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创新为笔 谱写能源新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26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洁净燃烧技术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2005年,科技部批准建设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6月,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2019年3月,科技部发布了2018年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良好类实验室”,在工程领域的29个良好类实验室中排名第一。
  
国需为基,创新驱动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为国家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发展的重大需求提供科学理论和创新技术为使命,围绕能源利用学科的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了化石能源、新能源、固体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以多相复杂反应系统的计算和测量、化石燃料的高效清洁利用、新能源及先进能源系统、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燃烧污染物的生成及控制为研究方向,已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实验室针对化石燃料高效清洁利用和超低排放、废弃物能源化清洁利用的学科发展趋势,围绕复杂固体燃料热转化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能源低碳利用等方面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和污染物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实验室取得了“复杂多相多尺度耦合机理的研究”“基于发电的煤热解燃烧分级利用多联产技术”“生物质定向转化机制与液体燃料制备”“复杂组分固废高效清洁能源化处置研究”“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关键基础研究”等多项代表性研究成果,建设了“二恶英排放在线快速检测系统”“超高效脱硫试验中试平台”“太阳能热发电平台”“污泥等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产气实验系统”等实验系统和研究平台。
  2013年至2017年间,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68项,累计到款68505万元。其中,实验室主持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2项、课题4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原“973”计划首席项目2项、课题8项;原“863”计划首席项目2项、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5项。此外,实验室还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任务共计84项,其中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重大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两化联合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杰出青年基金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面上基金52项、青年基金16项。不仅如此,还包括省部级及其他纵向项目111项,横向协作项目756项,主持/承担的纵向横向国际合作项目合计59个。
  实验室在2013年到2017年间荣获多项荣誉,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参与)、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期间,实验室发表SCI收录论文1157篇,SCI他引共计11728次,其中11篇ESI高被引论文;发表中文期刊论文677篇,其中EI收录306篇,出版教材/专著21本,其中英文专著8本;中文论文及专著CNKI他引11280次;授权国际专利7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294项,其中4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授权专利转让转化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0项,多项成果成功产业化并实现技术输出欧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负责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15项、技术导则3项,在国家相关教材编写、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制订中发挥了重要智库作用。
  
人才为重,合作发展
  实验室以“求是、团结、创新”为宗旨,注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凝练重大方向,积极承担国家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的重大任务。实验室充分关注个体成长与团队发展,使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特长的成员和谐共处于同一团队,协力完成国家重大任务。其人才队伍是一支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奋发向上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团队组织管理先进,制度健全,支持单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拥有先进的团队文化理念,具备长期保持团队顶尖科技创新能力的实力和条件。
  实验室拥有强大的教学及科学研究团队,现有固定人员54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1人,工程师1人,实验师1人。其中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原“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1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4人等。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1人、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2人。实验室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培养高水平工学博士的新机制”“瞄准能源学科前沿,构建一流导师群体,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创建能源与环境复合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和“强化节能减排意识,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创建与推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分别获得1997年、2005年、2009年和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8年,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取得很好的成绩,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结合本领域学术活动的特点,立足能源与环境领域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率先提出团队式引进的新理念,突破传统“蜻蜓点水式”的国际交流模式,以团队间相互渗透的“候鸟式”长期协同创新;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完善科研人员交换互访机制,设立开放课题,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国外高水平科技和管理人才来华长期工作。同时,通过联合国内外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加深了同国内外同行的长期学术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幅度提升了师资的学科创新能力、研究生指导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验室与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英国利兹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查尔默斯大学、隆德大学、法国鲁昂大学CORIA、法国液化空气、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等国际著名院校及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成立了共计14个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2012年度也被科技部认定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同时获得了教育部“111”引智基地的支持。
  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学术活动,在国内外学术界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实验室固定人员26人次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如Applied Energy、Waste and Biomass Valorization,担任副主编/编委;主办或承办了19场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会议的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大,参会组织和人员来自美、英、法、日、韩等20余个国家,累计参会人数逾3000人;固定人员做大会特邀报告50人次,反映了实验室在国内外能源领域的声誉和认可度。
  2019年2月18日,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杭州召开。会上,学术委员会建议实验室要加大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同时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对于学科发展的贡献作用。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对能源清洁利用领域的共性关键、前沿引领及现代工程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积极探索颠覆性技术,加大对于布局关键技术的研究,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出新的贡献。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