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焕新传统工艺 推动产业升级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22

  ——记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


  □ 方 方

 

  
  2012年成立的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泸州老窖”)院士(专家)工作站是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泸州老窖酿酒历史悠久,其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和老工艺如何与现代和科技对接,进而推动传统工艺走向标准化、智能化,一直是泸州老窖思考的话题,而这些正是泸州老窖院士(专家)工作站着力服务的方向。
  

展开一张创新网


  2011年9月,由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专家团队,开始组建泸州老窖院士(专家)工作站。2012年,工作站正式落成。数年来,逐渐聚集起一支由2位院士、40余位专家和120余位配套研发人员组成的人才队伍。其核心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
  邓子新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他长期从事微生物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曾发现并报导了细菌DNA中存在天然的硫修饰,证明其化学结构是在特定的DNA磷酸二酯键骨架上的氧—硫替换。这是国际上迄今为止在生物体中发现的唯一一种DNA骨架上的表观遗传修饰,曾蝉联2005年、2006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获评《环球科学》2007全球十大科学新闻。
  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是我国香料领域唯一一位院士。他构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研究成功了一系列重要肉香味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奠定了中国3-呋喃硫化物系列和不对称二硫醚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凝练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新理念,研究成功了以畜禽肉、骨为主要原料的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技术,奠定了中国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的技术基础。
  两位院士的加入,为泸州老窖在固态酿造技术、产品风味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了术后盾。进站之后,两位院士不仅为工作站规划了研究方向,还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等方面给出了切实的建议。一方面与泸州老窖共同制定了从酿造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布局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思路,另一方面又通过开展项目等方式,对酿造原料、微生物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等对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研究,为泸州老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由两位院士领衔,工作站依托泸州老窖的创新主体优势,积极搭建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并成立了7个联合研究室,进一步凝练了固态酿造科学与技术方向,在泸州老窖展开了一张开阔的创新网络。
  

新窖有了老窖香


  “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龄老”,这是浓香型白酒“老窖出好酒”的至高法则。泸州老窖是在明清36家古酿酒作坊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百年老字号名酒企业。作为“浓香鼻祖,酒中泰斗”,泸州老窖拥有我国现存建造最早、持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原生古窖池群落,即1573国宝窖池群。该窖池群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始终持续发酵,440余年从未间断。
  至今,国宝窖池群、1619口百年酿酒窖池、16个酿酒古作坊及三大天然藏酒洞均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则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老窖成为行业内最早拥有“双国宝”文化遗产的企业。
  老窖为什么容易出好酒?与老窖中微生物的发酵有关。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许正宏认为,如果能够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了解老窖发酵过程中哪些微生物变少,哪些微生物变多,并通过培养去了解它们的发酵规律和行为;同时,把老窖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进行人工培养,强化到新窖的窖泥中去,就能模拟老窖中微生物的发酵机制了,让新窖变得老熟起来。
  工作站通过开展对微生物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的研究,全面系统地了解了白酒生产各个环境中微生物生态分布,从曲药、糟醅、窖泥以及生产和贮酒环境中分离、筛选出酶活力高、性能优良的酿酒功能菌株,建立了国内首个酿酒专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形成了人工窖泥培养核心技术、窖池养护核心技术及其配套的酿造核心技术三大技术,促进了新窖成熟,提高了产品质量,在白酒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推广价值。借助研究,泸州老窖创新了酿酒微生物功能强化和白酒品质提升技术,使出酒率较传统生产提高10%以上,优质品率增长15%以上,吨酒耗粮下降10%,酒质口感更协调,累计实现新增产值2.67亿元/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的无缝对接。
  

全产业链引领行业


  白酒微生物研发只是产业链中的一环,自从工作站成立后,泸州老窖逐渐形成了“研发—中试—产业化—企业服务”一条龙推进的技术创新体系,从酿造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合理布局产学研合作项目。
  在酿酒原料方面,泸州老窖开展了酿酒专用高粱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对酿造产品风味影响等研究。开发了酿酒高粱种子繁育技术4项,包括优质高产杂交高粱“泸宁两糯1号”的高产制种技术和强再生力糯质酿酒高粱“泸糯8号”的高产制种技术;育成5个酿酒高粱新品种通过四川省或国家鉴定。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高粱产业链各环节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实现了生产与市场、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延伸了高粱产业链,提高了高粱产品技术含量极其加工附加值,带动了基地农户增收4.2亿元,指导项目参与企业新增产值26.25亿元,新增利税16.42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酿酒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方面,针对白酒丢糟量大、营养低、酸度高、易霉烂变质等问题,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开发了酒糟脱水干化预处理、规模化生物质燃料输送与供给、双床热解气化技术与装备、热解气化灰无害化资源化装备、生物质合成气甲烷化技术与装备等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了酒糟燃气化应用。
  总之,针对酿酒工业中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新技术及新产品,泸州老窖先后原“863”计划项目“固体发酵工艺系统优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双床热解气化规模化生产生物质燃气设备研发与示范”等多个项目,并通过相关项目合作,建成了高粱种植、酿造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产业化示范基地,引领了行业转型升级,为中国白酒原产地经济圈(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为白酒行业培养高端人才


  “传统白酒酿造多是口传心授,现阶段优势的传统行业必须要在继承中创新。上世纪70年代以来,泸州老窖为行业培养了3000多名技术骨干。当前,泸州老窖院士专家工作站继续为行业培养高端人才。”泸州老窖技术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敖宗华说。
  依托工作站,泸州老窖一方面为公司的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引进高级专家,在酿酒、酒文化、金融管理等方面合作培养博士后;另一方面,与四川大学、江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展博士后、研究生培养工作,致力为固态酿造行业培养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截至目前,共培养博士后23名,部分博士后出站后留在公司工作,已成为公司科研带头人。共培养硕士研究生72名,部分研究生进入到五粮液、西凤酒、景芝等行业知名企业,受到受用人单位好评。
  作为四川省白酒行业目前唯一一家“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泸州老窖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推动了泸州老窖在行业内率先成为覆盖全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的企业。未来,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契机,泸州老窖将与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开展面向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并加强科技成果在原粮、酿造、循环经济等示范基地的产业化应用于示范,助推固态酿造产业跨越发展。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