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杨洲:奋斗在水果生产机械化路上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04

  ——记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洲


  本刊记者  徐芳芳
  
  
 

  
  我国水果生产种类丰富、总面积和总产量大,但大部分地区水果生产比较分散,很多水果种植在丘陵山区,果园规模小,机械化程度很低,制约着水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主要针对的还是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投入,对水果生产机械化方面的刺激和投入仍然不够。对于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洲教授来说,这是他科研路上会遇到的“对手”。作为原农业部“水果生产装备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和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果园生产机械化岗位科学家,杨洲一直奋斗在水果生产机械研究的第一线。“省力增效是我们研制果园机械的一个主要目标。”杨洲表示。
  多年来,水果生产一直都在公众视线范围之内,但生产机械化却迟迟提不上日程。杨洲看到了问题——缺乏适合我国果园生产的机械装备。但我国水果品种繁多,每种水果的种植与收获的时间、方式也各有不同。他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水果产业急需的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这一难题,于是,他以岭南特色水果生产为研究重点,带领团队基于产业装备需求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制出一系列水果生产机械,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果农劳动强度,同时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有效推动了岭南水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虽然我国在水果生产机械化的研究已经逐渐步入正轨,但在其研究上,国内外本就不处于同一起跑线,想要赶超就必须找到适合中国的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路子。杨洲及其团队首先广泛收集和了解国外先进的水果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2009年至2010年杨洲在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期间,自费到澳大利亚多个州的柑橘、荔枝、香蕉产地实地调研,后到亚洲的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实地调研柑橘生产机械化,逐渐对我国水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路线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他在实地调研并了解我国主要水果产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后,系统分析了我国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将国内外水果生产条件、机械化作业环境和装备技术做了细致的对比,按照“围绕产业链,构建技术链,部署创新链”的研究思路与发展策略,提出了促进水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机械化发展战略与专项建议。
  “南生橘,北生枳”,但俚语里的真理并不仅仅限于南北方的环境与水土,想要水果产量好,更要品质好,施肥就是其中的关键之一,但是人工挖穴、开沟施肥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此杨洲带领团队从应用基础研究入手,首先构建了开沟器与土壤SPH粒子模型,优化确定了开沟刀的结构型式,设计了排肥器结构,进行了EDEM离散元动力学分析,试验研究了施肥机性能影响因素,研制出了便携式电动挖穴机、轻简型轮式挖穴机、开沟机等轻简型果园施肥机械,大大减轻了果农开沟、挖穴的劳动强度。
  施药也是果园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果园喷雾机的雾化质量,杨洲及其团队成员对风送式喷雾机的在线混药技术进行了研究,风辅喷雾结构设计就是其成果之一,在此基础上集成静电喷雾技术开发了果园轻型喷雾车;还研制出了山地果园管道恒压喷雾装备,对系统管网进行了优化,不仅改善了喷雾质量,还使用药量大大减少,可谓一举多得。
  人工运送水果的劳动强度更大,需要用到的装备与技术又有哪些呢?杨洲团队又创新开发了蕉园电动滑车式运送系统,构建了交叉式轨道运送网络;构建了运送系统动态数学模型,提出了运送物品防摆控制方法,从理论到试验都对蕉穗串联多质量运送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稳定性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但杨洲并没有满足,他继续创新索轨融合方式,设计了山地果园悬挂式钢索牵引运送系统,并对关键部件的结构再度优化。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尔顿方程,建立了索轨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行进链索动力学模型,创新分析了链式系统的多边形效应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保证水果质量要比产量更重要,可腐烂、损坏等在水果贮藏、运输过程中已是见怪不怪的现象了,就没有解决办法吗?为此,杨洲对岭南水果进入“冷链”的关头“预冷”进行了研究。他经过系统研究强制通风预冷的冷风温度、风速、风量物料比等主要参数后,得出了荔枝、龙眼最佳通风预冷风速、合理风量物料比等关键参数。其中,杨洲研制的水果压差预冷装置,还可对参数进行动态智能调节。
  杨洲带领团队走出的水果生产机械化探索之路不只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还为水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的改善都添上了一笔。其“山地果园运送装备研制与应用”成果还获得了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其授权发明专利40多件,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山地果园运送装备》等专著3部。2013年,杨洲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年被原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6年被广东省农业厅聘为“广东省农业智能装备与全程机械化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2017年被原农业部聘为“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林果与设施园艺工程专业组”组长。
  杨洲不但在科研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教育教学上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认为教书育人是一个高校教授的基本职责,也是高等院校最重要的职能。在大学读书期间,他因品学兼优,曾被评为山西省“三好学生”、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全国“三好学生”。博士毕业留校华南农业大学的杨洲时刻牢记自己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之责。
  “我始终认为,敬业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教育部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杨洲这样说道。“但我意识到,敬业不仅仅体现在热情,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一方面,他在专业教学上苦下功夫;另一方面,他积极开展教改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杨洲既是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负责人,也是首批上线中国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农业机械学》的负责人,他主持完成了多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农业工程类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构建了基于素质链的工科专业分层递升式实践教学模式,获得了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15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机教师”。
  杨洲认为,教育、科研是责任,是使命。真挚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用心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杨洲在教学、科研,甚至管理上不断取得成绩的助推器。而不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科研与教学之途中,杨洲都始终如一。
   
专家简介:
  
  杨洲,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农业部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林果与设施园艺工程专业组组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等职务。1972年1月生。
  多年来,主要从事水果生产机械化的研究,是原农业部“水果生产装备创新团队”带头人,广东省“农业智能装备与全程机械化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其带领的团队基于产业装备需求与发展,围绕岭南特色水果生产,以“省力增效”为目标,研究产业急需的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岭南水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6项,创新研制出气动式果树修剪机械、电动滑车式蕉园运送系统、山地果园钢索牵引悬挂式货运系统、便携式电动挖穴机、轻简型轮式挖穴机、轻型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等,在广东、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市、区)推广应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申请发明专利80多件,其中授权40多件;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出版了《山地果园运送装备》、《果园机械与设施》和《水果产后处理技术与装备》。获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奖”等荣誉。2013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被列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年被原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