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中国“能源独立”提出的背景、内涵及意义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06

文  邹才能
  
  
  能源,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动力和安全的基石。
  在时间维度上,世界能源发展正处在由煤炭、油气向新能源转换的新阶段,煤炭从高碳向脱碳、油气从常规向非常规、新能源从低密度向高密度跨越。世界能源生产结构则呈现“四分天下”新格局。2018年,世界能源产量为138亿吨油当量,其中煤炭占28%、石油占32%、天然气占24%、新能源占16%,已形成煤、油、气、新能源各据一方的局面。当前,人类对二氧化碳减排的迫切、对高碳化石能源向非碳转型的渴望,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规模、速度可能都将会超出预期。或许还等不到化石能源枯竭,新能源接替就将提前到来。
  在空间维度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依靠能源革命走向“能源独立”。例如,美国通过非常规“页岩油气革命”即将实现“能源独立”。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能源独立”战略,历经50年坚持,美国引领全球页岩油气跨越式发展,重塑全球能源版图,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或将在2023年左右实现“能源独立”。日本也通过建设“氢能社会”提前布局新能源。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弃核转氢”,以发展氢能汽车为先导,分“三阶段”在本国全面发展氢发电产业,建立大规模氢能供应系统,一体化布局生产、储存、运输氢能,或将于2050年前实现“能源自主”。
  在我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生产总量仅有0.2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0.3亿吨、原油产量12.0万吨、天然气产量0.1亿立方米,发电量43.0亿千瓦小时。70年来,我国能源科技实现全面自主创新,陆相成油、海相成气、非常规油气理论技术支撑油气规模生产,太阳能、风能、水电与核电等技术支撑新能源跨越发展,煤炭清洁化技术实现突破,中国成为能源科技强国和生产大国。
  2018年,能源生产总量达37.7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36.8亿吨、原油产量1.9亿吨、天然气产量1602.7亿立方米,发电量达到71117.7亿千瓦小时,能源生产总量增长157.8倍。
  “富煤但油气不足”的先天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不清洁、不安全的能源结构。我国正处在以煤炭生产与消费为主的能源时代,而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具有“一大三小”新特色。
  2018年,中国能源产量37.7亿吨标准煤,煤炭占69%、石油占7%、天然气占6%、新能源占18%,已经远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2018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为19%,其中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71%和43%,二者对外依存度最大,也因此成为能源供给的“短板”、影响安全敏感性最强的能源。
  那么,中国靠什么实现“能源独立”?
  首先,世界能源领域的两个重大事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黑色“页岩革命”导致油气产能过剩,油价断崖式下跌,这个意料之外,却又改变认知的现象成为全球油气领域“黑天鹅”事件。与此同时,氢能、核聚变、储能等新能源层出不穷,这些能远远看见的未来趋势正像体型笨重、反应迟钝的“灰犀牛”,似乎正在奔涌而来,或许会让我们猝不及防。
  “黑天鹅”和“灰犀牛”为我国实现“能源独立”提供启示与绝佳机会。我们应整体加快推进不同类型“能源革命”,制定实施国内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基本相当的中国特色“能源独立”战略,确保能源安全与清洁化利用。
  基于世界能源大势与我国能源特点,强力控制不合理能源消费,设置适合中国能源消费的“天花板”,加快制定能源科技创新路线,以传统能源、新能源、智能源等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能源自主,分“三步走”实现中国“能源独立”。
  2020年至2035年,化石能源为主并提速新能源。布局煤清洁化与现有石油工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加快常规石油纳米驱油与天然气“控水开发”技术突破,加强页岩油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工业性试验与工业化开采。基本实现制氢、运氢、储氢、加氢与用氢产业链突破,同时在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方面实现规模化低成本利用。
  2035年至2050年,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并重发展。煤炭清洁大规模化利用,地下页岩油原位开采及地下煤炭气化实现革命与工业化生产。全面完成加油、加气、加氢与充电“四站”一体化布局,建成我国“氢工业”体系,形成绿色“氢能中国”社会。同时,在新材料储能、可控核聚变等方面取得颠覆性突破或规模化利用。
  2050年至2100年,新能源生产占主体地位。多种类型新能源全面实现低廉规模化应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低成本生产,尤其是氢能、可控核聚变、新材料储能等新能源大规模利用,“智能源”体系全面建成。到2100年前后,实现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生产二者地位转换,使新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形成新能源70%、化石能源30%的格局,实现从“一大三小”到“一大一小”能源结构的革命性转型。
  以“新能源革命”为主导,开启中国“能源独立”之路,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战略选择,必将为建设美丽中国与“绿色地球”家园贡献中国能量。科
    
  (本文转载自“院士之声”公众号)
  
专家简介:  
  邹才能,中国科学院院士,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奠基人与能源战略研究科学家。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主任、页岩气勘探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他创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提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革命建议,阐明了世界能源呈现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四分天下”的新格局;他开展的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研究与勘探实践,推动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转变与重大发现。出版《新能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等中英文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2019年1月入选爱思唯尔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批页岩气、致密气、致密油地质评价方法3个国家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奖10余项,曾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等。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2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