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03

——常州国家高新区

  
  
  常州国家高新区(以下简称“常州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在常州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目前其下辖7镇3街道,拥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综合保税区,面积508.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98万人。
  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常州机场、京沪高铁常州站坐落于区内,沪宁高速、常泰高速、S338、S122、S239、新藻江河、德胜河、新孟河穿境而过,构成了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水、陆、空立体对外交通网。27年来,常州高新区始终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示范的产城融合先行区、包容共赢的开放合作引领区、人人向往的和谐幸福宜居区,初步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动力装备、通用航空、光伏新能源、生命健康、文化创意、智慧科创和现代农业”8大专题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
  
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以占常州市12%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全市20%的经济总量、21.5%的财政收入、1/3的到账外资和1/3的进出口总额,集聚了全市1/3的外资企业和1/3的高新技术企业。据悉,2018年常州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8.3亿元,同比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0.9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9万大关,年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370家、超10亿元企业37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纳税超1000万元工业企业229家。全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股份制企业30家。
  在转型升级方面,常州高新区成效显现。2018年全年引进优质项目达120个,其中总投资超1亿元或1000万美元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4个。全力推进了171个省、市、区重点项目,联影科技等57个区以上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星宇智能制造产业园等99个区以上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尤其是“两特三新”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6%,成功创建江苏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光伏智慧能源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西夏墅工具智造小镇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龙虎塘智能传感众创社区获批省级试点,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与此同时,常州高新区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也加快步伐,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2986亩,入选省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县。特别是新博龙泉获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通过验收,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创新优势不断积聚
  在创新方面,常州高新区取得的成绩更加可喜。2018年,常州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年度评价中综合排名第28位,在全国168家高新区中继续稳居前30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91%,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7家,认定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34家。申请专利115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369件;授权专利61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2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6.65件,位列全市第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常州高新区多年的努力也得到了国家的肯定。2018年,常州高新区获批国家审查员实践基地,认定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三站三中心”19家。全区规上高企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至85.31%。同时,常州高新区成功引进“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常州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中德节能环保创新中心”3家重大创新载体。
  目前,区内新增省级众创空间等科技创业平台6家,全年新增省级孵化器4家、省级加速器1家,新增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名、省“双创人才”12名、省“双创团队”1个,高技能人才3148人,成功创建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双创”示范基地。
  
开放开发加速推进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快速发展就不能“闭门造车”,只有不断开放,放眼全球才能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常州高新区已吸引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进区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36家,31家世界500强公司投资了43个项目,投资超亿美元的新批及增资项目54个,蒂森克虏伯、森萨塔、诺贝丽斯等一批全球行业领军型企业在区内快速发展。
  据悉,2018年,常州高新区新批和增资外资项目110个,新批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9个,历年累计115个项目;实际到账外资7.7亿美元,历年累计11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843亿元,其中出口559亿元。共引进优质项目120个,其中总投资超1亿元或1000万美元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4个。同时,目前区内102家本土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140个,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实现双向良性互动。
  目前,常州高新区策应全市打造工业明星城市、旅游明星城市、管理明星城市的奋斗指向,持续深入推进“五个国际化”,全面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城市对外影响力,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到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全区开放型经济在全市的贡献份额,确保开放型经济在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地位,努力成为国家和省、市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区。
  
城乡面貌显著提升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积极对接国家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新要求,不断细化全域城乡统筹规划,有序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和农业“两区”划定工作。目前,常州高新区内的路网能级不断得到提升,譬如,高铁场站道路优化系统主体完工,奔发路、华山路等主干道路延伸拓宽,全年累计建设“四好农村路”5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0座。
  此外,常州高新区也加快了硬件方面的建设,例如,高新广场全面运营,新阳科技总部大厦、宇洋达大厦主体封顶,科创水镇一期、高新智汇中心加速推进,总部经济区、新龙湖公园和科技金融中心等项目完成海绵城市改造。尤其是绿色建筑示范区高质量通过省级验收,新龙生态林二期、三江口公园等建成开放,预计全年新增绿地180公顷、绿道23公里,城镇绿化覆盖率接近40%。
  截至目前,常州高新区高质量推进了新一轮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了国检任务,使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据悉,常州高新区全年关停化工企业25家、“散乱污”企业(作坊)615家,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炭消费总量比2016年削减40万吨。同时,常州高新区深入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水十条”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全年完成污水管网建设92.5公里、区级以上黑臭水体整治58条、规划发展村污水治理设施65个,位列全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市、区)考评第一。
  未来,常州高新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市委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六个专项行动”,保持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