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05
——记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蜜蜂研究所所长张中印
本刊记者 陈丽娟
在孤独的旷野上,一名养蜂人打开所有的蜂箱,一瞬间周围仿佛被消声,只能听到“嗡嗡嗡”的声音,在养蜂人看来,有了蜜蜂的陪伴,周围的世界无比热闹。这是电影《养蜂人》中的一幕。
对每一个养蜂人来说,蜜蜂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生物,更像是自己的“孩子”。对于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蜜蜂研究所所长张中印来说,更是如此,他每日与蜜蜂朝夕相处,从研究如何养蜂,探索蜜蜂奥秘,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养蜂技术,再到将养蜂科学知识与技术传递下去,张中印的人生答卷上,处处都留下了与蜜蜂有关的痕迹。
养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于是,他在升入大学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蜂学专业。1988年,张中印走出校园迈向实践,开始跟随有着多年丰富养蜂知识和经验的李书禄教授做养蜂实验。虽然在学校已经有所积累,但复杂繁琐的养蜂步骤还是让张中印一时摸不着头脑,李教授就仔细讲述了蜜蜂的生活习惯、秩序等,还手把手地教给张中印如何预防蜂蜇,怎样开箱检查蜂群等技巧。对蜜蜂的热爱及研究兴趣,再加上老师的指点,张中印很快掌握了养蜂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他后来的蜜蜂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回想起来,也许张中印都不曾想到的是,他对蜜蜂的执着与坚持,竟持续了30年之久。
“努力探索,揭示奥秘”,一直是张中印在蜜蜂研究中坚持的准则。在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与增值加工新技术及其应用”中,他仍将这个准则贯彻到底。他提到,在多年的养蜂实践中,研究得越深入就越能体会到,我国的养蜂技术始终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他与团队深感责任之重。
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牵头这样一个契机下,张中印参与到项目的研究中。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多王同巢群饲养、蜜蜂健康养殖、蜂产品优质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分别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和研究,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
其中,项目团队建立的“控制蜂王产卵和限制工蜂哺育行为”的早春低温繁殖新技术,不仅使蜂群发病率下降71.7%,还使蜂蜜生产能力提高31.0%;他们还成功实现了多只蜂王在一张巢脾上自由活动和产卵。
此外,团队创立的蜂蜜低温、不结晶技术,为蜂蜜品质和安全性加了一层“防护网”,而项目团队对蜜蜂的研究还远未结束,他们继而研发了主要蜂蜜的指纹图谱库,发明了10种蜂产品品质评价技术。“这种技术解决了许多蜜蜂养殖和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张中印说道。
研究既然要做,就要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张中印所在的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就主动承担起蜜蜂健康养殖和蜂胶大蜜丸深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他们认准蜂胶具有的提高免疫、抗菌消炎等功效,在攻克了蜂王浆生产集中供虫、蜜蜂健康、蜂胶种类和质量数据库等多个技术难题后,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蜜蜂饲养技术规范》,并研发出蜂胶银杏叶软胶囊、蜂胶灵软胶囊以及蜂胶大蜜丸等已获取专利的保健食品,产品已在河南省卢氏县天宝蜂业公司进行转化利用。“我们还发明了蜂王浆品质评价方法和真伪蜂胶鉴别方法。”张中印补充道。
张中印特别提到,别看蜜蜂是个“全能王”,可以采蜜、制作保健产品等,但一到冬天,蜜蜂就必须“全副武装”,俨然进入了生命戒备期,稍有不慎,就有病死的危险。为此,团队开发了蜜蜂安全越冬的周年饲养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蜂群的繁殖能力,据悉,该技术还是实现蜂王浆机械化生产的重要基础。
说到这,张中印兴奋地表示,“蜂王浆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是蜂业界一项重大发明创造。要知道,生产蜂王浆的工作量极大,步骤也极为繁琐,要想扩大规模、提高养蜂效益,更是难上加难。为了突破技术瓶颈,张中印带领课题小组,从2003年开始深入到蜂场调研,仅仅4年过后,就成功设计出成排的移虫针和成排的挖浆器,与原来相比,使蜂王浆生产效率提高10倍以上。2008年,团队还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将蜂王浆手工操作程序完全变成机械生产的多功能取浆机,大大减轻了养蜂人的劳动量,更为养蜂机械化生产和扩大规模奠定了基础。
产品和技术的成功,带动了成果的应用,如今,部分关键技术已在全国22个省区的1100余家蜂业合作社、蜂产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得到应用,形成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好局面。
研究所:支撑研究的中坚力量
之所以能够坚持蜜蜂研究长达30多年之久,除了对蜜蜂研究的热爱、兴趣及情怀使然,自然还少不了张中印所在的河南科技学院蜜蜂研究所的有力支持。对他来说,这是无数次研究受阻时的“及时雨”,也是激励他在蜜蜂研究中前进的巨大动力。
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目前包括专职和兼职在内的研究人员共13人,就是这样一支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团队,凭着心中共同的方向——蜜蜂,将研究力量凝聚到一起。多年来,他们始终拧成一股绳,在蜜蜂饲养管理、蜂病防治、良种选育推广应用等多个方向上,各司其职,勤勤恳恳地努力着。在张中印眼里,这是一支工作高效、富有科研朝气的团队。
从研究所初成立到如今走过十几年风雨,团队已经在针对21世纪影响养蜂生产的重大问题上,获得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并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专利28项,还将多年经验凝练成《蜜蜂健康高效养殖与蜂产品深加工技术》,解决了大量蜜蜂健康养殖和养蜂机械化生产的难题。张中印带领团队相继参与了“十一五”至“十三五”国家现代农业新乡(养蜂)科技创新基地能力建设专项、科技部“蜂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生产”和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蜜蜂授粉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的研究,为我国蜜蜂研究助力。
成绩属于过去,张中印更看重的是未来。蜂学是一门博大而精深的学科,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其中。他指出,对内要深入挖掘、培养人才,提高团队成员业务水平;对外要加强合作交流,积极与全国知名科研院所以及大专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争取使研究所科研水平更上一层楼。
无论在什么领域,发展始终都是硬道理。身为河南科技学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张中印会继续带领团队,为蜜蜂研究事业不懈努力,延续团队与蜜蜂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