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学术观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05

新科技革命可能在六大领域首先突破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那么这个科技革命将在哪个领域首先获得突破呢?基本科学问题、能源与资源领域、信息网络领域、先进材料和制造领域、农业领域和人口健康领域将有可能成为新科技革命的突破口。在基本科学问题上,关于宇宙演化、物质结构、意识本质的探索有可能获得重大突破;能源与资源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和安全、可靠、清洁的核能逐步代替化石能源的过程中有可能获得突破;信息网络领域,信息技术和产业正在进入一个转折期,2020年前后可能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先进材料和制造领域,未来30~50年,能源、信息、环境、人口健康、重大工程等对材料和制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先进材料和制造的全球化、绿色化、智能化将加速发展;农业领域,农业要进入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在生物多样性演化过程及其机理,高效抗逆、生态农业育种科学基础与方法,营养、土壤、水、光、温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控制方法,食品结构合理演化等问题上可能取得突破;人口健康领域,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保证食品、生命和生态安全,就要求通过疾病早期预测诊断与干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研发,攻克影响健康的重大疾病,将预防关口前移,走一条低成本普惠的健康道路。任何一个领域的突破性原始创新,都会为新科学体系的建立打开空间,引发新的科学革命。
  ——中国科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  白春礼
  

西部能源如何开发利用


  如果说10年前的西部大开发是主动作为的话,那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更多地包含了客观的因素。就西部能源开发利用而言,主要有五个客观因素:一是东部环境与土地容量趋于饱和,重工业重心西移;二是东部资源日趋枯竭,能源开发重心西移;三是遵循产业递进规律,东部向高端产业迈进,西部承接东部部分产业和技术转移,并伴随产业升级;四是能源转化与输能技术的发展有力支撑了西部能源就地转化;五是东部能源需求增加,能源供给半径不断向西延伸。从全局看,西部站在新起点上发展以能源为主轴的新型工业体系,东部依托技术优势发展低能耗的高端产业,东西部互为支撑,有助于提振内需、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发展优势。西部地区虽然能源资源赋存丰富,但受传统发展方式的制约,开发利用存在诸多矛盾,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资源悖论”难以破解,主要表现在:能源生产地区产业布局分散,产业结构趋同,技术标准偏低,管理滞后,产业集聚和经济辐射能力较弱。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西部能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至少包括优化产业布局、调整能源结构、创新产业模式、创新技术与管理四个方面内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专家  王安
    

向教育科研系统充分开放教育数据资源


  要向教育科研机构和人员充分开放教育数据资源,为教育科研提供便利条件。做学问要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哗众取宠,反对生吞活剥的照搬照抄。教育科研最重要、最困难,同时也是最急迫的。为此,要切实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政策支持力度。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保证教育科研事业的经费投入,完善教育科研资助体系,建立多渠道教育科研投入机制和增长机制。要建立健全以效益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完善科研资源分配使用机制,加强绩效评估,切实提高教育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也要健全教育科学成果表彰制度,定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中国能源必须走清洁低碳之路


  中国能源发展必须走清洁、安全、高效、低碳的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任务。中国的发展需要维持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同时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保证能源安全角度出发,中国能源发展必须走清洁、安全、高效、低碳的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在2012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中称,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近年来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能源密集型产业技术落后,第二产业特别是高耗能工业能源消耗比重过高,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耗能行业用能占到全社会用能的40%左右。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对中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仍占主体地位,中国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日益增大,迫切需要能源绿色转型。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实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目标方面,更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未来将一如既往支持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解振华
  

大数据热:近期力戒忽悠


  生物信息学、脑科学、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早就采用数以PB级计的大数据,却没能引发大数据浪潮。大数据如今引起各方重视,主要还是因为它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开展大数据研究,一定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调动企业和经济界学者的积极性。大数据在经济领域应用的一个有趣案例,是通过社交网络(Facebook)预测股价涨落。预测股价,是公认的很难做到的事,但大数据分析也能发挥作用。其他过去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也许大数据分析都能派上用场。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多实践,实践出知识,实践出理论。只有当每个领域的数据分析做得相当深入时,才能提出数据科学的共性问题。虽然大多数单位其实仍处于“小数据”处理阶段,但企业和政府部门都不必太在意自己正在分析的是不是“大数据”,更不必花精力对各种名词和定义作无谓争论。只要在纵向上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在横向上有较丰富的记录细节,通过多个源头对同一个对象采集的各种数据有机整合,进行认真仔细的数据分析,就可能产生大价值。如同云计算、物联网一样,近几年内大数据的市场规模不会很大,全世界大概只有数百亿美元。但是,大数据市场的增速将是传统IT产业的好几倍。对近期的大数据市场不能估计过高,不能自己忽悠自己。开展大数据研究和应用一定要有长远眼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  李国杰
  

科普欠缺致公众“谈核色变


  目前的核电技术是相对安全的。公众之所以会“谈核色变”,是因为对核能和核电站的了解还不够,导致很多错误的观点以讹传讹。核电站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一台机组每小时可以产生30万~40万元的效益。而一个核电站至少有6~7台机组,一年有两百亿元左右的效益,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核电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核电没有一氧化碳的排放,环境污染小。公众普遍认为,火力发电是安全的。但为了这种安全,每年都会有很多矿工在矿难中死去。与此相反,在核电站发展历史上,总共出现过三次大事故。“美国三里岛核事故没有死人,因为它有压力壳;切尔诺贝利事故中,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本身电站设计就不合理;福岛核泄漏也只有几个人死亡。我们不会因为飞机可能掉下来就不坐飞机,汽车出事故就不开汽车。因此,公众会“谈核色变”,完全是因为对核能源不了解。在核电厂中,燃料棒由锆材密封,外部有压力壳,最外层有很厚的水泥建成的厂房,所以厂区的辐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同时,切尔诺贝利、福岛等核电站事故的发生,使人们不断从中总结教训,改进设计。例如,鉴于福岛事故中出现的防波堤不够高、应急反应机淹没等问题,其他核电站已经通过加高防波堤、挪移应急反应机位置等措施,来不断提高安全性。德国有很大一部分电量来自法国,法国70%~80%的电量则来自核电,而且很多核电站就建在德法边境上。因此,德国根本就离不开核电。我国每年烧掉的煤有20亿吨,而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是风能、太阳能也很难满足我们的需求。只有大力发展核能,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能源需求,而当前就是天赐良机。虽然核能源的潜力巨大,但还是要特别重视核电的安全问题,不能发展得太快,要稳步有序,保证质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回旋加速器专家 樊明武
  

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核心


  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曾在《B模式:拯救地球 延续文明》一书中提到,以破坏环境和牺牲生态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A模式行将就木,人类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即B模式。即使是B模式,也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国情,更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学发展观。中国应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以创新为核心的C模式。国内有学者将科学发展观等同于B模式,是混淆了两者的概念。B模式过于强调后代人对于资源能源的需求,而忽视了当代人经济发展的需要。B模式就是要经济慢慢地发展,这个理念在拥有13多亿人口的中国是行不通的。B模式颠覆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但任何发展模式都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处,都适用于不同的经济与历史发展阶段。不能简单地将国外提出的B模式直接拿来套用在中国的国情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  何祚庥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