也成长为具有市场意识和行业洞察的管理者。
九尺高台起于垒土,这句话用在王海峰身上再合适不过。AI大任终落其肩,在百度内部看来,其实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王海峰自加入百度,先后为百度创建了自然语言处理部、互联网数据研发部(包括知识图谱和互联网数据挖掘)、推荐引擎和个性化部、多媒体部(包括语音和图像技术)、图片搜索部、语音技术部等。2013年上半年,他作为执行负责人协助创建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上述这些开拓性工作,为百度人工智能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有媒体评价王海峰带领的团队是百度AI的一支隐形部队,具有前瞻视野,同时坚持与应用紧密结合,研发实用的AI技术。
搜索功臣的称呼实至名归。
2014年初,在百度搜索业务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王海峰受命转岗至搜索业务群组任副总经理,开始全面负责大搜索。他带领团队在坚定不移地夯实基础的同时,强势打出技术产品运营全面创新的组合拳,迅速使百度搜索重启增长,并进一步明确了百度要“让有格调有情怀的搜索无处不在”。
2015年,王海峰再接再厉,带领团队完成PC与移动搜索的整合,组建多模团队,发布度秘,开启了“PC与移动联动,信息与服务齐飞,格调与情怀相伴”的百度搜索新阶段。
2016年,王海峰顺利完成手机百度、Hao123、浏览器及新闻等业务与大搜的整合,更创造了百度信息流半年增长30倍的奇迹,成功打造了搜索与信息流双引擎。
百度搜索、手机百度、百度信息流、百度翻译、知识图谱、语音搜索、图像搜索、度秘、小度机器人、百度新闻、百度手机浏览器、糯米技术平台、Hao123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经王海峰及其团队之手打磨,焕发新的生机和能量。王海峰,也用卓越功勋赢得了百度内部乃至业界的尊重。
当鲜花和掌声接踵而至,而他,却一如既往地选择砥砺前行。
历尽千帆 信念如一
——用科技改变世界,让生活更美好
“通俗来讲,人工智能是为了让机器可以像人一样感知世界、认知世界,进而更好地帮助人类,这也是百度AI努力在做的事情。就像人有听觉、视觉,通过语音、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机器也可以具备听觉和视觉等感知能力;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用户画像等技术,机器可以理解语言、获取知识、理解人和世界。”即使身在高位,王海峰始终保持着科学家的严谨和对技术的信仰,他这样描述已悄然而至的AI近未来:
“无论是国际化商务会议,还是个人的海外出差、自由行、定居,机器翻译可以真正做到打破语言不通的藩篱;而综合人脸、声纹、用户画像等技术的AI ID,能为每一个人提供更高效便捷、更安全的身份认证服务;综合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用户画像、语音和搜索等技术的‘智能个人助理’,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习惯、喜好、身心状态等安排工作和生活内容,给用户带来个性化的贴心服务。”这些AI带来的新服务、新体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已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另一种是AI赋能传统产业和服务升级,促使传统行业提升效率,便捷管理,降低成本。比如智能制造,除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人力投入、提高成品率,还可以在与用户终端智能互联,了解用户真实需求的情况下,灵活调整生产策略,更快更好地管理供求关系,从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让消费者受益。这样的改变虽然公众很难有机会直接感受到,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哪一种,AI的积极应用都会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百度AI向大众展示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极大魅力,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我一直有科技改变世界的信念,而百度给了我理想的平台,在这里,技术能够直接、快速地给广大用户带来更好的、创新的服务和体验。”王海峰如是表明自己加盟百度,且始终坚持如一的原因。而这样的想法和理念恰好与百度多年来秉承的目标一致。
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保持着对技术持续的热情和向往,多年来,王海峰所带领的团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奉献了多个让用户喜爱的产品。
2010年初王海峰加入百度后,就建立了独立的自然语言处理部门,既致力于支持百度最核心的搜索和广告等业务,也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了完整布局。无论是偏基础的词法分析、语义理解、篇章理解、情感分析、文章生成等,还是各种应用系统,像机器翻译、阅读理解、对话系统和智能写作都在开展。
百度领先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一方面依托百度强大的数据和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际应用于产品也产生了更多数据。每天有非常多的用户使用百度产品,而背后又有万亿量级的数据,绝大多数都用语言文字表示,蕴含了非常多可以挖掘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这些既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发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同时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而方法上也从早期的规则,逐渐升级为统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一直以来,自然语言处理对百度都很重要。王海峰及其团队的贡献有目共睹。
2014年百度知识图谱上线后,3年时间服务规模一直在飞速增长,增涨了大概160倍。这又是王海峰及其团队值得骄傲的一个成果。百度知识图谱依托海量的互联网数据,综合运用语义理解、知识挖掘、知识整合与补全等技术,组织成图谱,进而基于知识图谱进行理解、推理和计算,从而可以更好地从客观世界中挖掘、获取,沉淀知识,理解真实世界,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目前,百度知识图谱已经拥有数亿实体、数千亿事实,并已广泛应用于百度众多产品线。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让用户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享受服务之外,通过构建包括业务逻辑和行业知识库在内的行业知识图谱,百度可以让人工智能为传统行业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服务,帮助传统行业提升生产力,进行产业升级。
最近几年,百度翻译的风头正盛。2011年6月百度翻译正式上线以来,从最初支持中英、中日网页版文本翻译,到如今支持28种语言,756个翻译方向,覆盖PC和移动端,支持文本、语音和摄像头等多模态翻译。百度翻译融合了深度学习、统计机器学习、以及基于实例和规则的方法,多层次满足用户丰富多样的翻译需求。最近,结合语音技术,百度翻译又实现了同声传译和硬件产品Wifi翻译机。
机器翻译一直被公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难的课题之一,这一难题正在被王海峰和他率领的百度团队一步步攻克。他们在世界上最早把深度学习方法应用到大规模线上翻译系统。继2014年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之后,百度翻译又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次获奖不仅体现了百度的创新技术优势和研发实力,也让百度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中首个获此殊荣的企业。
现在,百度机器翻译每天响应上亿次翻译请求。百度通过开放API,支持了上万家第三方翻译应用,有力地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开放创新能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在全球化及网络化的今天,机器翻译也对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起到关键作用。2015年12月召开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向国家主席习近平介绍了百度机器翻译技术,获得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高度肯定和赞许。
从百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知识图谱到机器翻译这一个又一个重要成果的出现,对王海峰来说就像是培育幼苗成长、成熟的过程,饱含心血和期望。这些成果一个又一个成功地“长成参天大树”,支撑百度业务蒸蒸日上,服务广大用户。欣慰的同时,王海峰始终不忘为团队鼓舞、打气,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在他看来,所有的成绩都来源于整个团队的智慧和努力。
在百度8年,王海峰带过不同风格的团队。有兼具思维活跃和逻辑严谨的基础技术团队,有一丝不苟、久经历练的应用技术团队,有时刻充满激情、对新鲜事物有敏锐嗅觉的产品及设计团队,也有洞察市场和行业经验丰富的商务团队。不管是哪支团队,大家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处事简单可依赖,执行高效,对科技改变世界充满信心。
王海峰对团队的要求清晰明确:务实、自驱、负责到底。“对技术团队来说,无论是前瞻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技术研发,都要做最实用的技术;对业务团队来说,要时刻把真正满足用户和客户需求作为业务目标。”他希望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有主动承担、负责到底的意识,坚持不懈把事情做到极致。而这其实也是他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信念原则。
当人工智能的各种专业术语走出象牙塔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千帆历尽,不变的,唯有“用科技改变世界,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执着和信仰。
遵从内心 精彩人生
——演绎“有血有肉”的百度生涯
自走入大众视野以来,“扫地僧”之外,痴迷和狂热的技术男、科学家王海峰被大众贴上了很多“标签”。
“虽然这些标签是大众贴在我个人身上的,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普通民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高科技、与普通民众距离较远、有一定的神秘感等。实际上,无论多么高深莫测的技术,研究或实现这些技术的都是有血有肉、风格各异的人。我更希望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的同仁,尤其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领军人物,能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大众传递人工智能的真实面貌,促进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与认知。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成果能真正广泛应用,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是铭刻在王海峰内心的信仰,萌芽于他的童年,指引他的学业志向和职业选择。
王海峰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清华工程物理系。在他价值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适逢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重启科学、信奉科学成为时代精神。牛顿、爱迪生、陈景润、华罗庚这些科学家的照片挂在中国所有教学楼的走廊里,配以“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样的励志名言,以至于青少年时期的王海峰头脑中最高大的形象全是科学家。他对苹果树和发明电灯的故事倒背如流,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发明出“对全世界有用的东西”。
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直到中学“遇上计算机”,开始变得具象起来。1986年,在哈尔滨三中——黑龙江省最好的中学里,就读高一的王海峰第一次接触到电脑,立刻就被它深深吸引。“原来,电脑并不是我原本想象中的那种‘小计算器’,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算数,而是我们可以编写一些程序,把我们的思想融入进去。”
对王海峰而言,那段时间 “最大的遗憾”,就是每当计算机课下课,电脑关机后,他编写的程序会全部消失,下堂课再想用的话,需要重新输入。以至于他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写的程序不要下课关机就全没了。
1989年,王海峰如愿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彼时市场经济大潮正澎湃而来。伴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大家对外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习又很辛苦。当时王海峰就敏锐地感觉到机器翻译会是一个惠及大众的研究方向。从大学四年级起,他开始进入机器翻译领域,并在这个方向及其相关的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坚定不移地努力到今天。
明确的方向给了王海峰一往无前的勇气。当博士毕业,周遭的很多同学因为工作选择而纠结的时候,他的想法却很简单,那就是要让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学问能够实实在在地产生价值,给更多人使用。当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李开复到哈工大开座谈会,他告诉王海峰微软有这样的机会。微软遍布全球的产品如Windows、Office等让他的梦想有了实践的舞台。王海峰后来加入东芝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东芝数量庞大的硬件产品装有东芝的机器翻译系统,而他觉得自己研发多年的机器翻译技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触及亿万用户。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王海峰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更看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巨大机会。百度每天响应来自全球各地的几十亿次搜索需求,让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的用户都可以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这便是百度对他最大的吸引力。因此,虽然在东芝发展很顺利,他还是选择加盟百度,投入到全新的挑战中去。令他感到高兴和欣慰的是,曾经的梦想已经一步一步变为现实,而未来,还有更大的可能。
在百度耕耘多年,王海峰负责过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也曾从头打造百度翻译、度秘、百度信息流等产品,更是百度人工智能的奠基者和如今的掌舵人。在圆满完成业务目标、承担管理职责的同时,他持续保持对技术创新和突破的重视及关注。多年来,他发表过百余篇论文,申请专利百余件,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争先奖等奖励和荣誉。
2013年,王海峰出任国际计算语言学协会(ACL,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主席,成为ACL 50多年历史上唯一出任过主席的华人。这份荣誉,是对王海峰在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业界影响力和学界贡献的认可。自加入ACL以来,从候任主席到正式加入ACL执委会,到最终成为主席,王海峰为扩大ACL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在中国和亚洲的影响力,促进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研究在中国和亚洲的发展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在他的积极推动下,2015年,ACL年会第一次在北京成功举办,成为轰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标志性事件。此外,王海峰也是第一位成为ACL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领域主席(Area Chair)和IJCNLP程序主席(Program Chair)的中国人,是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ACL Fellow。他还曾多次担任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如ACL、IJCNLP、SIGIR、IJCAI、KDD的各类主席,以及知名学术期刊的副编辑等。扩大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执世界之手,共同进步,王海峰和他的团队从来不遗余力。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王老师’这个称呼。在百度,很多员工都叫我‘王老师’,这在公司里并不常见,但我乐享其中。从某种意义上讲,说明大家并没有把我当作领导,而是当作良师益友。”性格所致,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的王海峰也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就像他所期望的“有血有肉、遵循内心”的人一样。他坦言自己的“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教书育人。对他来说,这是一份放不下的情怀。感怀于当年的老师毫不保留地奉献所有知识、倾囊传授全部道理,王海峰觉得将这份情怀传承下去是他义不容辞的使命。为此,就算再忙,他还是兼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博导,也兼任了几年北大语言信息工程系主任,还在很多学术组织兼职。繁忙的工作之余,王海峰依然坚持指导博士生,给学生们上课。他最乐见的,就是带给学生们工业界的视角、观点和技术前沿,教给他们通常在课堂中、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他始终坚持从事这些教育工作的独特价值所在。
多年来,作为百度副总裁,王海峰也一直致力于百度的组织发展和人才培养。一方面他不断吸引和培养很多技术实力很强、追求技术更高境界的AI精英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对内部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的培养机制,努力为这些优秀人才提供发挥其技术能力和价值的平台。在百度这个平台上,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为AI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各种产品和应用使得新技术有机会直面用户真实需求,收获用户反馈并快速迭代。就像当年的自己,王海峰相信百度提供的巨大舞台,也能让优秀的人才有各种渠道和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实现快速成长。
日常生活中的王海峰其实很简单,依然坚持着最初的那份纯真,着迷于技术,也乐于沉浸在研究工作里。对于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用户需求的演变,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他都保持极大的关注。有爱就不觉得累,有热情就有持续的动力。
面对未来,王海峰有着一种洞察之后的坦然和从容。作为国内相关研究和应用的“领跑者”,他和他的团队一直保持着对国际前沿的敏锐感知和在相关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就像他们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视觉技术等领域的探索,百度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持续已久,在这些领域均有不错的成绩。同时,他们也一直致力于应用的落地。
“根本还是技术能力的持续进化。”对百度AI产品化、商业化的远景规划和设想,王海峰给出了回答:“AI是新的生产力,会改造传统产业,也会催生很多新的产业。AI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变革,也会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与应用场景的互动中,AI技术持续进化。百度的AI产品化、商业化、并且找到落地场景的进程,也是百度AI技术持续进化的过程。我们会持续发力多技术融合,以及结合场景的系统化应用,不断打造新的AI产品和业务;同时坚持全面开放AI核心能力,与合作伙伴和广大开发者共建AI生态,促进全社会范围内的AI技术产品化和商业化。这种健康开放的生态模式,既会反哺技术的升级,同时也会加速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和商业化落地。”上下兼顾的同时,将AI技术持续进化推入良性互动的车道,王海峰和他的团队必将直面困难和挑战,却也让人充满无限期待。他们的目标很清晰,希望“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然而难题和挑战也无处不在:“纵观全球,很多先进的AI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如何把它们很好地转化为产品,找到合适的场景是比较大的挑战。我们必须结合真实场景进行系统化创新。”“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技术不是无所不能的,它存在边界;第二,不同群体关注和期待的功能点不同,如何更好的满足社会与大众需求,是需要思考和应对的一大挑战。”
因为有清醒的认识,所以无惧挑战。支撑王海峰和他的团队勇往直前的,既有他们深耕AI多年的积累,还有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所带来的机遇。“百度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有十几年,经过多年积累和历练,在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技术创新等方面,领先国内、甚至国际同行。此外,中国市场具有独特性,庞大的市场规模具有很强的内生消化能力;中国用户也愿意尝试新事物,反哺技术更快迭代发展。可以预期,未来中国会有更多世界领先的基础研究成果出现。”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在All in AI的战略下,百度在积极促进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人工智能商业化探索,激发新的、有社会意义的落地场景,把人工智能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众里寻他千百度”,对百度,对王海峰,前路或许就在“灯火阑珊处”。而他们需要做的,唯有目光长远、步履坚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