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水平,彰显大学特色,不辱大学使命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05

赵鹏大

  
  2010年,我们曾经纪念过我国高等地质教育100周年,2012年10月我们又迎来了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这标志着我国现代高等地质教育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不平凡的岁月。
  60年前,北京地质学院的建立在我国高等地质教育史上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由综合大学的地质学系转变为独立的高等地质学院,二是由理科性地质学科转变为工科性地质勘查类专业,三是由少量招生转变为大规模招生。而1987年组建命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后,则实现了由单一地质学科的工科学院向以地质类学科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的转变,在校生人数也猛增至数万人。尤其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后,使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更为广泛,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然而,回顾往昔,这60年的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其最主要的经验教训是:一是发展地质教育要有长远打算和规划,不能忽冷忽热大起大落;二是地学教育除应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一般规律外,还应特别注意野外实践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以及艰苦奋斗精神和坚定顽强意志的培养;三是专业学科建设要适应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需求驱动发展,需求驱动创新,不断探索学科发展新的生长点;四是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要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类型的需求。追踪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适应程度、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产品”质量的意见,并以此作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作为新一个甲子的开端,高等地质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水平,彰显大学特色,以不辱大学使命。
  
一、弘扬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科学民主,求实创新。要有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百家争鸣的民主精神,独立自主的求实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中国地质大学也在其60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沉淀和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和大学精神,我将其概括为:
  艰苦为乐,视困难为机遇;
  实干为荣,视逆境为阶梯;
  志存高远,视公益为己任,
  为民建功,视得失为等闲。
  温家宝同志的题词“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更成为我校的校训。
  弘扬大学精神,就是使大学发展增强内部动力,使大学人具有更完美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献身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矢志不移,团结奋斗,开拓进取。
  
二、提高大学水平
  
  我认为关键是:认真教,勤奋学,悉心研,科学管。
  当今,我们仍要大力强调教学为主,使广大教师的兴奋点、关注力能放在教学上,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如何备好课、讲好课、教好书、育好人上,而不可将教学置于次要地位,要改进和完善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在教师提职称、评博导等方面要把搞好教学做为硬指标加以考虑,而不能只看发表论文数量和SCI论文篇数,要做好政策导向,使其有利于提高教师搞好教学的积极性,学校的天职就是教学为主,育人为本,这是提高大学水平最关键的一条,即使是办研究型大学,其水平高低也首先是体现在教学质量和毕业生水平的高低上。
  学生要勤奋学,首先要对学习和专业有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主动地学、快乐地学、深入地学、创造性地学。学校和老师也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学(读书习惯的养成)、自研(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自思(独立思考)、自成(自我成才)的能力,还要鼓励他们到生产第一线去建功立业,锻炼自己,提高自已。
  教师除搞好教学外,还要悉心从事科学研究,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选准方向,稳定课题,持之以恒,长期钻研,特别是地质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老学科要重视多学科交叉,力求产出原创性、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发展地球科学学科,为解决国家建设重大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学校要努力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研究氛围,要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后勤服务,要制定正确合理的科研政策、考核标准及管理体制和机制。
  学校要科学管理,这方面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我仅谈谈我对“去行政化”的认识,那就是:学校要体现学本位而不是官本位,要追求学术高端目标而不是追求行政高端职务,要按教学规律办事而不是按长官意志办事,要有学术民主、学术自由、学术合作,而不是学术垄断、学术封锁和学术霸权,要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办学,而不是按僵化的教条、繁琐的行政条款办学。因此,学校的科学管理应坚持以学术建设为本,以师生为主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和归宿。
  
三、彰显大学特色
  
  大学也要有个性和特色,我曾提出要办“三型、四力和五强”的大学,即“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的大学;“创造力、贡献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大学;培养“爱国心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组织管理能力强(亲和力、包容力、团队精神强)”的五强人才的大学。
  无论是专业、学科、实验室、学生素质、学生专长等等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或独到之处,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总之要与众不同,有自己的品牌和名牌。这里我特别想强调的是,要创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加大国际性建设的力度,我们各项工作的评价要坚持国际标准和国际尺度,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国际参与,我们不只停留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研究项目,而是要开扩国际视野,锁定国际标准,创造国际一流的研究团队,国际一流的研究中心,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参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国际人才交流,产出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要由点及面,逐步扩展,当有相当数量的国际一流基层单位为支撑时,国际一流大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大学水平是相对比较而言的。和自身比,要年年有进步;从横向比,要处处有特色;与同行比,要争创一流。
  
四、不辱大学使命
  
  大学的光荣使命是教书育人,创新知识,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和引领风尚。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大学的首要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关于引领风尚,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高等学府是责无旁贷的。现在,人们对时下社会风尚多有微词和不满,如拜金主义,诚信缺失,造假浮夸等等,朱镕基曾为财经大学毕业生题词“不做假账”,我想这种从源头抓起的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高等学校要从崇尚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出发,从建立优良校风学风作起,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引领社会的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好风尚。
  我国高等地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群策群力,努力工作。为更深入探索地球奥秘提出更多创新性地质基础理论成果;为培养大批优秀地质人才,更好地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把我国从地质大国建成地质强国而竭尽全力,做出我们最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赵鹏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曾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兼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曾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及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专门委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及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