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为天地之美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24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与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苍穹不再辽远,一片苍茫之间,碧水不再澄澈,大气—水—土壤污染成为关系人民健康、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面对国家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重大需求,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依托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4个单位组建,是服务于中国区域环境污染控制与环境质量改善的首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包括水污染控制、环境水质学、大气环境模拟和水环境模拟4个分室,于1988年提出申请,1989年经评审通过并正式立项,1995年通过由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向国内外开放。
  
五大研究方向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的宗旨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重大的环境问题,以基础研究支持高新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发挥联合的巨大优势,为促进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我国环境保护、促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基于此,联合实验室形成了五大研究方向:
  1.环境监测与模拟
  针对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在深入研究复合污染胁迫下生物响应机制的基础上,研究高风险污染物的快速监测方法、复合污染生物毒性综合评价方法以及水环境安全预警监测系统;针对复合型大气污染,研究各类在线测量的先进和快速监测技术、设备以及超级监测站,并推动先进环境监测仪器的自主研发及国产化;建立污染物传输的全过程、多尺度和多维度的系统模拟模型,为揭示大气复合污染机制和灰霾成因、研究水污染及控制提供方法学上的支撑,并为环境监控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2.污染物迁移转化及环境效应
  认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揭示污染物的健康和环境效应,研究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微界面反应机制,揭示污染物毒性效应的产生机制,探索新型污染物的生态和健康效应,为国家制定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改善区域和流域环境质量提供科学支持。
  3.水质安全与保障理论与技术
  以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水循环系统为目标,围绕水质调控的科学问题,深入研究污染物的分离、降解、转化及风险控制以及回收利用能源与碳、氮、磷等资源物质的新原理和新方法,研发水质净化及水体修复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为解决水环境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国家重大需求提供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支持。
  4.大气复合污染及控制理论与技术
  围绕城市和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科学问题,采用外场观测、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综合手段,识别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揭示二次污染生成机制和环境效应,研发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解析、预测预报和综合决策的关键技术,构建多目标、多污染物、非线性空气质量综合调控的基础理论体系和支撑技术体系,为国家持续改善城市与区域空气质量和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持。
  5.生态过程与管理
  以保障流域或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阐明重大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不同生态过程的影响和环境效应,揭示生态过程自我调节、缓冲和适应外界扰动能力的强化机制,建立生态系统恢复、环境改善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体系。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围绕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水质安全保障等重大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以基础理论、过程效应、技术创新、集成应用、决策支持的全创新链支撑我国区域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在过去5年中,联合实验室成果斐然,获得了各类科技奖项4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900余篇,受到国家高度关注。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处于全球前10%~20%,大气科学领域的论文篇均被引次数领先各顶级研究机构。
  在国家重大咨询和科技规划中,联合实验室发挥了专业化的国家智库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钱易、汤鸿霄、唐孝炎和郝吉明参加了众多国家战略研究,支撑了国家推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联合实验室一批核心专家在环境领域重大战略规划和科技研发计划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继支撑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之后,实验室研究人员作为核心专家参与了APEC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及措施制定,为APEC空气质量保障提供了科技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表示:联合实验室多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原“863”计划项目、国家原“97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其科研成果先后被国家纳入各种各样的政策与规划中,包括PM2.5标准的制定都是由实验室所做科研作为基础。
  随着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不断增强,联合实验室众多自主创新成果支撑了中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自主高端技术的国产化。研发的一系列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达标技术与工艺,通过与企业合作,在全国广泛应用,有力支撑了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氮氧化物控制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联合实验室自主研制的柴油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90%以上的国四达标车型中得到应用。燃煤烟气脱硝技术应用于五大发电集团250余家电厂的锅炉烟气脱硝,并销往美国、日本等国家。
  
人才支撑科研创新
  联合实验室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指导方针,主持了一批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大研究项目,在国家环境保护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研究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已成长为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培养高级人才和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层次创新人的培养,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倡导和带动下,联合实验室大力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研究队伍。目前,联合实验室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分别是钱易、汤鸿霄、唐孝炎和郝吉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学术带头人等16人;获优秀青年称号的青年学术骨干10人;拥有各类创新团队7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表示,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作用;在师资队伍上基本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方向合理,朝气蓬勃的科研团队;从学习背景上来说,既有国内培养的各类优秀人才,也有具有国际学习研究背景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加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面向国际科研前沿
  广阔的国际视野推动国际化的科研合作,联合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和履行国际公约的科学支撑。卓越的工作得到了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影响力和科学话语权。联合实验室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的建设,已建立3个国际多边合作研究机构,分别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地区协调中心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斯德哥尔摩公约亚太地区能力建设与技术转让中心、亚太水安全研究中心、新能源与环境国际合作研究中心;4个国际企业联合研发中心,分别是丰田研究中心、先进环境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中加能源环境与生态研究中心、质谱中心。
  联合实验室主持了53项国际重大合作项目,主导“针对华北平原区域大气污染形成机制的大型国际综合观测”国际合作计划和“东亚排放评估”国际合作计划2项国际合作项目。与50多个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了实验室国际声誉与国际化水平,拓展了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主任黄霞表示,今后实验室将继续坚持两个面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前沿,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强化联合的优势,强化人才培养,为成为国际知名的实验室继续努力。
  重现碧水蓝天,呵护人类家园。未来,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将继续服务于国家科技发展与全球环境事业,为天地之美,笃学笃行,行思行远。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2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