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拜水都江堰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17


  成都平原西北边缘的岷江出山口处,都江堰水利工程举世闻名,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且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它以优良的防洪灌溉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几十个县市、面积近千万亩。
  这项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智慧的体现,更是世界历史之林中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
  
华夏骄傲 利在千秋
  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有这样一段话用来评述那些卓尔不群的文化瑰宝: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对一项建筑工程而言,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都江堰生逢战乱,水患猖獗,却在乱世之中造福川西农业,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经济基础,也为后世水利工程的建造树起一个典范。以至于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等一批历史性工程皆有它的印记。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整个都江堰的设计、布局合理,充分地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自然地理条件,采用多层次的弯道环流,达到无坝分水、自控水量、自动排沙、自流灌溉的目的。这种种神奇的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既受灌溉之益,又无水旱之患,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这项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中,三个子工程(鱼嘴分水坝、飞沙堰和宝瓶口)形成了独具匠心的区域水利网络,惠泽面积甚广。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它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不仅如此,都江堰作为一个水利枢纽除了发挥了疏水、防洪、灌溉等作用外,还为航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地方文化的繁荣增添一笔。
  从真实性来讲,在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古巴比伦王国建于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谟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废,只有都江堰仍旧留存至今。它之所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因为经久不衰的工程效益、国际一流的工程设计,还有格外值得一提的融入设计的生态观念。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这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中极为罕见,堪称全球范围内的伟大生态工程。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后,因时代经济发展需要,它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三分而立 合则共赢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都江堰并非单一功能的水利工程,它集防洪、灌溉、运输、发电、水产养殖、旅游及城乡工业、生活用水于一体,综合效益巨大。同样,其能在世界水利科学技术史上独树一帜还在于集群工程的浑然一体。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此外加之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整个都江堰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布局,使子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让枯水期不缺,洪水期不淹,且维护费用低廉。
  
  ——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筑,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
  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修护人员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发挥的效益则越来越大。到1998年,它的灌溉面积已经达到了6.87万公顷,同时为四川50多个大、中城市,数百家工矿企业提供了工业和生活用水,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标杆。
  现如今,都江堰不仅仅创造着经济和生态效益,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的开放让越来越多人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国古人的智慧,领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宏伟。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2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