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09
声音
陈佳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
我认为:我们应该大力传承中国文化注重整体、辩证思维、和谐包容等优良传统和“天人合一”等思想理念,这些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宝贵财富;同时要学习西方文化中追求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求知为原动力的理性探索和普遍规律的概括,强调实证的、精细定量的研究方法,弘扬尊重科学、鼓励科学家探索未知规律,求知、求真,追求真理的科学文化;提倡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好风尚,克服急功近利倾向;鼓励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平等的学术批评和争论,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高度重视科学伦理道德的建设,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正确估量和防范科学与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防患于未然。
马朋林(解放军第309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作为承担“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防治”这一繁重艰巨任务的主力军,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业内外人士所认可和重视,同时也赢得了同行及社会上更多的理解与尊重。无论是在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还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总能看到重症医学的“身影”。
提升重症医学的研究水平,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的责任使然。当然,重症医学的研究也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方面,一定要从全面入手,包括脓毒症的处理、人文关怀、学科管理、患者远期预后等,以最大程度提升重症医学手段的有效性,降低复杂疾病的病死率,从而让更多的重症患者受益。
李家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觉得水稻对于我们国家作物育种甚至对整个生物育种都是个范例。水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那时我们育种水平很不错,成千上万的育种家凭借经验艺术性地选择育种,可是水稻基础研究还是跟着国际先进水平走。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有一些领域走到了国际前沿,但更多的领域还在跟国际学习。但近十年来,我们在很多领域是国际领先的,是非常值得骄傲自豪的。我认为这是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很多工作,比如说小麦、玉米、油菜、大豆都会再现这样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动物的育种可能更会再现这个过程。
水稻有很多优势,它的基因组比较小,繁殖系数大,容易做各种研究的材料,再说中国的区域比较广泛,东西南北跨度很大,各种环境都有,你要做研究就需要各种环境,高温的、低温的。在冬天,北方很多地方不能繁殖,但中国有海南岛,有大量的地,你可以到海南岛,再种一季两季。但在很多国家,这些是很难做得到的。其他作物也一样。棉花、玉米、小麦、油菜、大豆,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蔬菜,我认为都会按照水稻研究的发展轨迹,逐步成为世界研究的领先者。
闵庆文(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落后,而是传承精华。在农业文化遗产地,不应追求产量,而首先要注重品质。
黄连是重要的中医药材。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年产黄连3000吨以上,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占世界的40%以上,并于2017年6月成功获批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我看来,石柱黄连生产系统的认定对拓展农业文化遗产类型有重要意义。道地中药材的传统技术和知识的发掘对中草药为主的新遗产类型的发掘、保护、传承有用,石柱的成功将产生很大的带动作用。此外,黄连不仅是一味中药,还有望发展为功能性食品,为建设健康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建议,一定要把遗产和产业分开,按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保护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是值得推敲的。纯粹的产业发展会更多考虑单一化、集约化,追求产量为主。而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地,则要注意保护品种资源、生态环境、传统技艺、传统知识和文化。要注重开拓农业文化遗产地产品的高端品牌,还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通过复合种植克服单一种植带来的生态退化。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