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0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关于时间永远向前无法倒流的说法,是否在任何条件下一定成立?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一直以来,涉及时间的疑问有很多,但时间的诞生、存在、流逝,人类至今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时间的秩序》是作者卡洛·罗韦利继《七堂极简物理课》之后的又一力作,用诗意的文字解读了一个亘古难题——时间的本质。在人类的直觉当中,时间在全宇宙是统一的。这种感知取决于我们的自我设定视角,在视角内,时间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可以利用钟表进行度量。然而,罗韦利却打破了这种“幻象”,揭示出一个“奇怪”的宇宙,在这里,时间的特质是坍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它甚至消失了。
这本书遵从罗韦利“奇怪”宇宙的设定,被分为3个不同的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总结了现代物理学已经理解的关于时间的内容,尖锐地指出“时间就像手握一片雪花,在你研究它的同时,它逐渐在你指间消融,最终消失”。起初,人类认为时间具备简单、基础等特点,能够均匀地流逝,独立于其他事物。在时间的进程中,宇宙中的事件以有序的方式次第发生: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是既定的,未来是开放的……然而这一切都被证明是错的。
时间的典型特征接连被证明只是各种近似。人们由于视角而产生的错误,就像从前以为地球是平的或太阳绕着地球旋转一样。如今知识的增长导致了时间概念的逐渐瓦解,被认为是多结构、多层次集合的时间,经过更多、更深入的研究,逐渐失去一个又一个层次。
第二部分描绘了没有时间,人们还剩下什么。一片大风刮过的空白,几乎失去了时间的所有痕迹。在没有时间概念的世界里,一切变得奇怪、陌生,但仍是人类栖居的地方,就像抵达了高山,除了雪、岩石和天空什么都没有,或者就如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静止的沙地上冒险。作者打造了一个被剥离至本质的世界,闪耀着荒芜与恼人的美,但也充斥着物理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颠覆人类的尝试和直觉。“我研究的物理学方向——量子引力,尝试去理解这极端又美丽的景象,并赋予其自洽的意义。”
第三部分是最困难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存在,因为它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时间从“无”到“有”,作者缓缓地讲述着,在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内,肯定有什么东西导致了熟悉的时间的产生,以及它的秩序:让未来不同于过去和平滑流动。在作者看来,时间以某种方式出现在人类周围,至少有诞生的理由、依循的尺度,那个理由就是“我们”本身。
“我们都知道时间是个核心问题,而它却阻挠了我们理解物理世界。”对时间的思考未完待续,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哲学命题。
《时间的秩序》是作者卡洛·罗韦利继《七堂极简物理课》之后的又一力作,用诗意的文字解读了一个亘古难题——时间的本质。在人类的直觉当中,时间在全宇宙是统一的。这种感知取决于我们的自我设定视角,在视角内,时间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可以利用钟表进行度量。然而,罗韦利却打破了这种“幻象”,揭示出一个“奇怪”的宇宙,在这里,时间的特质是坍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它甚至消失了。
这本书遵从罗韦利“奇怪”宇宙的设定,被分为3个不同的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总结了现代物理学已经理解的关于时间的内容,尖锐地指出“时间就像手握一片雪花,在你研究它的同时,它逐渐在你指间消融,最终消失”。起初,人类认为时间具备简单、基础等特点,能够均匀地流逝,独立于其他事物。在时间的进程中,宇宙中的事件以有序的方式次第发生: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是既定的,未来是开放的……然而这一切都被证明是错的。
时间的典型特征接连被证明只是各种近似。人们由于视角而产生的错误,就像从前以为地球是平的或太阳绕着地球旋转一样。如今知识的增长导致了时间概念的逐渐瓦解,被认为是多结构、多层次集合的时间,经过更多、更深入的研究,逐渐失去一个又一个层次。
第二部分描绘了没有时间,人们还剩下什么。一片大风刮过的空白,几乎失去了时间的所有痕迹。在没有时间概念的世界里,一切变得奇怪、陌生,但仍是人类栖居的地方,就像抵达了高山,除了雪、岩石和天空什么都没有,或者就如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静止的沙地上冒险。作者打造了一个被剥离至本质的世界,闪耀着荒芜与恼人的美,但也充斥着物理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颠覆人类的尝试和直觉。“我研究的物理学方向——量子引力,尝试去理解这极端又美丽的景象,并赋予其自洽的意义。”
第三部分是最困难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存在,因为它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时间从“无”到“有”,作者缓缓地讲述着,在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内,肯定有什么东西导致了熟悉的时间的产生,以及它的秩序:让未来不同于过去和平滑流动。在作者看来,时间以某种方式出现在人类周围,至少有诞生的理由、依循的尺度,那个理由就是“我们”本身。
“我们都知道时间是个核心问题,而它却阻挠了我们理解物理世界。”对时间的思考未完待续,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哲学命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