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保卫消化重镇 守护大众健康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22

——记南方医科大学消化疾病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消化内科主任姜泊

本刊记者 吴 彪

    
  民以食为天,消化却是比“食”更重要的环节。它通过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然而每个人一生只长一套消化系统,一旦损伤,无法再生。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有这样一个人,他以一颗仁者之心、一颗博爱之心,默默地守护着人们消化系统的健康,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品德默默完成着“天使”的使命,为每一名患者送去了健康与欢笑。
  他就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的消化病学家姜泊教授。姜泊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诊治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和全国大肠疾病学组组长,是我国肠道疾病诊治领军人物之一,尤其是在大肠癌早期诊治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勇攀科研高峰的学者
  
  姜泊出生在医生家庭,父亲因肺癌去世,激发了他从医治病救人的决心。从医至今30余年里,他以大肠肿瘤早诊及早期干预为研究重点,建立了早期大肠癌诊治关键技术平台。
  他开展了高危人群筛查方法的建立与研究,带领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寻找一迅捷并实用的人群筛查方法用于迅速标定大肠癌高危人群并接受大肠镜检查。他与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分子病理研究室David·Y·Zhang教授及广州瑞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若磐教授合作多年,将研究目标锁定在原有敏感血红蛋白标记结合粪便标本DNA候选基因及不同阶段可能存在的肿瘤蛋白候选标志物的进行筛选,采用Luminex&ram方法形成组合液体快速筛查芯片,以提高大肠肿瘤病人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提高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这也是胃肠道肿瘤早诊标志物研究中最佳组合方式,也大大方便了临床检测并有助于对大规模人群进行筛查。
  2000年,他师从世界著名大肠癌诊治专家日本昭和大学工藤进英教授研修大肠镜下肿瘤诊治技术,学成归国后迅速建立系列诊治技术与方法并继续以大肠肿瘤早诊及早期干预为科研重点,提出了从临床内镜早期病变检出、有效的病理诊断、早诊分子标志物检测到内镜下微创治疗等一整套早期大肠病变诊疗策略,建立了以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等技术检出早期大肠癌和大肠平坦型病变等系列实用解决方案,率先引进并开展了EMR、EPMR和ESD等系列国际先进的大肠肿瘤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形成了实用可靠的内镜下大肠肿瘤诊治平台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我国大肠肿瘤早诊早治的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于2008年主持制定的《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共识意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早期大肠癌诊治规范化的进程。在姜泊的努力下,我国大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特别是平坦型大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姜泊与重庆金山科技公司合作,在OMOM胶囊内镜研发基础上,开始进行大肠镜检查方法的第三次革命-开发结肠胶囊内镜机器人操作系统,将产学研有机结合,成功开发出可控结肠胶囊内镜,并成功获得广东省第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重大项目1000万元的支撑,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将有望在近期内产业化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做出突出贡献。
  此外,姜泊在长期临床内镜检诊中还发现了可能具有大肠肿瘤早诊意义的征象“异常隐窝病灶(ACF)”,并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SCI杂志上并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关注。并在大肠癌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发现Wnt信号通路在新型癌前病变中的作用。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1年获“广东省教育系统职业道德教育标兵”称号,2012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因科研成绩突出获第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卫生部授予“2010年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于200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谋求学科发展的领路人
  
  姜泊教授重视医学教育,注重教学改革。作为负责人,他承担了广东省精品课程内科学的建设。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一线教学授课,承担了临床医学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等教学任务。在2011年,经全国竞争性遴选获聘为国家规划教材高教版《内科学》主编,承担内科学本科教材的编写任务。为适应高校及学科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姜泊将强化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作为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并有计划地打造全英文教学团队和临床技能教学团队。全英文教学团队以留学归国人员、博士毕业生为主体,吸收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投入到实验教学工作,对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通过送出国培养和继续深造等措施以及引进优秀人才等措施,不断提升了学科教师队伍的素质,同时也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形成了结构合理、稳定的教学团队和教育机制。由于多年来他一直强化的教学理念,打造了一批高素质教师,其中拥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名师2人,校级优秀教师2人;成长为国家新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各1人、珠江学者1人。所培养学生中有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1名、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获得者1名、南粤优秀研究生6人。由于教学业绩突出,2009年姜泊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同年被授予“广东省教学名师”称号。
  姜泊深知,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平台。作为学科带头人,经多年努力,他带领学科团队将学科建设成为集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国家重点专科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省部共建器官衰竭重点实验室于一身的高水平的科研及临床相结合的国家级平台。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在学科人才建设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近年来以长短期结合等方式通过各种途径送出国培养共14人,2年以上的有8人,学成归国有6人,引进归国杰出人才3人,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科骨干队伍,他们已经在医教研不同工作岗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崭露头角;学科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11人,博士学位以上主系列人员29人。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全科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达17项,获批准专利13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300余名。目前,全科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各项科研经费总计达2300余万元,其中个人承担科研项目经费14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近5年来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0余篇,总影响因子达270分。近5年来,姜泊应邀在国外各地作学术报告及交流,包括美国、日本、瑞典等达20余次。
  姜泊用他“医者仁心”的无私大爱,用他“医学圣手”的精湛医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为患者带去无限生机与希望,更用他不断进取、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鼓励着他身边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医务工作者。……
  姜泊不是不累,而是对工作太热爱,太投入。他只要进入工作状态,精力就高度集中,忘记了疲惫,忘了休息。他对记者说:“当下乃至未来十年内,我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学有所成的医学专家,用我的知识和我拥有的平台解决消化疾病患者的问题。这也是我从医的‘终极目标’。”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