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来自两院院士中的“女强音”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24

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
  近年来,陈赛娟高度重视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呼吁探索更加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
  她建议,要更加重视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促进多学科交叉,创造更多重大科研成果;改进科研项目、成果评审、项目答辩、评审专家遴选和公示等多个环节程序,努力促进公平公正;简化项目申请中的预算编制环节,目前申请程序过于繁琐和僵化,不仅容易流于形式,也极大地浪费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创新精神的激发。
  现行的科技项目及成果评审评估答辩制度存在一定弊病,重大科技项目或成果评审评估大多需要答辩或视频答辩。“往往一个半天就有6~8个人上台答辩,每个人仅10或20分钟。评审专家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打分,还是很有难度的。”陈赛娟说,“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辨别答辩人申报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拼凑性和科学道德性等关键问题;其次,答辩人口才和貌相对评分的影响,可能超过了科学研究内容本身;最后,在网上事先公布评审专家名单的做法,也给个别人拉票提供了方便和机会。”
  同时,她还指出由于答辩过程中不易全面掌握答辩人的信息,造成很多评审专家很大程度上要依据答辩人曾经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项做出判断,这也加重了“唯论文”的导向,不利于准确评审科研项目或评价科研成果。
  “科学家毕竟不是表演家,我们应该探索更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大健康产业必须要构建一个良性生态圈,技术上要有标准的制定和认证,建设开源开放的知识库和软件架构,加上医保、药检、质控等部门的顶层设计,尤其是要开源代码,开放数据,通过这样一套基于移动互联新医疗的系统协作,基于患者充分参与的智慧决策,才有可能使人人得到质量可靠、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早期,李兰娟就已经肯定了医疗健康服务业开放的重要价值。
  对于建设健康中国而言,整个医疗改革要不断地深化。她表示,中国14亿人口需要的医疗保护的量非常大,有些地方的发展没有达到老百姓的要求。因此,需要更多资源来共同办好医疗机构。尤其是当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工智能不断地发展,作为一个健康产业现代化的医疗服务是必须要快速地发展。医疗保护领域将是一个开放的领域,也是提供人人保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此外,国家在相关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革新及开放的政策,尤其是办好公立机构医疗的同时也要促进社会办医。在社会办医方面,不但是中国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还包括国际力量和资本的加入。这样,除了能够加快完善现有机制、体系外,还能够吸引国际上一些办医较好的理念和标准,让服务更加人性化,让老百姓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陈香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临床肾脏病专家)
  在陈香美看来,中国步入老年人社会是趋势,而当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势必需要尽快纳入国家的考量范畴。
  中国老年人的特色和特点是什么?她指出:“是在经济还没有完全发达起来的时候,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2018年的统计报告,现在老年人口已接近2.5亿,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比例是17.9%。65岁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比例是11.9%。这充分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整个老年人占的人口比重正在逐年增加。“我相信,只要有政府引导,只要出台了科学的养老指导意见和规划的话,老年人今后的生活、健康都是有保障的。当然我也希望社会、企业资本加入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建立更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陈香美说。
  据医学数据的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容易出现精神的抑郁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失去配偶,社会保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子女不在身边等,这都会使老年人心理有很大的负担。这本身就是一个人的生理过程,并不完全属于病理。老年人心理的变化,随着全身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而改变。对此,陈香美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衰老研究和老年疾病研究的这些医生群体、科学家们,应该针对不同时期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大型的队列研究,提出大数据的证据,去看什么样的危险因素使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一些障碍。“在老年人心理发生障碍以前,一般会有前期的一些预警指标,我们针对这些,去进行老年人心理疏导”,力争让老年人健康老龄化。
  
阎锡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作为“纳米酶”概念的提出者,阎锡蕴在自身的研究中深有体会:“向成果转化下游进发,尽管这条路更加艰难、充满挑战,但只有如此,才能充分挖掘纳米酶的应用潜力。”因此,多年来她最关注的还是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因为是第13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在履职工作中十分注重社会责任的践行,以科学家特有的严谨态度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反复思索求证。“我必须确定,这些问题究竟是我自己的感受,还是大家共性的问题。我还是希望把政协委员的履职义务用在受众面更广的问题上。”
  她曾指出,科研机构与企业两大创新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前沿科技成果在祖国生根开花的一大阻碍。“当前,大量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有些成果尽管蕴含很高的应用价值,却很难得到中国本土企业的关注。”例如,科技人员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同时,用通俗的语言在平台上介绍该成果,企业家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它,还可以在平台上公布自己的需求,方便有志于此的科学家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目标导向的创新研究。这一做法不仅实现了科研与市场需求间的对接,缩短了科技成果由实验室向企业转化的时间,避免了闭门造车造成的浪费,同时还推动了科普工作。
  阎锡蕴还指出,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属于国有资产,在转化过程中需要符合成果转化和国资监管的制度规定。近年来陆续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与当前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还存在一些冲突矛盾,这已成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最大限制之一,建议尽快完成相应的配套修订工作。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