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03
郭东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是追求真理时的怀疑、批判和证实。它鼓舞科学家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它虽无形,但存在于每一个有素养的科研人员的思想和习惯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青年科学家。
我认为:求知、探索、厚德、担当,都应该体现在每一位青年科学家的身体力行之中。教育是培养青年科学家科学精神的唯一途径,它以人文素养为核心,关注情感、道德、人格,循循善诱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历史责任感,丰富青年科学家的思想、信仰和心灵,以实现科学对生命的意义。
国际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愈发突出。对教育变革的思考将成为科技新时代的召唤。我认为:要把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大胆创新摆在教育的突出位置。让创新意识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创新智慧充分释放,让创新力量充分涌流;要给青年科学家营造宽容、开放的人才培养环境,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科学精神扎下根来;要倡导对自然科学进行人文思考,积极推进科学与人文的互通共融;要多为青年学者交流搭建平台,激励他们勇于突破,追求国际上的卓越。
袁亮(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
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煤炭消费需求下降,废弃矿井数量日益增多。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关闭落后煤矿7250处,每年淘汰落后产能5.5亿吨,预计到2020年废弃矿井数量达到1.2万处,2030年达到1.5万处。而废弃矿井赋存着大量可利用资源,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从当前能源结构看,加强废弃矿井资源利用对我国有着现实意义。我国缺气、少油、富煤,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占比仍接近60%。2050年以前,这种格局很难改变。但由于中国煤层条件十分复杂,能够满足安全技术、经济环境等复合条件的绿色煤炭资源量仅占总资源量的1/10。
据介绍,我国预测煤炭资源量约5.97万亿吨,探明煤炭储量1.3万亿吨,其中绿色煤炭资源量仅5048.95亿吨。如果按照当前每年35亿吨到36亿吨商品煤的产量开发,绿色煤炭资源量只能满足40年到50年。未来若大面积进入非绿色煤炭资源赋存区开采,势必造成煤矿安全面临巨大难题。
在我看来,用好废弃矿井是一个出路。据估计,我国关闭矿井中赋存煤炭资源量高达420亿吨,非常规天然气近5000亿立方米,其中约1/3矿井水资源丰富,它们还储藏着丰富的地热能,有着巨大的地下空间资源。此外,关闭的矿井土地还具备开发可再生能源以及生态开发、工业旅游等特点,这些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开拓空间。
曹福亮(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
智慧林业包括智慧感知、无线传输、智慧决策、智能控制等内容,智慧林业的应用是为了实现当前林业产业要达到的目标:降本增效、节能节肥、提高效率、优化调度等。以林业的信息化带动林业的现代化。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智能装备的典型代表,无人机在智慧农林时代可大有作为。曹福亮指出,智能无人机因其广域、实时、快速机动、协同优势,必将在智慧农业包括林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农林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未来,以农业大数据与云服务、先进农业传感技术、精准作业技术装备、农业物联网技术与装备、农业机器人五大核心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必将日益完备且广泛应用于森林防火、生态保护、精准栽培、病虫害防治气象预警等领域。
人类社会农林业发展经历了以植物育种为代表的第一次革命,以动植物转基因为代表的第二次革命。当前,农林业正进入数字化时代的第三次绿色革命,也就是以农业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为代表的智慧农林业时代。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林业科学家应当深入开展智慧林业的相关研究。
余少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
5G技术被视为改变人们未来生活的关键技术,其发展动向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5G被誉为“数字经济新引擎”,既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视频社交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基础,也将为“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提供关键支撑。4G时用得多的是微信、支付宝等,包括定位服务,而大家现在都在关心的一个问题是,5G标志性新应用和新设备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5G归纳一下有3个维度,也就是5G的3个特点: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比如在沉浸式的虚拟社区、社交和游戏方面,会有标志性的应用和VR/AR虚拟现实设备出现。
还有垂直行业的自动控制设备和机器人等,各种传感器。再举个例子,远程饲养和放牧,就是靠各类生物传感来支撑的应用。还有8K超高清的视频、超高清视频终端和摄像头,这是一个比较新型的载体,正逐渐往AI视频监控方向走。
我预计,在5G的后期还可能会出现沉浸式体验,包括产业互联网,新的媒体应用,成熟的AI服务、AI感知,陆海空的一体化通信等,当然还会出现一批空间通信设备。科
(本栏目资料来源于科学网)
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是追求真理时的怀疑、批判和证实。它鼓舞科学家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它虽无形,但存在于每一个有素养的科研人员的思想和习惯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青年科学家。
我认为:求知、探索、厚德、担当,都应该体现在每一位青年科学家的身体力行之中。教育是培养青年科学家科学精神的唯一途径,它以人文素养为核心,关注情感、道德、人格,循循善诱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历史责任感,丰富青年科学家的思想、信仰和心灵,以实现科学对生命的意义。
国际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愈发突出。对教育变革的思考将成为科技新时代的召唤。我认为:要把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大胆创新摆在教育的突出位置。让创新意识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创新智慧充分释放,让创新力量充分涌流;要给青年科学家营造宽容、开放的人才培养环境,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科学精神扎下根来;要倡导对自然科学进行人文思考,积极推进科学与人文的互通共融;要多为青年学者交流搭建平台,激励他们勇于突破,追求国际上的卓越。
袁亮(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
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煤炭消费需求下降,废弃矿井数量日益增多。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关闭落后煤矿7250处,每年淘汰落后产能5.5亿吨,预计到2020年废弃矿井数量达到1.2万处,2030年达到1.5万处。而废弃矿井赋存着大量可利用资源,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从当前能源结构看,加强废弃矿井资源利用对我国有着现实意义。我国缺气、少油、富煤,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占比仍接近60%。2050年以前,这种格局很难改变。但由于中国煤层条件十分复杂,能够满足安全技术、经济环境等复合条件的绿色煤炭资源量仅占总资源量的1/10。
据介绍,我国预测煤炭资源量约5.97万亿吨,探明煤炭储量1.3万亿吨,其中绿色煤炭资源量仅5048.95亿吨。如果按照当前每年35亿吨到36亿吨商品煤的产量开发,绿色煤炭资源量只能满足40年到50年。未来若大面积进入非绿色煤炭资源赋存区开采,势必造成煤矿安全面临巨大难题。
在我看来,用好废弃矿井是一个出路。据估计,我国关闭矿井中赋存煤炭资源量高达420亿吨,非常规天然气近5000亿立方米,其中约1/3矿井水资源丰富,它们还储藏着丰富的地热能,有着巨大的地下空间资源。此外,关闭的矿井土地还具备开发可再生能源以及生态开发、工业旅游等特点,这些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开拓空间。
曹福亮(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
智慧林业包括智慧感知、无线传输、智慧决策、智能控制等内容,智慧林业的应用是为了实现当前林业产业要达到的目标:降本增效、节能节肥、提高效率、优化调度等。以林业的信息化带动林业的现代化。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智能装备的典型代表,无人机在智慧农林时代可大有作为。曹福亮指出,智能无人机因其广域、实时、快速机动、协同优势,必将在智慧农业包括林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农林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未来,以农业大数据与云服务、先进农业传感技术、精准作业技术装备、农业物联网技术与装备、农业机器人五大核心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必将日益完备且广泛应用于森林防火、生态保护、精准栽培、病虫害防治气象预警等领域。
人类社会农林业发展经历了以植物育种为代表的第一次革命,以动植物转基因为代表的第二次革命。当前,农林业正进入数字化时代的第三次绿色革命,也就是以农业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为代表的智慧农林业时代。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林业科学家应当深入开展智慧林业的相关研究。
余少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
5G技术被视为改变人们未来生活的关键技术,其发展动向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5G被誉为“数字经济新引擎”,既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视频社交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基础,也将为“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提供关键支撑。4G时用得多的是微信、支付宝等,包括定位服务,而大家现在都在关心的一个问题是,5G标志性新应用和新设备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5G归纳一下有3个维度,也就是5G的3个特点: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比如在沉浸式的虚拟社区、社交和游戏方面,会有标志性的应用和VR/AR虚拟现实设备出现。
还有垂直行业的自动控制设备和机器人等,各种传感器。再举个例子,远程饲养和放牧,就是靠各类生物传感来支撑的应用。还有8K超高清的视频、超高清视频终端和摄像头,这是一个比较新型的载体,正逐渐往AI视频监控方向走。
我预计,在5G的后期还可能会出现沉浸式体验,包括产业互联网,新的媒体应用,成熟的AI服务、AI感知,陆海空的一体化通信等,当然还会出现一批空间通信设备。科
(本栏目资料来源于科学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