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动态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03

我国首款10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通过认证
  由中国海装自主设计研发的H210-10MW(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通过设计认证,填补了我国超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空白。
  据了解,目前建成的海上风电场绝大多数为近海风电场,受到多重因素制约。深远海风电指位于水深超过50米区域的风电场。深远海风电风速更大,风力更加稳定,受限制减少,采用大兆瓦机组可以大幅提高发电量,节约运维成本——这是海上风电的趋势。
  “10MW海上风电机组是抢占未来海上风电市场和高效开发我国丰富深远海上风能资源的主力机型。”中国海装研究院院长韩花丽介绍,中国海装通过10余年的发展,在中船重工系统内打造了风电叶片、齿轮箱、发动机和控制系统等重要零部件在内的全风电产业链配套,具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实现了5MW海上风电机组的批量生产。以此为基础,通过设计研发和技术攻关,在海上风机关键技术上,中国海装又突破降载、叶片、变桨系统、传动链、发电系统等多方面技术难点,成功完成了10MW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工作。
  H210-10MW海上风电机组是国内首款增速型10MW级海上风电机组,也是国内首款风轮直径突破200米的海上风电机组。其高效、高可靠、中速、中压集成式传动发电系统,大大提升了机组的可利用率、可制造性、可维护性;先进的电动双驱变桨技术,提高了变桨系统驱动能力和安全水平;搭配国内首款100米级超长柔性碳纤维叶片,10MW海上风电机组可实现我国海上各类风区全覆盖应用。在年平均风速为10米/秒的相同风资源条件下,中国海装10MW机组发电量较H151-5MW机组发电量可提升98%。
  
中国正式启动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工作
  从中国科学技术部获悉,中国已正式启动第六代移动通信(6G)技术研发工作。
  为促进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推动6G技术研发工作,科技部会同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近日在北京组织召开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会议宣布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标志着中国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
  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由相关政府部门组成,职责是推动6G技术研发工作实施。总体专家组由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37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提出6G技术研究布局建议与技术论证,为重大决策提供咨询与建议。会上,总体专家组代表介绍了6G技术研发态势及未来发展思路与建议;TD产业联盟、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代表分别介绍了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未来6G畅想及对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建议。
  科技部副部长王曦出席启动会并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目前全球6G技术研究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技术路线尚不明确,关键指标和应用场景还未有统一的定义。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高度重视、统筹布局、高效推进、开放创新。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总体专家组系统开展6G技术研发方案的制订工作,开展6G技术预研,探索可能的技术方向。通过6G技术研发的系统布局,凝练和解决移动通信与信息安全领域面临的一系列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和核心技术问题,力争在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标准规范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七号”卫星数据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简称“中科院空天院”)发布最新消息说,11月4日至6日,该院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在成功完成“高分七号”卫星首轨数据接收后,按计划又先后完成6轨“高分七号”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接收数据量总计616.6GB,实现中国最高数据码速率民用对地观测卫星数据接收。
  中科院空天院介绍,“高分七号”卫星首次采用可变编码调制(VCM)技术,在地面站接收时间内可以下行传输更多的观测数据,从而有效提高卫星数据的下行传输效率,是目前中国星地数据传输效率最高的一颗民用对地观测卫星。为此,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研制成功全新的地面数据接收设备,首次实现多种调制方式、多种码速率卫星数据的自适应、全自动可靠接收,根据“高分七号”卫星采用双通道数据传输,每个通道的最高数据码速率达到1.2Gbps。“高分七号”卫星数据的成功接收,也标志着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卫星数据接收技术能力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高分七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成功发射的第七颗卫星,也是中国首颗亚米级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将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图像数据获取、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城乡建设高精度卫星遥感和遥感统计调查等领域取得突破。“高分七号”卫星于11月3日中午成功发射,由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承担该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
  
我国脑血管病治疗方案被权威指南作为最高级别证据推荐
  近日,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悉,由中国学者首创的针对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的“CHANCE”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被美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管理指南(2019年更新版)》作为最高级别证据(IA)向全球推荐。截至目前,“CHANCE”方案已被中国、加拿大、英国、美国等权威脑血管病管理指南作为最高级别证据推荐。
  “CHANCE”方案是在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发病后24小时的“时间窗”内,启动中低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靶点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程应用21天,可使高危脑血管病90天复发风险相对下降32%,且不增加出血的副作用。此前,国际上曾开展过多项针对脑血栓形成不同靶点的抗血小板治疗研究,但均由于效果不佳,或增加出血风险而宣告失败。中国科研团队通过历时4年的大型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有效性和普适性。
  按照我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数据推算,“CHANCE”方案在国内应用6年来,已累积减少86万例脑血管病复发病例,节约了患者直接住院的高昂费用。
  据悉,超半数脑血管病患者罹患的都是“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其症状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未致残,却高危、易复发。专家指出,这一大类患者是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最佳窗口人群”。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将不仅为中国,也为全球脑血管防治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担任地球观测组织2020年轮值主席
  地球观测组织(GEO)第十六届全会11月6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开幕,中国在大会上正式接任2020年地球观测组织轮值主席。
  开幕式上,GEO中国首席代表、中国联合主席执行代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代表GEO中国联合主席、科技部副部长黄卫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回顾了GEO近年来的重要成就,结合当前地球观测融合数字技术的新方向对GEO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希望,并号召GEO各界通力合作,通过地球观测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公共服务。
  当天开幕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推出了“中国国家航天局高分卫星16米数据共享服务平台(CNSA-GEO平台)”,发布了相关数据政策,宣布正式将中国高分16米数据对外开放共享。这是国家航天局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航天领域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重要举措。
  本次开放共享的数据,来自2013年和2018年发射的“高分一号”和“高分六号”对地观测卫星,用户可通过CNSA-GEO平台(www.cnsageo.com)查看历史存档数据、基于存档数据生成的全球有效覆盖一张图、每日拍摄的16米数据共3类中国高分16米卫星数据。
  地球观测组织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国际上地球观测领域最大的政府间合作组织。中国是GEO创始国之一,自2005年GEO成立以来,深度参与GEO工作,为GEO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GEO自2017年起开始执行轮值主席制度,欧盟、美国、南非先后担任了2017年至2019年的轮值主席工作。按照轮值顺序,2020年将由中国担任GEO轮值主席,全面主持2020年度GEO工作。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