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描摹中国公众科学素质的发展轨迹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26

 □ 郑莉颖

 

 

  时代大潮奔腾不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回首过去,人类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迈向信息时代、智能时代,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创造了新的空间,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连,全球的命运休戚与共。但是,全球知识鸿沟和发展鸿沟仍然存在,以科学素质来建设造福人民、推动共建繁荣世界,我们任重道远。
  放眼未来,深化务实合作,采取有力的行动,提升世界公众的科学素质是全球科技领域共同应对人类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重要举措,必须为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8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主席万钢致辞
  
     
  
   
  科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科学素质则是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个矛盾主要体现在社会和公众的科普需求与科普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目前,加强科学素质在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已成为广泛的国际共识。该如何发展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事业的有效增长、实现公众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全球面临的普遍问题。
  近十几年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状况,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质提升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2年,当今世界唯一一部专门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目的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问世,为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旨在利用系统、全面、专门的行动计划实现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2016年,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作为创新发展的两翼被置于同等重要位置,并随着“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设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以越来越“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
科普喜报: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一路走高


  自1949年,政务院文化部设立科学普及局,科普工作正式成为了政府职能。
  长期以来,坚持“普及中提高、提高中普及”的基本做法,科普事业在我国逐渐实现了由自发到有组织、有计划,从小事业到大布局的发展变化。即便从弱势局面扭转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但走过“文化大革命”的艰涩时期,迎来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步入21世纪的我国科普事业随着《科普法》和《科学素质纲要》等政策法规的出台,走向了更为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科普创作呈现百家争鸣局面,科技工作者队伍日益壮大,这些无不昭示着科普事业步入繁荣时代。
  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而达到或超过这一目标也是创新型国家科技人力资源所普遍具备的重要特点之一。
  科普工作的欣欣向荣,近年来,保障和加快了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提升。2006—2018年,经过几次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在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一个快速提升阶段。“2018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比2015年的6.20%提升了2.27百分点。提升速度加快,年平均增长由2005—2010年的0.33百分点、2010—2015年的0.59百分点提升到2015—2018年的0.76百分点,逐步缩小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在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中,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效果明显,势头良好。
  

不同人群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升


  “与2015年相比,我国城乡之间、不同性别人群之间的科学素质差距正在减少。”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何薇表示。
  《科学素质纲要》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和领导干部与公务员视为重点人群。在逐步加大相关人群的科普教育力度、全面组织科普教育活动等措施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得到了超过10个百分点的提升效果,位居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榜单首位,并持续保持领先增长优势。其次根据调查,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2.97%增长到2018年的10.14%;农民科学素质虽受庞大基数的影响,也同期增长超过一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最新的媒体报道中还指出,我国农村居民、女性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升速度较快,这主要取决于教育发展趋势和新时代网络信息知识传达的高效性。另外,科教兴国等战略的实施也为科学素质普及工作辅以支持,以80后、90后年轻一代为主力军,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质的群体也有了趋向于年轻化的明显变化,为我国日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了优质的年轻科技人力基础。
  不过最新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与2015年相比,调查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公众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均有所下降。对此,相关专家解读为我国高学历人群的科学素质已进入缓慢提升阶段,同时呼吁国家尽快重视科技教育质量问题。
  

目标唯一,全方位聚力


  目前,在上层机构引导、全民广泛参与科普的社会行动中,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之间的关系越发融洽,持续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服务的同时,还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建设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应。归结原因,除了得益于国家制定并实行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符合我国特色的建设方式,还要同良好的社会氛围、逐渐提升的公众科学素质建设能力有着紧密联系。
  ——保持对科技的高参与度、高关注度
  公众科学素质与科技的发展、科学素养的提升相辅相成。
  2018年有超过80%的公众赞成“现代科学技术将给我们的后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尽管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支持”等观点。从一定程度上,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科技的进一步推动,而科技成果最终也将反作用于公众本身,对提升科学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长期作用。
  此外,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科技信息,定期举办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使公众能够多渠道获取科学知识,既保持了科技信息高关注度也丰富了公众自身对于科学的了解和理解。同样,这对促进科技类职业就业、科学文化类公共设施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皆有价值。
  ——科普的团队化、专业化
  科普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依据《中国科普统计》的历年数据,2016年,全国共有科普人员185.24万人,科普专职人员22.35万人,较10年前大幅度提升了群体数量和科普效率。从构成结构上看,2016年,全国高学历科普人员共计99.96万人,其中科普专职人员中包含了1.14万人进行科普创作,初步形成了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普发展规模。
  一方面从科普经费和基础设施完善方面来讲,科普经费总额逐年增长,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已经达到了科普专项经费系统化,同时分化出社会捐赠、自筹等其他科普经费组织、管理渠道。另一方面,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和基层科普设施发展迅速,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基本建立。本着“广覆盖、重实效”的原则,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遍地生花,拓展了公众的科学视野,提升了科普的服务能力。
  消弥科学素质鸿沟、提升全球公众科学素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致目标。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中,我国将同世界各族人民互学互鉴,促进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的共商共建。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