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03
彭苏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这两年,氢能在我国掀起了非常大的热潮。而与中国这股热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正在冷却的氢能潮。
众所周知,美国政府曾经对氢能源寄予厚望。早在1996年,美国国会便通过了未来氢能法规。2003年,美国进一步启动氢能源计划,以期推动美国向以氢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体系转变。同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提出了一项12亿美元的“无污染”氢动力汽车计划,被认为是迈向“氢经济”的重要一步。
可是20多年过去了,美国的氢能可以说没有很好地推下去。原因除了技术限制外,还有较高的成本。
如今,我国的氢能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障碍。目前氢能仍未正式纳入我国的国家能源体系;相关核心设备依然主要依靠进口,一些关键技术存在短板,缺乏完备的产业技术体系;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产业标准法规体系依旧缺乏;包括制氢设施、氢能储存与输送设施、加氢站布局及氢安全辅助设施等在内的氢能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在这一情况下,我建议,应当尽快明确氢能产业主管政府部门,并出台制定国家层面的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将氢能从危化品管理拓展到能源品种管理,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安全监管及技术标准体系;设立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开展制—储—输—用氢关键技术研究,推进核心材料和装备的国产化。
(来源于科学网)
郑志明(中国科学院院士、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为什么前些年不讲区块链?实际上这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信息技术发展经历过几个阶段:互联网阶段的基本解决目标是信息的互联;发展成了移动互联网以后,解决的问题是人人互联,比如,现在我们有手机,人人可以实现端到端移动的互联;而物联网建立起来以后就是万物互联,这应该是数字经济的1.0阶段。
这种信息互联让人也联结起来,物也联结起来,下一步要干什么?实际上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价值互联,价值能够自由流转,这才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一件事情——价值要想达到价值互联,就是必须要建立一个低成本的信任通道,这就是区块链。
我们如果把价值互联、价值的自由流转这件事情做好,实际上把速度提起来,就可以让我们投入的资本少一点,速度提高GDP。到了这样的生态,这就是社会经济和社会治理的2.0版。这个基础的核心要可信且智能,但是这两件事情的背后实际上是大量的数学、密码和信息技术。
国内外的区块链技术,差异究竟在什么地方?其实,国外的以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也就是操作系统研发为主,而国内的区块链主要是以应用或开发为主,一个是研发,另一个是开发,这两个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尽快建立我们国家主权的区块链技术平台非常重要。
(来源于搜狐网)
郭光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现在用的经典器件性能达到极限以后,能够突破极限,量子计算机、量子电脑、量子传感、通信等性能会远远超越现在相应的工具,这样一来会使现代的技术发展功能达到更强大的水平,这样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称之为第二次量子革命。
在这个基础里面最重要、最有颠覆性的技术叫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最早是费曼在1981年提出来的。而量子计算机要做的事和电子计算机是一样的,就是算问题。将来如果真的量子计算机做出来了,那我们人类只要坐在电脑旁边输入问题,就可以通过量子程序得到经典数。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要经历量子原型机、量子霸权和量子通用机3个阶段,目前人类正在走向量子霸权阶段,从霸权到通用机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比特数不是100,可能是几万到百万,非常多,这是一个难点;第二,相干时间要足够长才能算所有问题,人类还无法做到容错纠错技术。从量子霸权到通用量子计算机还是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做到,即便是霸权出来了,我们还不能说量子计算机做好了,因为还相当远,还没有达到。
我认为,量子技术时代到来面临两大困难:一是人造宏观系统非常脆弱,想保证相干时间不被破坏,这是个难点;二是人类对量子世界的操控能力不够成熟。研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来源于新浪财经)
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黄河所经地区,多种工业设备制造、特大型与重型设备制造、电气工程设备制造、信息元器件与信息设备制造、新型材料研制等,均有相当优势。但值得考虑的是,全国新区新城总体上已经“饱和”,即没有足够的经济要素特别是创新要素进入新区新城。要防止热衷于铺新摊子,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领域,考虑到黄河流域各地的基础,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找准方向、确定位置,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
黄河所经地区的中心城市,特别是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长期以来发挥了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统领作用,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就突出。现阶段,多数大城市仍然非常有活力,如果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前景依然光明,关键是不要谋求走捷径。城市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对城市发展的潜力与要素支撑做出科学判断。
我认为,各地应落实好国家发展的全面深刻转型,一步一步抓好高质量发展,治理环境、保护生态,要学习上海等大城市过去20多年来在前瞻性思想指引下逐步转型发展的经验,不再搞粗放式的大开发,促进一批省会大城市(省会级大城市)联合与其具有较密切经济社会联系的城市与区域,逐步实现一体化发展,形成区域竞争优势,推动大城市区的高质量发展。科
(来源于《中国科学报》)
这两年,氢能在我国掀起了非常大的热潮。而与中国这股热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正在冷却的氢能潮。
众所周知,美国政府曾经对氢能源寄予厚望。早在1996年,美国国会便通过了未来氢能法规。2003年,美国进一步启动氢能源计划,以期推动美国向以氢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体系转变。同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提出了一项12亿美元的“无污染”氢动力汽车计划,被认为是迈向“氢经济”的重要一步。
可是20多年过去了,美国的氢能可以说没有很好地推下去。原因除了技术限制外,还有较高的成本。
如今,我国的氢能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障碍。目前氢能仍未正式纳入我国的国家能源体系;相关核心设备依然主要依靠进口,一些关键技术存在短板,缺乏完备的产业技术体系;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产业标准法规体系依旧缺乏;包括制氢设施、氢能储存与输送设施、加氢站布局及氢安全辅助设施等在内的氢能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在这一情况下,我建议,应当尽快明确氢能产业主管政府部门,并出台制定国家层面的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将氢能从危化品管理拓展到能源品种管理,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安全监管及技术标准体系;设立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开展制—储—输—用氢关键技术研究,推进核心材料和装备的国产化。
(来源于科学网)
郑志明(中国科学院院士、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为什么前些年不讲区块链?实际上这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信息技术发展经历过几个阶段:互联网阶段的基本解决目标是信息的互联;发展成了移动互联网以后,解决的问题是人人互联,比如,现在我们有手机,人人可以实现端到端移动的互联;而物联网建立起来以后就是万物互联,这应该是数字经济的1.0阶段。
这种信息互联让人也联结起来,物也联结起来,下一步要干什么?实际上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价值互联,价值能够自由流转,这才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一件事情——价值要想达到价值互联,就是必须要建立一个低成本的信任通道,这就是区块链。
我们如果把价值互联、价值的自由流转这件事情做好,实际上把速度提起来,就可以让我们投入的资本少一点,速度提高GDP。到了这样的生态,这就是社会经济和社会治理的2.0版。这个基础的核心要可信且智能,但是这两件事情的背后实际上是大量的数学、密码和信息技术。
国内外的区块链技术,差异究竟在什么地方?其实,国外的以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也就是操作系统研发为主,而国内的区块链主要是以应用或开发为主,一个是研发,另一个是开发,这两个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尽快建立我们国家主权的区块链技术平台非常重要。
(来源于搜狐网)
郭光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现在用的经典器件性能达到极限以后,能够突破极限,量子计算机、量子电脑、量子传感、通信等性能会远远超越现在相应的工具,这样一来会使现代的技术发展功能达到更强大的水平,这样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称之为第二次量子革命。
在这个基础里面最重要、最有颠覆性的技术叫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最早是费曼在1981年提出来的。而量子计算机要做的事和电子计算机是一样的,就是算问题。将来如果真的量子计算机做出来了,那我们人类只要坐在电脑旁边输入问题,就可以通过量子程序得到经典数。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要经历量子原型机、量子霸权和量子通用机3个阶段,目前人类正在走向量子霸权阶段,从霸权到通用机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比特数不是100,可能是几万到百万,非常多,这是一个难点;第二,相干时间要足够长才能算所有问题,人类还无法做到容错纠错技术。从量子霸权到通用量子计算机还是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做到,即便是霸权出来了,我们还不能说量子计算机做好了,因为还相当远,还没有达到。
我认为,量子技术时代到来面临两大困难:一是人造宏观系统非常脆弱,想保证相干时间不被破坏,这是个难点;二是人类对量子世界的操控能力不够成熟。研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来源于新浪财经)
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黄河所经地区,多种工业设备制造、特大型与重型设备制造、电气工程设备制造、信息元器件与信息设备制造、新型材料研制等,均有相当优势。但值得考虑的是,全国新区新城总体上已经“饱和”,即没有足够的经济要素特别是创新要素进入新区新城。要防止热衷于铺新摊子,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领域,考虑到黄河流域各地的基础,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找准方向、确定位置,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
黄河所经地区的中心城市,特别是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长期以来发挥了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统领作用,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就突出。现阶段,多数大城市仍然非常有活力,如果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前景依然光明,关键是不要谋求走捷径。城市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对城市发展的潜力与要素支撑做出科学判断。
我认为,各地应落实好国家发展的全面深刻转型,一步一步抓好高质量发展,治理环境、保护生态,要学习上海等大城市过去20多年来在前瞻性思想指引下逐步转型发展的经验,不再搞粗放式的大开发,促进一批省会大城市(省会级大城市)联合与其具有较密切经济社会联系的城市与区域,逐步实现一体化发展,形成区域竞争优势,推动大城市区的高质量发展。科
(来源于《中国科学报》)
分享到: