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26
神垕镇,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它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30公里处,地处伏牛山余脉群峰怀抱之中,东有凤翅山,南有大刘山,西有凤阳山,北有乾鸣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古镇的悠悠神韵。
它是国宝钧瓷及钧瓷文化的发祥地,是五千年陶瓷文化文明积淀而成的中国名镇。2016年,它被批准为中国首批特色小镇,后又被国家相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因钧瓷得名
从历史发展来看,神垕镇有文字记载是从明朝开始的,但对于“垕”字的由来一直是个谜。《新华字典》里对于其解释是指地名,在河南省,而《辞海》里又将神垕作为钧瓷的故乡做了简明的介绍。“神垕”之名从何而来、始于何时?众说纷纭。
虽然关于镇名的由来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神垕镇得名的其中一条原因是:盛产钧瓷。对于神垕镇盛产钧瓷,有着充足的解释。这主要得力于它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上大凡烧制钧瓷的地方都离不开两种自然资源:一是制瓷的原料,二是烧瓷的燃料。而这两点神垕镇恰好完全具备。当地流传的“西山煤,东山釉,南山瓷土处处有”的民谣更印证了这一点。
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起源于神垕,其遗址的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一直以来,神垕镇素有“钧都”的美誉,它作为自唐宋以来驰名世界、独步天下的钧瓷艺术发祥地,品味钧瓷艺术、研究钧瓷文化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推动钧瓷历史和制作工艺研究的伟大使命。
钧瓷最为神奇的就是它的窑变艺术。其他瓷器上的釉色及花纹、图案全是人工着色描绘的,而钧瓷釉色则靠自然窑变而来,所以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说。它的色彩非常丰富,素有“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说法,从不同的角度观赏钧瓷,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图案,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其次钧瓷的价值不仅在于端庄典雅的造型,还体现在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
数千年来,钧瓷文化源远流长,如今神垕镇还保留着钧瓷文化墙。墙高12米,寓意一年12个月窑火不息;宽81米,意为九九归一,代指钧瓷艺术品所有的工序都要靠最后的烧成来达到艺术境界,天人合一。
——伯灵翁庙
古庙宇多是神垕的一大特点,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因瓷文化而生的伯灵翁庙,当地人称之为“窑神庙”或“大庙”。这座庙始建于宋代,历朝历代又多次重修,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重修为元延佑七年,清代又有两次重修,1986年其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也是神垕镇作为“中国钧瓷之都”“火艺之都”的重要标志。
它位于镇区老街中心,为庭院式的群组布局,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门。庭院深深,古色古香,充满神秘色彩。正门为花戏楼,门前一对石狮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青砖饰墙,玻璃金瓦,风铃叮当。门旁两边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灵丹宝箓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包含着阴阳八卦、天地造化、工商经济等诸多内容。楼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驭钧瓷宝瓶,形象生动,透出祥瑞之气。庙窑神殿内供奉着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第二位是司土之神;第三位是司火之神,即传说中的“金火圣母”。
——花戏楼
神垕古戏楼——花戏楼。花戏楼是伯灵翁庙的山门,和伯灵翁庙是一整体建筑。面对伯灵翁庙大殿的一面,是演出用的戏楼,面对大街的一面,是伯灵翁庙的山门,把戏台和山门结合起来而形成过路式戏台。
戏楼的结构属于九脊歇山顶,挑角单檐式建筑。屋顶由三色琉璃瓦覆盖,组成古朴大方的菱形图案。屋檐下边由22根攒斗拱和4个转角铺就。面阔四柱三间,主间宽3.8米,东西次间宽2.05米,进深均为6.5米。面向大街的山门,门额上建有单檐三坡、挑角厦式门楼一座,它依附于戏楼屋檐之下,小巧别致,风格独特。花戏楼内雕梁画栋,粉壁彩屏,各种青石雕刻玲珑剔透,精巧雅致。整个花戏楼,全是木榫连接,没用一个钉子。此外,还有最为值得一提的是花戏楼建造的奇巧,楼前的戏楼场面积虽然不大,却是一个“活地”,看戏的人再多,却从来没有拥挤过。
古镇千年不朽
神垕镇主要由天保寨、望嵩寨、邓禹寨、怡园寨、威远寨5座古寨构成,“藤萝青瓦旧廊房,石板街头对斜阳”是对它的古老韵味的诠释。
年份久远是它的一大特色,悠久的历史给它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镇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大多数分布于以老街为核心、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
神垕老街全长3.5公里,俗称“七里长街”。唐宋以来,随着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使高老庄、朱园沟、茶叶沟等5个村庄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神垕镇。老街从东到西有东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红石桥街、关爷庙街等街道,道路两侧店铺林立,宗教建筑和古民居依地势而建。其中,主要宗教建筑有伯灵翁庙、关帝庙、文庙、老君庙、白衣堂、老君庙等;主要明清民居有郗家院、白家院、温家院、霍家院、王家院、辛家院等。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建造,饰以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瓷艺,古朴典雅,端庄大方。一进三、一进四的庭院形成经营、生活、制作一体化的地方特色古宅院。
神垕有许多古寨,其镇区就是由东、西、南、北4座古寨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实的寨墙,有的高达3丈有余,厚2尺多,固如城墙。寨四周和寨墙上建有炮楼,主要用作军事防御和抵抗匪患,防范洪灾。每个寨子都有文雅的名字,如东寨为“望嵩”、西寨为“天保”,寨名用青石丹书镶嵌在古寨门之上。
以东寨为例,其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墙体为青砖结构,墙基高2米左右,均为巨石砌成,墙高10米左右,厚80厘米见方,绕东寨一周,长约6000米。寨门洞高约4米,上部由拱型青砖砌成,门洞长约8米,寨门上方有炮楼,炮楼上有三个炮孔,供了望和射击使用。此寨为何叫“望嵩”?据说站在古寨寨门上,可以看到嵩山,因此称为“望嵩门”。这些古寨内都有不少传统建筑,还有沿街店铺及富有时代和地方特色的民宅。在行政管理上,每寨都设有保甲组织和武装民团,以维持地方秩序和防范兵乱、匪患。在教育上,每个寨子都设有学校。因此,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还是从建筑各方面看,每个寨子都像一座小城。
除此之外,一些自然景点的相映衬,还把神垕镇绘成了一幅集历史、自然、人文特色于一体的旅游画卷。神垕镇现拥有的“钧瓷一条街”“古玩一条街”“手工作坊一条街”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钧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陶瓷殿堂的神奇,而且人们在此还能体会民俗、民风的淳朴和接触悠久的民间工艺。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